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生物学部分试题评析

2019-09-23 03:53杨京举王捍东
生物学教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开度气孔本题

杨京举 王捍东

(安徽省铜陵中学 铜陵 244100)

2019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科综合生物学试题围绕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命题贴近教材、紧跟时代,彰显学科特色,具有较浓厚的生活气息和生产实践情境,关注了生命观、劳动观和社会责任,突出了中学生物学大概念下的核心知识与应用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等思维品质的考查。整卷由6道选择题、4道必修和2道二选一选修简答题组成,试题难度适中。现就部分选择题和简答题作如下评析。

选择题1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类型。下列关于人体中细胞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胎儿手的发育过程中不会发生细胞凋亡

B. 小肠上皮细胞的自然更新过程中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C. 清除被病原体感染细胞的过程中不存在细胞凋亡现象

D. 细胞凋亡是基因决定的细胞死亡过程,属于细胞坏死

命题评析: 本题对细胞生命历程中的细胞凋亡这一重要概念进行专项考查。学生需要正确理解细胞凋亡的内涵,着眼于细胞凋亡的生理意义来区分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编程性死亡,是机体正常的生理需求;而细胞坏死则是不利因素下细胞正常代谢受损或中断引起的,是被动的,对机体没有积极意义。试题通过设置4种不同情境,通过学生对概念的正确判断,检测学生对细胞死亡概念的理解。本题渗透了对概念理解及程序性知识生成的考查,同时也引导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健康观和自然观。参考答案: B。

选择题4动物受到惊吓刺激时,兴奋经过反射弧中的传出神经作用于肾上腺髓质,使其分泌肾上腺素;兴奋还通过传出神经作用于心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 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

B. 惊吓刺激可以作用于视觉、听觉或触觉感受器

C. 神经系统可直接调节、也可通过内分泌活动间接调节心脏活动

D. 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会使动物警觉性提高、呼吸频率减慢、心率减慢

命题评析: 本题以“惊吓”为情境考查了高等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结构基础、基本原理以及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激素调节)的关联,要求学生能从简单情境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来分析作答。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和效应器,而体液调节则主要是由内分泌腺体分泌激素并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来实现的。不同的感受器可以感受不同的刺激,惊吓刺激可源于看到的、听到的和接触到的,刺激信号转化为兴奋后以局部电流的电信号形式在神经纤维上传导;当调节的最终对象就是效应器结构时视为直接调节,当调节的最终对象须通过神经控制内分泌活动并由激素作用才能达到的视为间接调节。动物如人,本题带有浓厚的日常生活气息,尤其是选项“D”的体验式设置,可以激发学生了解生命的热情,增强关爱生命的责任意识。参考答案: D。

选择题6某实验小组用细菌甲(异养生物)作为材料来探究不同条件下种群增长的特点,设计了三个实验组,每组接种相同数量的细菌甲后进行培养,培养过程中定时更新培养基,三组的更新时间间隔分别为3 h、 10 h、 23 h,得到a、 b、 c三条种群增长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菌甲能够将培养基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

B. 培养基更换频率的不同,可用来表示环境资源量的不同

C. 在培养到23 h之前,a组培养基中的营养和空间条件都是充裕的

D. 培养基更新时间间隔为23 h时,种群增长不会出现J型增长阶段

命题评析: 本题以种群增长规律模型建构的生物学探究案例为材料,基于影响种群增长因素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考查了学生依据实验数据获取信息、分析问题并进行合理解释进而得出科学结论的方法和思维能力。种群增长有J型和S型两种数学模型,前者是在理想状态下,需满足营养和空间充裕、环境适宜且没有敌害等条件;而后者则正是自然状态下实际无法满足这些理想条件而导致的。本实验为细菌甲单独培养,营养和空间是各组细菌甲增长的主要限制性因素。定时更换培养基可消除和改善营养缺乏及培养基理化性质恶化等危机,但不涉及生存空间的变化;以上这些是学生作答本题的基础。试题的4个选项,A选项是微生物营养基本概念的检测;B选项是微生物培养的实验设计原理的检测;C选项,学生可以从题干和实验结果图得到正确解答,检测读图能力;D选项则检测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考查科学思维。学生比较a和c的种群增长曲线可以知道,c种群的增长受到营养条件的限制,更新培养基,种群仍可能继续增长。参考答案: D。

