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几点思考

2019-09-19 16:57唐天卿
西部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时期散文创作

唐天卿

摘要:从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入手,分析了新时期散文创作繁荣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的改变和散文对于“自由”与“自我”的追求;其内容是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求索;其表达形式丰富多样、自由洒脱;归纳出其创作特征具有自由之美、大气之美、新奇之美、诗性之美、思性之美、感性之美。

关键词:新时期;文化转型;散文创作

中图分类号:I207.6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CN61-1487-(2019)010-0121-03

一、前言

中国自六朝以来,为区别韵文与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统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在1921年之后,现代散文被定义为与诗歌、小说、戏剧文学并列的一种独立的文学体裁。《辞海》认为,“散文”作为作者抒发生活感受,表现真挚情感,抒情言志、形式灵活的文学体裁,现已成为新文学中的一个独立类别。这也就是所谓的“文化转型”,即一种新的文化方式替代旧的文化方式,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转变。本文所说的“新时期”,即指20世纪80年代末改革开放以来至今这40年的时间。大批散文家创作大量的散文作品,使得散文呈现出了繁荣景象,散文已成为新时期文坛上重要的表现形式。这一时期,女性散文、文化散文、新生代散文等散文现象已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1],成为理论研究者的重要研究内容,由此也涌现出了一批研究学者。本文就是对新时期背景下散文创作的思考和研究。

二、新时期散文创作的基本状况

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发展起来的传统散文,往往表现为尚静、尚柔、尚曲、尚细,崇尚“阴柔之美”,直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掀起了一个新的散文高潮,散文的创作才有所改变。但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仍然受着传统审美和价值观念的影响,当代的散文创作受到一定的制约。后来由于受到一些思潮影响,散文作品或多或少带着刻板的说教意味。散文作家在创作中不敢或不愿将人格个性展示出来,作品中就缺少鲜活的个性特征,更不会将笔触伸向底层,去书写他们的生活和生动的劳动场面。这就使散文又失去了自已最显著的特色和优势,散文的创作成就不高。

进入新时期,思想解放使得文化开始转型,文坛出现了“散文热”,以余秋雨、张承志、贾平凹、叶延滨、趙丽宏、马丽华、刘亮程等为代表的大量作家开始创作散文,西部散文创作尤为突出,文坛出现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散文的内容有了本质的变化,由过去说教方式展示的空乏内容逐渐转向作品更多的注重思想性、教育性、娱乐性兼备,审美趣味也有了明显的改变,使得散文在体裁形式、表达方式和艺术风格方面都有所发展。作品中凝聚的作者的人性光辉也更加鲜明。文化成功转型,散文家也完成了由知识精英变为平民的身份转换。散文作者将着眼点真实地放在书写人民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上,写出他们身上闪现的人性光辉,用其灵性的作品陶冶读者的情操,提高了读者的精神境界。同时,也就与读者之间建立起了一种平等坦诚的思想与文化交流。

(一)创作繁荣的原因

新时期散文创作繁荣的主因有二:一是转型期社会环境的改变。改革开放以后,新的思想的春风唤醒了新时期散文,党和国家的“二为”文艺方针的重新确立等,形成了个性解放的良好氛围。当时,散文家思想得到了解放,观念得到了更新,他们在创作的时候,强调散文的社会功能,呼唤散文应该张扬时代的主旋律,恢弘大气;他们谨记了文学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宗旨,努力提高文学创作质量,摒弃那些无病呻吟和小病大吟,内容狭小、空泛的作品。

二是文学特别是散文对于“自由”和“自我”的追求。新时期的散文作家摆脱了一些不好的思想影响,获得了全新的创作环境和创作心态。这个时候的文坛“文学自由”复苏了。这一时期散文作家的精神“自由感”变得尤为强烈。散文作者以其炽热的真情实感,写出了大量反映人民真实生活、情感真挚、内容符合时代节拍的作品,这些作品没有虚情假意的生硬说教,使读者读到了真实人生书写的一大批好作品,震荡着他们的灵魂。正如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所说的:“现代的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得强。”“我们只消把现代作家的散文集一翻,则这作家的世系、性格、嗜好、思想、信仰,以及生活习惯等等,无不活泼泼地显现在我们的眼前。”创作的“自我”表现在把“自我”放在主体地位,着重表达作者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传达审美感受。有趣的是,新时期之前的散文较少表现“自我”的缺陷,创作主体总在塑造一种“完美”或“理想”。这就更加彰显了“缺陷”的存在,对自我完美形象的过度刻画恰巧是对于缺陷的掩饰。这种畸形的创作“自我”,掩饰了“自我”的创作实践,与散文“告白自我”的文体性质相背离。读者阅读散文的动力在于他们能在文中体验到生动的、有缺陷的“人类情感”。所以加以文饰的“自我表现”,虚假的“自我”,很难引起读者的兴趣。此外,读者也乐意看到创作主体向着“完美自我”努力的真实过程,巴金先生说:“我是从解剖自己、批判自己做起的。我写作,也就是挖掘,挖掘自己的灵魂。”他通过一系列的作品将自己的缺陷暴露出来,也通过这样的暴露,自身得到了救赎。

