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情深 倾情广播

2019-09-20 12:37胡贵铭
声屏世界 2019年6期
关键词:长江大桥九江广播电台

胡贵铭

今年是我们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1949年10月1日,伟大领袖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振聋发聩的时代最强音,通过广播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伟大的中国将屹立世界的东方,伟大的中华民族将跻身世界民族之林。

这一年,1949年5月28日,我們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随着全省的解放而建台开播。从此, 江西人民、江西省政府的声音开始在赣鄱大地传播,在蓝天下回荡。作为共和国的同龄人,我从懂事起至今听了几十年的广播,作为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从事了几十年编辑记者的工作者,我收听广播、倾情广播、服务广播、研究广播的收获颇大,情感笃深。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来,江西广播作为大众传媒作用与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广。广播已经从过去的大喇叭传播方式,进入到了千家万户,进入到汽车手机,进入到了地下太空。广播,从技术层面讲,虽然不深奥复杂,但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于新中国成立不久,底子还很薄,生产力水平不高,那时家中有收音机,家人能听上广播的,还是凤毛麟角。与共和国同龄的我们,只有上了学在学校的环境和范围内,才能听上广播。因而每当学校开放广播,那时的我们不管是端坐在课桌前,还是活动在校园里,都会竖起耳朵仔细地收听广播。广播电台播出的《小喇叭》《动脑筋爷爷》《十万个为什么》,以及《电影录音剪辑》《儿童歌曲》等节目就会浸润我们的心田,给我们知识和营养,放飞我们的理想。

与广播的亲密接触,有件事令我至今不忘。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大庆前, 学校组织朗诵、演节目、歌唱祖国。那年,我上小学三年级,开学不久,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和班主任老师带上我和几十名同学去江西省体育馆进行朗诵表演。在体育馆的室内蓝排球场,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早已装好麦克风等录音器材,想到我们的演出要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心里别提多开心。在广播电台工作人员和学校老师的安排指挥下,我们朗诵的声音更大更美,节目一气呵成,演出成功。只是当时还是小学生的我们,不了解播出过程,没有听到广播中自己的声音,完成任务后就蹦蹦跳跳,兴高采烈地返校回家了。

光阴荏苒,读完小学便先后进入初中与高中,我已不满足被动地听广播,开始钟情于装矿石耳机和收音机,选择自己喜欢听的广播了。

那时家里兄弟多,全家人的嘴巴连在一起有一尺来宽,自己装收音机哪有条件?我就在嘴巴上省,不吃早餐,把家里给我在学校吃早餐的钱省下来买漆包线、可变电容器、二极管、三极管等无线电元器件。自己绕线圈,爬房顶装蛛网天线,挖洞埋地线,先后装成了矿石耳机和来复式半导体收音机,收听到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第一套、第二套节目。

共和国同龄人的生活与共和国的命运贴得最紧,休戚与共。 后来,插队农村,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让我没法再去关心和倾情广播了。改革开放让共和国面貌焕然一新, 复旦大学新闻系的读书经历和江西人民广播电台领导的抬爱,续起了我一度中断的广播热情,而且一发不可收地越发兴旺。1984年,共和国成立35年之际,我成了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一名编辑记者。

牢记着毛主席“努力办好广播,为全中国和全世界人民服务”的教导,我夜以继日、全身心地为人民大众服务,为广播宣传事业服务。从那时起到2009年退休的这几十年里,按规定,国家职工每年都有工龄假,我却几乎没有休息过一天,走基层、采新闻、报道江西的建设,报道各行各业的新人新事。

广播是一种服务,新闻工作者也有个如何服务的问题。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供职的这几十年里,除了完成几百万字稿件的采编、审阅工作外,我所关注的就是如何变被动、机械式的服务为主动、热情的服务,如何让自己对广播的服务成为优质服务。

广播是对发生过的事实的述说与传播。人民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是广播中的主人公。记者编辑只有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才能更好更优地服务广播。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几十年的采访报道活动中,我完成了大量的报道, 其中《江大八学生联名给全国高校学生发公开信倡导安定团结》、和反映江西经济建设的《大路歌》《九江长江大桥胜利合龙》《勇闯市场,宁红茶从山区走向世界》《下岗职工党员胡环的组织观》《困境中的追求  改革后的振兴》《众手构建和谐社会》等一批消息、通讯获得听众好评,在全国、全省等好新闻评选中获得一、二等奖。回想当年,所有作品尤其是获奖作品的成稿播出,都是艰辛劳动的反馈。其中,有一则报道让我记忆犹新。