题29将生长在水分正常土壤中的某植物通过减少浇水进行干旱处理,该植物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叶片中的脱落酸(ABA)含量增高,叶片气孔开度减小,回答下列问题。

(1) 经干旱处理后,该植物根细胞的吸水能力增强。

(2) 与干旱处理前相比,干旱处理后该植物的光合速率会降低,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气孔开度减小使供应给光合作用所需的CO2减少。

(3) 有研究表明: 干旱条件下气孔开度减小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而是由ABA引起的。请以该种植物的ABA缺失突变体(不能合成ABA)植株为材料,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一结论。要求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和预期结果。(参考答案: 取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在正常条件下测定气孔开度,经干旱处理后,再测定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干旱处理前后气孔开度不变;将上述干旱处理的ABA缺失突变体植株分成两组,在干旱条件下,一组进行ABA处理,另一组作为对照,一段时间后,分别测定两组的气孔开度,预期结果是ABA处理组气孔开度减小,对照组气孔开度不变。)

命题评析: 本题以干旱处理所带来的植物一些生理性变化为情境材料,主要考查学生依据生物学实事并关联所学进行分析判断以及设计实验方案进行探究论证的能力,对中学生物学教学回归学科本位、注重实验探究中科学思维的训练与科学方法的掌握具有积极导向作用,同时倡导科技兴农。

经干旱处理后根细胞中溶质浓度增大,其渗透压增大,而植物细胞吸收水分的主要方式正是渗透作用,所以根细胞的吸水能力自然会增强;干旱处理后植物叶片的气孔开度会减小,而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O2主要就是通过叶片的气孔吸收的,这会使CO2供应减少,光合速率由此降低。

对于(3),题目要求学生依据所给材料来设计验证性实验,开放性较高。本小题关键是学生要先明晰实验自变量和因变量,然后再在掌握并运用控制变量基本原则(单一变量、等量和对照)的基础上完成实验设计。由本题目信息可知,该实验目的不仅仅是要验证气孔开度减小是由ABA引起的,而且还要验证不是由缺水直接引起的。也就是说,设计本实验是要研究两个实验自变量(水、ABA)的;根据自变量控制的单一变量原则,本实验从整体思路上就需要分成两大组来分别进行: 其一是在没有ABA的条件下,针对水这一自变量设计正常和干旱两种情况的对照实验;其二是在干旱条件下,针对ABA这一自变量设计不处理和处理两种情况的对照实验;本实验的因变量是气孔开度,须在实验前与实验后分别测定以作比较。至于参考答案给出的先对水实验并采用前后自身对照而后对ABA实验并建立空白对照组,是简化实验程序以及更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需要。实验的具体设计思路与方法可因人而异,但成功的实验是一定要有科学的实验理论支撑并加以严谨的控制变量手段来规范的,这也是中学实验教学的核心目标之一。

题32某实验室保存有野生型和一些突变型果蝇。果蝇的部分隐性突变基因及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 同学甲用翅外展粗糙眼果蝇与野生型(正常翅正常眼)纯合子果蝇进行杂交,F2中翅外展正常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3/16。图中所列基因中,不能与翅外展基因进行自由组合的是紫眼基因。

(2) 同学乙用焦刚毛白眼雄蝇与野生型(直刚毛红眼)纯合子雌蝇进行杂交(正交),则子代雄蝇中焦刚毛个体出现的概率为0;若进行反交,子代中白眼个体出现的概率为1/2。

(3) 为了验证遗传规律,同学丙让白眼黑檀体雄果蝇与野生型(红眼灰体)纯合子雌果蝇进行杂交得到F1, F1相互交配得到F2。那么,在所得实验结果中,能够验证自由组合定律的F1表现型是红眼灰体,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红眼灰体∶红眼黑檀体∶白眼灰体∶白眼黑檀体=9∶3∶3∶1;验证伴性遗传时应分析的相对性状是红眼/白眼,能够验证伴性遗传的F2表现型及其分离比是红眼雌蝇∶红眼雄蝇∶白眼雄蝇=2∶1∶1。

命题评析: 本题图文结合,是依托果蝇部分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杂交实验情境分析,综合考查学生对孟德尔遗传定律和伴性遗传的掌握度。命题素材基于教材,虽有拓展,但考查控制点都是中学遗传学中的必备素养,凸显了生物学学科特色。