(二)创作的主要内容

新时期的散文家们,常以对历史文化的反思和对人的生命意义的求索为主要内容,使得散文既有很强的文化意识和思辨色彩,又使得文章视野开阔,大气磅礴。散文创作的内容开阔了文化视野、突破了文化观念。比如余秋雨的散文,常常把自然和历史交融地进行审视,以广博的视野、厚积的文化,通过对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兴衰给予关注,揭示出令人深思的人生真谛,给人们以思想的启迪,反省意识很强,让人感到他的散文既有广度又有深度,读他的散文就像在享受一顿文化大餐一样,受益匪浅。如在《道士塔》中,作家从文化的感受入笔,写愚昧无知的道士破坏雕像的愚蠢行为,反思了文明惨遭荼毒的悲剧性命运。此外,还有许多优秀作家写下了一系列的优秀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把艺术的笔触深入到了历史、文化、生活之中,给读者带来丰富的知识、深邃的思想和美的感受。

(三)散文的表达形式

新时期散文创作的表达形式丰富多样、自由活脱。在表现技法上比较丰富,采用多样化的叙述视角;在章法和写法上,突破了所谓“正统”散文的“意境营造”模式,而是去关注人民大众真实的生活场景,去描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在行文结构上,也借鉴了意识流和多线索等灵活的方式,大大地提升了新时期散文的美学风貌;在情感的抒发上真情实感,不无病呻吟。散文家开始摈弃雕琢、崇尚自然。如巴金的《随想录》融合杂文小品等多种灵活笔法,淋漓尽致地展示了散文的抒情与诗意,根据内容自由发挥,形式多样,形成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新文体。

三、新时期散文的创作特征

新时期散文作品融合了作者自己深邃的思想和独特的认知,也融进了批判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对民族的忧患、社会的认识、国家命运的关注、个性精神的表现,来写出这个时代的特质,有着极其强烈的艺术追求和鲜明的艺术特色。笔者从以下六个方面归纳新时期散文创作的特征。

(一)自由之美

一个时代的文学发展与心灵的自由程度成正比。散文是作者思考生命、书写人们生活态度、感知人类心灵、寄托人文精神的一种文体,新时期散文的自由之美除了表现在打破了以往的思想束缚外,还表现在“自我”解冻,即内心的自尊、自救与自赎。作家的精神自由决定着散文的创作水平。我们把散文中所抒发的情感、坦露的个性理解为作家本人人格、精神、意绪、心态的真实展露。我们分析散文的时候会发现,优秀的作品必定能体现出作家挖掘自我、追求自由的精神。创作中作者以卑微的心灵看待世界,主角由高尚、先进、模范的代表变成渺小的平民,讲述的内容是琐碎的平凡生活,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是人性的自然流露。比如史小溪在散文里,不惜笔墨书写场面欢快、亲情十足的陕北吃大锅饭“搭平火”的古老风俗,陕北人喝酒唱曲的风俗。史小溪以散文作家的社会责任感,把他熟悉又充满热爱的平民生活写得栩栩如生,真实地展现了西部平民的生活状态,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生活画面。又如帕蒂古丽在《黑驴记》中,还把大黑驴当成父亲最亲密的朋友来写。巴金的《回忆录》流露了自己对于那不堪回首的岁月里逆来顺受活着的悲哀,以及对妻子、友人和被他伤害过的人的忏悔,通过彻底否定旧我,来催生新的自我。

