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调研与思考*

2019-09-20 02:13魏治国
图书馆学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建库辽宁省数据库

魏治国 韩 冰

(大连工业大学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34)

为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科研需求,提高信息服务水平,除引进国内外高质量数据库以外,高校图书馆也会根据学校学科设置、馆藏优势、机构特点等进行特色数据库建设工作。对学校相关资源进行收集、整理、加工形成特色数据库,成为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图书馆开展深层次的信息服务提供重要的资源保障。我国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中国国家试验型数字式图书馆”试验项目[1]。该项目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建成具有特色的数字化全文数据库,如“中国古籍善本数据库”“多媒体旅游资源库”等,这一项目拉开了我国特色数据库建设的帷幕[2]。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多年来积极开展特色数据库建设,为了解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找出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解决对策,笔者开展了相关调研。

1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现状调查

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截至2017年5月31日,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共计64所(含独立学院)。笔者于2018年10月,对辽宁省64所高校自建特色数据库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方法以网站调研为主,对各图书馆主页逐一浏览,以文献调研、问卷调查、网络聊天工具调查作为补充。经调查,基本掌握了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总体情况。

1.1 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统计

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在被调查的64家图书馆中,没有找到或无法登录主页的图书馆有12家。能够正常登录主页的52家图书馆中,34家图书馆拥有自建特色数据库,占可访问图书馆总数的65.4%。自建特色数据库128个,平均每个图书馆3.8个,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前三名的图书馆分别是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13个)、大连民族大学图书馆(12个)、中国刑事警察学院(11个)。

1.2 区域分布

如表1所示,在34家拥有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中,沈阳地区图书馆数量及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最多,占总数的百分比分别是44.1%、53.9%;仅沈阳、大连两地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达到115个,占比89.8%;鞍山等5个城市的高校馆尚无自建特色数据库,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在区域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发展不均衡。

表1 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区域分布

续表1

1.3 自建特色数据库在主页上的名称及位置

经调查,各图书馆的自建特色数据库多集中在一个名称下,名称有特色资源、自建特色数据库、自建特色资源、自建电子资源、自建资源等,名称不统一。极少数图书馆的自建资源分散在不同的功能模块下,难以被发现,如大连医科大学图书馆的“教参库”和“专题资源”在“数据库”模块下,而“典藏大医”单独列在图书馆主页上。34家图书馆中,自建特色数据库在图书馆主页位于一级目录的有18家,2级目录8家,3级目录两家,其余6家图书馆的自建资源分散于各级目录中,可见各图书馆对自建特色数据库比较重视,多数将其放在主页上比较醒目的位置。

1.4 主题类型

据表2所示,辽宁省高校自建特色数据库中机构特色数据库数量最多,包括机构知识库、学位论文数据库、机构文库等;其次是学科(专题)数据库和馆藏特色数据库;数量最少的是地方特色数据库,仅有沈阳音乐学院、大连民族大学、辽东学院、大连大学建有地方特色数据库;有20个数据库因访问受限无法获知数据库类型。

表2 自建特色数据库主题类型

1.5 共建共享

自建特色数据库共享包含两方面,参建馆之间的共享和免费向公众开放的共享。辽宁省高校图书馆128个自建特色数据库中,绝大多数据库属于单馆建设,向社会公众开放访问的数据库数量为20个,仅占数据库总数的15.6%;可访问查看数据库基本信息但无法阅读下载全文,属于受限访问的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为18个,占比14.1%;不可访问的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高达90个,占比70.3%。根据本次调研,34家图书馆中参与自建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仅有辽宁大学图书馆,参与建设高校古文献资源库。高校古文献资源库由北京大学牵头,联合国内23家高等院校图书馆合力建成,通过该资源库的发布和服务平台“学苑汲古”实现各参建馆所藏古籍书目信息的共建共享。

2 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数据库建设的意识和理念均需进一步提升

根据调查,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对于自建数据库建设重要性认识不足,建库理念落后。从建库意识上看,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尚有相当一部分没有自建特色数据库,对所在机构的优势资源没有进行收集整合,资源的效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区域分布存在不均衡性,中小城市的高校图书馆在建库意识、人员资金配备上均有所欠缺;自建特色数据库在图书馆主页的位置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它的使用率,接近50%的图书馆将自建特色数据库放置在图书馆主页二三级目录,个别图书馆甚至将自建特色数据库分别放置在不同模块下,极难被发现并易使读者混淆。从建库理念上看,目前,图书馆进行数据库建设更多的是从图书馆需求出发,或是图书馆决策,或是依托于某个研究项目。根据调查发现,很多特色数据库的建立都与相关的科研课题紧密相关,以项目的形式进行建设。建立之初资金及人员相对充足,而随着项目的完结,特色数据库的建设便会停滞不前[3]。此外,自建特色数据库“特色”不突出。根据对辽宁省自建特色数据库主题调查,机构特色数据库占43%,机构数据库全面展示学校科研成果,追求全面,资源特色稍显不足;馆藏特色数据库、学科(专题)特色数据库和地方特色数据库三类特色突出的数据库所占比例较少。