一方面,学生需要从现代解释的角度明确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实质是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随机分配而自由组合;另一方面,学生还要在正确理解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与伴性遗传三者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运用遗传原理和方法进行合理的推算。

图中展示了果蝇包括性(X)染色体在内的3条非同源染色体和6个隐性突变基因的位置;其中,每个突变的隐性基因与突变前的显性基因都构成一对等位基因并控制一种相对性状(突变型和野生型),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分离定律;位于每一条染色体上的2个非等位基因会连锁遗传,不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位于任意两条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在遗传时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生物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遗传现象,同样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但伴性的性状在遗传时往往雌、雄有别;基因的分离与组合互不干涉,可先独立研究每一对性状,然后再综合研究。学生根据所学分析判断并明晰以上遗传事实的关系与特点,是为本题解题关键。

本题属于中学生物学教学中重点内容的重点考查,强化了大概念和核心概念的生物学地位和价值,对启发学生范式思维与生命观念的养成具有导向作用。

题37已知一种有机物X(仅含有C、 H两种元素)不易降解,会造成环境污染。某小组用三种培养基筛选土壤中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目标菌)。

Ⅰ号培养基: 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X(5 g/L)。Ⅱ号培养基: 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15 g/L)。Ⅲ号培养基: 氯化钠(5 g/L),硝酸铵(3 g/L),其他无机盐(适量)。X(45 g/L)。

回答下列问题。

(1) 在Ⅰ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是牛肉膏、蛋白胨。Ⅱ、 Ⅲ号培养基中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是X。

(2) 若将土壤悬浮液接种在Ⅱ号液体培养基中,培养一段时间后,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下降,其原因是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而能降解X的细菌能够增殖。

(3) Ⅱ号培养基加入琼脂后可以制成固体培养基,若要以该固体培养基培养目标菌并对菌落进行计数,接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

(4) 假设从Ⅲ号培养基中得到了能高效降解X的细菌,且该菌能将X代谢为丙酮酸,则在有氧条件下,丙酮酸可为该菌的生长提供能量和合成其他物质的原料。

命题评析: 本题主要对选修1有关微生物的培养、分离、纯化、计数等技术实践环节所涉及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进行了综合考查。题目从微生物应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入手,具有切合当下积极倡导环保理念和践行生物技术环保的责任担当的作用。

微生物生长通常需要碳源(能提供碳素的物质)、氮源(能提供氮素的物质)、水、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牛肉膏和蛋白胨属于具有天然成分的培养基,基本涵盖了微生物所需的全部营养成分;培养不同的微生物或培养目的不同,所需的培养基成分、培养条件以及培养基的形态也有所不同;筛选目标菌时,应根据目标菌的生理特性和杂菌的生理缺陷来严格控制培养基的理化性质和培养条件以利于目标菌增殖并抑制杂菌增殖;平板划线法和稀释涂布平板法都是基于固体培养基的分离纯化微生物方法,但从技术原理和操作层面上来说,平板划线法不适合于计数。

本题中,Ⅰ号培养基是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为微生物提供氮源的自然是牛肉膏和蛋白胨;Ⅱ、Ⅲ号属人工配置的选择培养基,其中只有X是含碳素的有机物,为微生物提供碳源的有机物自然只能是X;在选择培养基中,由于能降解X的细菌因碳源充足能够增殖,而不能降解X的细菌因缺乏碳源不能增殖,所以不能降解X的细菌比例会下降。

至于题(4)穿插微生物代谢及有关丙酮酸通过细胞呼吸的去向问题,旨在针对性考查细胞呼吸的重要生理意义,同时引导学生在学习生物学的过程中要树立生命认知的统一观。

猜你喜欢
开度气孔本题
孔内压力对规则多孔Cu-1.3Cr合金气孔形貌的影响
贵州火龙果的气孔特征及其日变化规律
玉米叶气孔特征对氮素和水分的响应及其与叶气体交换的关系
掘进机用截止阀开度对管路流动性能的影响
增大某车型车门开度的设计方法
重型F级燃气轮机IGV开度对压气机效率的影响
KD490:一种软包锂离子电池及其制作工艺
浅谈软开度对舞蹈的影响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今天是几月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