(二)大气之美

不少优秀的散文家以其开阔的视野和博大的胸襟,融小说笔法于散文中,让散文极富大气之美。体现在不仅表达自身感觉、情绪,更表达人类的普遍情怀。马丽华的《走过西藏》、周涛的《游牧长城》、李锐的《西行交响曲》、臧燕燕的《黄河曲》等散文,他们将雄伟高远的西藏、壮观的大峡谷、浑浊的黄河、荒凉的古城等都呈现出了相同的特点:描写的场面宏达,气势恢宏,情感深厚,格调凝重,画面绚丽。将历史、社会、个人放在一起进行思考,来写出社会的变化和人世的沧桑,写出散文家对生命的参悟和通过这些事物挖掘的深层的文化内涵,在人与自然、人与历史的比对中,将作者的人文精神倾注其中,表达出对生命意义的歌颂和赞美。作者在自然和历史的启迪中探索生命的价值与意义,提升了作品的境界。

(三)新奇之美

长期以来,散文创作僵化、刻板、教条、千篇一律,受“形散神不散”论说影响很大,散文家的创作自由及意义受到了制约。但是新时期散文创作打破了这种局面,出现了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语言选择上,词性大量活用;在表现形式上,散文家们尝试运用意识流、蒙太奇、怪诞、黑色幽默、心灵独白等现代手法来表达情感;在表现手法上,散文吸收了象征意象、梦呓、告白等手法;在文章结构上,把绘画结构、音乐结构、板块结构、意象结构、双向结构、圆形结构等应用到散文中来。这样使得新时期的散文呈现出变幻多端、新奇多变、绚烂多彩的特点来,形成一道新奇诡异的靓丽风景。如叶延滨的《包公铡了陈世美后秦香莲还在喊冤》使用蒙太奇手法,穿越时空,把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人物的思维渗透在一起,使作品充满荒诞的、黑色幽默的意味。

(四)诗性之美

新时期散文创作表现出浓郁的诗性趣味。表现为:一是塑造独特的意象,用梦幻的思绪营造古典的境界;二是通过词语的运用塑造诗性,如梅洁的《泪雨霏霏干一杯》中,用了大量诗的语言写出酒后内心的激动,把名词动词化,表现了不断递进的快速内心活动以及跳跃的意象相互勾连、组接,体现了思绪的敏捷与情感的强烈。新时期散文作品大量使用诗的语汇、诗的句式、诗的结构,把诗性与散文结合了起来[2]。

(五)思性之美

散文是生活感悟的思想结晶,追求的是感情的宣泄,生命的体验和形象的高度结晶,在感情、形象和体验中间自然地生发出一种哲理。如刘再复《仁厚的地母呵,爱之神》、黄卫平《马嵬一抔土》等,都是通过描述客观事物来展开对生命的思索,对历史的反思。很多类似的优秀作品中对生命的顿悟,折射出来的是思性的光辉[3]。

(六)感性之美

散文贵在真实,但是我们往往无法考证一篇散文的真实度,所以“真诚”更能表達创作的态度。一个真实的作家的真实的事件叙述、情感流露或心灵告白,体现出散文的亲和力。散文的魅力之一在于它的至情至性,作品打动读者的秘诀是真诚的创作态度[4]。如刘增山的《我凝望着祖国的版图》、王英琦的《大唐的太阳,你沉沦了吗》等散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情真意切;时刻关注着国家的命运,感人至深。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人民充满了热情和眷恋,对民族命运忧思,写出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如果作品缺乏真情和真诚,那是会让人很倒胃口的。

四、结语

新时期散文冲破体裁、题材、手法、结构、语言等诸多的限制,在形式上进行大胆创新,以“不成文章为文章”的形式,使散文从一些条条框框中摆脱出来,形成百花齐放的繁荣局面。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散文的发展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散文理论研究方面的薄弱,部分作家创作心态过于浮躁,作品的“庸化”,等等。只有解决了存在的问题,不断完善和发展新时期的散文,新中国的文坛才会有一个更加繁荣壮美的未来[5]。

参考文献:

[1]李文莲.论新时期散文的文化建构[J].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5(12).

[2]崔国发.新时期散文诗的精神脉象[J].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3(2).

[3](古罗马)奥勒留.沉思录大全集[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0.

[4]皇泯.七只笛孔洞穿的一支歌[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

[5]詹冬华.新时期中国生态散文的审美精神[J].青海社会科学,2013(4).

猜你喜欢
时期散文创作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清代时期
《一墙之隔》创作谈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