1995年6月3日,受铁道部大桥局的邀请,中央驻省的新闻媒体和我们本省的报纸、广播、电视的记者赶到九江,采访报道九江长江大桥建成验收的鉴定会。会后,其他新闻单位的与会人员结束采访带着材料打道回府抢发稿件,我则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决定向铁路大桥局的建设者详细了解九江长江大桥被鉴定的过程。长江是我们共和国的母亲河,河流长、水面宽、湍流急,唐朝大诗人李白就感叹 “白浪如山哪可渡,狂风愁煞峭帆人 。”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请苏联人帮我们建起了长江上的第一座大桥——武汉长江大桥。改革开放后,我们中国工人阶级依靠自己的力量,独立自主建成了公路、铁路两用的九江长江大桥。工人师傅和科技人员告诉我说,大桥鉴定时,为了确保九江公铁两用大桥质量, 他们在公路桥面上一会儿在左侧一会儿在右侧停满了几十、上百辆重载的大型卡车,进行静态和动态重力和压力测试, 同时还让装满货物的两列火车相向疾驰而过。一系列严格的检测证明九江长江大桥各项指标合格,使用百年没问题。前来参观考察的俄罗斯桥梁专家看后感慨地说:“过去建桥,我们是你们的老师,现在你们是我们的老师,中国的桥梁技术和大桥建设水平远远地走在俄罗斯及全世界的前列 。”获得桥梁测试的现场资料后,我立即返回单位,尽量用通俗的语言和检测现场的再现来报道九江长江大桥建成并完成验收鉴定。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九江长江大桥通过严格检测,百年内使用安全可靠》播出后,受到社会好评,并在全国经济广播电台优秀节目评选中获一等奖。

广播报道要优质主动服务经济建设,主动服务受众。记者就要学会尊重群众,敬仰人民,努力发现、报道人民群众中闪光的人和事。

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做记者期间,我特别注意与采访对象的联系,认真向被采访的单位及人员学习,向他们请教。你尊重贴近他们,人家就会把你当知心朋友,他们的心里话就会告诉给你,你也就能得到好信息、好素材。

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我常联系的江西省科委科技市场处邀请众多媒体去抚州,采访报道临川科技市场的工作和社会作用。科委市场处李处长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了临川技术市场的先进经验和创新的做法,唯独给我说了他的一点担忧和心里话。他说临川技术市场总想为农民多做点好事,前不久从四川引进稻草腐熟后养猪的技术,并开办培训班向农民推广。后来发现这项技术不成熟就停办了培训班, 还退回培训费,造成了一点亏损。那时广告刚刚进入社会,在好话不怕多、吹牛不打草稿的大环境下,临川技术市场能及时纠正自己不完善的创新,维护农民群众的权益, 这本身就是一条新闻,是值得肯定和赞许的事。我深思后单独去临川技术市场了解详情,回到单位后,除了报道临川技术市场方方面面的成绩外,我还专门发了一条《宁愿自己受损,不让农民吃亏——临川县技术市场停办不成熟技术培训班》稿件,并在当天江西广播新闻头条播出。第二天,其他新闻媒体同仁听到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报道后,纷纷向省科委市场处了解情况要资料。不久,《光明日报》《市场报》都先后刊发了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这条新闻。许多新闻同仁说,这种新闻才叫服务人民群众到了位。这一新闻当年被评为江西省政府好新闻一等奖。

改革开放后,经济建设是全国第一等大事。我们的广播新闻就要围绕经济建设中的人和事来服务社会,服务广播宣传工作。上世纪九十年代,江西建成了全省第一条高速公路——南昌至九江的高速公路。在昌九高速公路和南昌大桥建成通车的报道中,我用手机进行现场报道,除了讲这条路的作用意义外,重点报道了这条公路的建设者,报道了省市领导给建设者中的优秀人员戴大红花、佩绶带,并请先进工人代表为公路和大桥通车隆重剪彩等细节。对这么重大的现场报道,台领导都会认真监听,给予指导。他们说,报道强调了工人阶级,颂扬了工人代表,这才叫抓住了重点,服务了大众和优秀人物 。

作为江西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记者,我们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当然也有自己的收获。正如唐宋八大家中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说: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经年累月的广播生活也养成了我对广播的思考与对广播的研究,并撰写了《声频报道不可忽视语法、修辞和逻辑》《多点自然少点人》《成就报道要反映共性追求个性》《经济报道从“新“做起》《整合广播节目、提高资源效益》《以爱农、近农、为农的精神办好对农节目》《获奖新闻背后的故事》等新闻、广播类论文。

在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供职服务这么多年,在纪念江西人民广播电视事业诞生建台开播七十周年的日子里,已经退休的我,深深地感到:编辑記者,首先要有一种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就是要用敏锐的眼光来观察社会,要到离新闻最近的地方去采访人民群众,要用最快、最通俗的文字来报道我们发现的新闻现实,要努力传播充满正义、充满良知的事情,要坚决披露邪恶,不与负面同流合污。(作者系高级编辑,曾任原江西人民广播电台专题部副主任)

猜你喜欢
长江大桥九江广播电台
悠悠的九江
一图看懂沪苏通长江大桥
长干曲四首(其二)
探究微信平台在广播电台的应用
透水模板布在公安长江大桥的应用
城市广播电台新闻宣传探讨
新形势下广播电台新闻的采编技巧
永远跟党走
武汉第八座长江大桥主跨合龙
湖北省将再添6座长江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