2.2 共建共享程度不够

根据网站调研结果,仅辽宁大学图书馆参与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另据文献调研,2015年,辽宁省教育厅和高校图工委启动“辽宁省高校文献信息共建共享平台”建设工程,深度挖掘辽宁省各高校的特色资源,实现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的展示与共享。共有31所高校申报并成功获批“高校图书馆特色资源库建设专项”[4]。经过与本次调研结果进行比对,这31所高校图书馆申报的31个自建特色数据库项目中,仅有7个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可见,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比例不高,绝大多数图书馆处于单馆建设单馆使用的阶段,即使有行业主管部门牵头,自建特色数据库完成和共享情况仍然不理想。向社会免费开放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图书馆比例偏低,绝大多数仅供在校师生使用,数据库投入产出比不高。

2.3 缺乏统一的建库标准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比例偏低,意味着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缺少统筹规划,建库标准难以统一;反之,没有统一的建库标准也成为制约自建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的重要障碍。根据调查,辽宁大学图书馆古文献资源库因参与共建共享项目具有统一的资源发布和检索平台,辽宁省内其他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建库平台以向第三方购买为主,建库软件不同间接导致数据格式、标引字段以及检索点等设置的不同,从而导致了数据的共享性及系统兼容性的低下[3]。

2.4 对数据库服务重视不够

自建特色数据库包含两方面内容,即数据库建设和数据库服务。从目前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建设实践来看,多数图书馆盲目追求建库的数量和规模,而忽视了数据库建成后的使用,存在“重建轻用”的现象。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自建特色数据库宣传培训工作欠缺,鲜见自建数据库的宣传及使用培训,其实将自建特色数据库资源放在主页上的位置也是一种宣传与推广方式,便于资源被发现和利用,有助于扩大数据库的影响力,提高数据库的使用效益;二是缺少持续的数据库更新维护,数据库一经建成,人员、资金等建库保障条件即刻停止或减少,导致数据库长期处于无人员、无经费、无管理的状态,一些无效链接不能及时排除,相关资源无法及时更新,最终数据库便成为“死库”。

3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发展策略

3.1 树立“特色突出”“用户驱动”的建库理念

自建特色数据库应突出“特色”,辽宁省高校图书馆在自建数据库时应加大对馆藏特色资源的挖掘,突出优势学科,同时挖掘地方特色资源,使自建特色数据库因其独特的资源优势,实现提升高校教学科研水平、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此外,“用户驱动”理念应贯穿数据库建设始终。数据库建设始于选题,选题作为数据库建设的起点就应充分贯彻用户驱动理念,而不应该仅仅取决于图书馆主观意愿或项目要求。读者需求是决定数据库建设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决定了数据库的使用率及建库效益。“用户驱动”理念同样应体现在数据库资源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可借鉴各种网络文库的用户驱动式资源建设方式来破解图书馆自建库发展的诸多难题,包括资源不多、经费不足、人手缺乏、更新停滞等。一旦用户被广泛地发动和参与进来,图书馆无需持续大量的人力物力投入,也能实现自建库资源的不断更新和补充[5]。

3.2 发挥行业主管部门的作用,推动自建特色数据库的共建共享

“CALIS辽宁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于2011年12月经CALIS批准成立,负责CALIS国家“十一五”项目“中国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辽宁省共享域(即辽宁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建设与服务工作[6]。通过辽宁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即辽宁省高校信息共享平台工程)建设,实现辽宁省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通过对辽宁省高等教育数字图书馆网站的调研可知,在“特色资源”栏目共有来自辽宁省18所高校的19个自建特色数据库,与前文调查所得的128个自建特色数据库数量相去甚远;通过对19个数据库逐一访问可知,有1个数据库不提供访问入口,其余18个数据库点击后显示访问地址无效。因此,在自建特色数据库共建共享方面,辽宁省高校图工委和辽宁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应起到更好地统筹协调作用,在建设主体上实现从单馆建设到多馆合作共建;在数据库选题上,协调具有相同学科设置的高校进行同一学科数据库的共建共享,避免重复建设,降低建库成本;在建库标准上,参考和借鉴CALIS在特色数据库建设方面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或者是依据我国数字图书馆研究所推荐的国内外文献著录标准、元数据标引格式规范等一系列相关标准来进行建设[7]。总之, 辽宁省高校图工委和辽宁省文献信息服务中心在建库平台、数据标准、数据库评估、资源整合等方面应发挥引领和监督管理作用,不断完善辽宁省高校信息共享平台建设,实现辽宁省高校图书馆数字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共享。

3.3 调整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目标定位

辽宁省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数据库多是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馆藏特色而建,社会开放程度不高,其目标定位是为学校的教学科研服务,这与高校五大职能定位之一的社会服务职能不相符。高校图书馆要将自建特色数据库建设定位在既要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又要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要从特色、资源和服务3个方面坚持学术标准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学术与社会两种资源,满足学术发展和社会服务两种需要[8],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力。如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黑龙江地产中药文献全文数据库”和“东北地产中药专题文献信息系统”,就是为了满足黑龙江省政府“北药开发”需求而建设。“北药开发”被列为20世纪黑龙江省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地产中药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北药开发”中占有重要地位。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的“黑龙江地产中药文献全文数据库”和“东北地产中药专题文献信息系统”分别获得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的立项支持[9],为项目的顺利完成提供了充足的经费保障,其学术价值和社会效益得以充分体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信息资源保障。

猜你喜欢
建库辽宁省数据库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数字温县”建设项目通过验收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交通规划数据库道路红线规划建库规则
高校图书馆回溯建库探微
数据库
数据库
图书馆回溯建库工作中的思考
数据库
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