碱热处理结合生物化修饰促进钛表面快速内皮化的研究

2019-09-20 09:08吴兴达吕群松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2期
关键词:槲皮素壳聚糖内皮细胞

吴兴达 曾 琳 吕群松*

(1 广东医科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2 广东医科大学药学院,广东 东莞 523808)

经皮冠状动脉血管支架植入是目前治疗冠心病的一种重要手段,临床上广泛使用的药物洗脱支架会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层修复延迟,容易发生支架植入后再狭窄的风险[1]。支架表面的快速内皮化可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及血栓形成,形成生物相容性良好的界面,降低远期血栓的风险。本文比较HUVECs在三种不同钛表面的活性和增殖行为,探讨促进支架材料表面快速内皮化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载槲皮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制备:采用离子交联法,首先配置2 mg/mL的壳聚糖醋酸溶液,磁力搅拌下逐滴滴入槲皮素的乙醇溶液,使槲皮素与壳聚糖的质量比为1∶20,再逐滴滴入三聚磷酸钠溶液,连续搅拌得到淡黄色的胶体溶液。使用Microtrac粒度分析仪分析纳米粒大小及Zeta电位。

1.2 三种钛表面的制备及表征:依次用800、1200、1500、2000目砂纸及抛光布将商业钛片抛光至镜面状态,再分别用丙酮、无水乙醇和蒸馏水超声清洗,获得光滑表面钛片。将光滑钛片在80 ℃的5 mol/L NaOH溶液中浸泡24 h,再置于80 ℃的蒸馏水中浸泡12 h,最后蒸馏水超声清洗,获碱热处理钛片。碱热处理钛片浸泡在载槲皮素壳聚糖胶体中,10 h后取出,用蒸馏水漂洗去表层未吸附的纳米粒,获得生物化修饰钛片。三种钛片干燥喷金后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表面形貌。

1.3 HUVECs的培养:HUVECs(购于中国科学院细胞库)培养于含5%胎牛血清,1%内皮细胞生长因子(ECGS)和1%青霉素/链霉素的ECM培养液中。采用培养瓶常规培养,以0.25%的胰蛋白酶消化传代。

1.4 HUVECs活性及增殖能力检测:三种钛片置于12孔板内,HUVECs按2×104cells/孔接种于钛片上,分别孵育24 h和48 h。吸取培养液,加入Calcein-AM (Invitrogen)和碘化丙啶(PI, Sigma-Aldrich)混合液1 mL/孔浸泡样品,37 ℃避光孵育20 min后,用PBS洗去多余染料。4%多聚甲醛固定,荧光显微镜观察、拍照。

2 结 果

2.1 载槲皮素壳聚糖溶液的检测:红色激光笔照射载槲皮素壳聚糖溶液可见明显的丁达尔效应,粒径分析表明绝大部分纳米粒粒径介于100~300 nm,Zeta电位为50.4 mV。见图1。图1显示,红色光束穿过壳聚糖溶液,未见丁达尔效应,表明壳聚糖的醋酸溶液是真溶液;红色光束穿过槲皮素/壳聚糖溶液,侧面可见溶液内部可见光束“通路”,丁达尔效应显著,表明该溶液是胶体;槲皮素难溶于水,经搅拌,其在水中形成浑浊液,光束无法穿透。

2.2 扫描电镜观察钛片结果:抛光后的钛片表面平整,碱热处理后的钛片表面均匀分布大量亚微米量级大小的孔洞,吸附载槲皮素壳聚糖纳米粒后孔洞结构被覆盖,显得相对平滑。见图2、3。

2.3 细胞活性和增殖情况:荧光显微镜观察表明三种钛片表面均未见红色的死亡细胞,所有细胞均呈绿色,表明三种钛片都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细胞增殖方面,孵育24 h后,光滑钛片表面细胞较少,碱热处理钛片表面细胞稍多,而生物化修饰钛片的细胞明显多于光滑钛片细胞;孵育48 h后,三种钛片表面细胞密度差异明显增大,尤其是生物化修饰钛片表面的细胞远远多于光滑表面的细胞(图4)。

3 讨 论

钛及其合金密度小、机械性能好、化学性能稳定,是一种广泛使用的生物材料,然而并不适用于与血液直接接触的应用场景[2]。在人工血管、血管支架等血液接触材料的设计中,抗凝血和内皮化是必须解决的两大问题,其中实现材料表面的快速内皮化可降低血栓发生率。壳聚糖是天然多糖甲壳素脱乙酰化而得到的一种碱性氨基多糖,其结构与细胞外基质中的糖胺多糖相似,因此具有极为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学活性,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学领域[3]。槲皮素是一种常见的黄酮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是多种中药的主要成分,能抑制过氧化氢(金属表面在体液内被腐蚀的产物)对内皮细胞的损伤[4]。

图1 激光笔照射三种液体的检测结果

图2 槲皮素-壳聚糖纳米粒的粒径分布

图3 扫描电镜观察钛片结果

图4 细胞在三种钛片表面分别孵育结果

本文通过碱热处理在钛表面腐蚀出大量均匀分布的亚微米级孔洞,细胞增殖实验表明粗糙表面比光滑表面更有利于内皮细胞增殖,这与成骨细胞的情况类似[5]。同时碱热处理增加了钛表面的羟基数量,使表面带负电荷,这是静电吸附载槲皮素壳聚糖纳米粒的基础。而大量亚微米级孔洞也增大了钛材吸附壳聚糖纳米粒的面积,因而增加了载药量。实验结果表明,表面粗糙结构及生物化修饰均有利于内皮细胞增殖,而二者相结合,可极大地促进材料表面的快速内皮化。因此本研究为降低支架内再狭窄率,优化血管支架的远期疗效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

猜你喜欢
槲皮素壳聚糖内皮细胞
有氧运动和精氨酸补充对高血压的干预作用及其与内皮细胞功能的关系
氧化石墨烯-壳聚糖复合材料对水体中农药的吸附
土槿皮乙酸对血管内皮细胞迁移和细胞骨架的影响
有机酸溶剂体系中壳聚糖膜性能的研究进展
溶酶体组织蛋白酶B增加自噬保护缺氧诱导的心脏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含有槲皮素的食物摄入水平与肥胖的关系调查研究
HMGB1基因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影响
槲皮素金属配合物合成及药理作用研究现状
壳聚糖交联改性及其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纳米槲皮素对MCF-7和MCF/ADR细胞耐药性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