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一村一品”发展理念对石柱县实施乡村振兴的启示及借鉴意义

2019-09-23 03:25黄娅蓉
农民科技培训 2019年1期
关键词:石柱县一村一品石柱

黄娅蓉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对实施乡村振兴作出全面部署,指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要“实施产业兴村强县行动,推行标准化生产,培育农产品品牌,保护地理标志农产品,打造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新格局。”习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新疆、福建、陕西等地时也强调“要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养殖业、林果业、园艺业,发展一村一品、多村一品、一乡一业、一县一业优势主导产业。”推动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现产业兴旺,“一村一品”是一个重要路径。

一、“一村一品”的提出及实践

“一村一品”是一个品牌概念,它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本单位,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充分发挥村民的聪明才智和本地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从而大幅度提升农村经济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农村经济发展模式。”

二战后,日本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推进,大批农村人口涌入城市,导致农村经济社会日渐衰落、村庄萎缩。为扭转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局面,提高农村活力,1979年日本大分县前知事平松守彦倡导提出“一村一品”发展思想。它引导农村居民从重新“认识自我”开始,到发掘自我、发掘本地的闪光点,主张充分发掘利用当地资源,开发生产具有“本地特色、令人感到自豪”的拳头产品,打造特色和精品,打入国内外市场,形式上可以是一村二品、二村一品或多村一品。“一村一品”秉承三大核心理念:第一是坚持“立足本地、放眼世界”。突出地方特色和比较优势,坚持“越是地方特色的才越具有世界性,越是民族的越能为国际市场所接受”的思维理念。第二是坚持“自主自立、锐意创新”。“一村一品”运动的实践强调民间主导,从历史、文化与特产的梳理、挖掘、甄选到产业的布局规划、实施均强调民众的自立自主、群策群力和努力开拓,民众是“一村一品”实践的主体,政府是指导者、支持者和服务者。同时“一村一品”运动强调以调动民众的主动性为首要任务,形成地区间比学赶超的意识和氛围。第三是坚持“培养人才,面向未来”。培养具有积极进取、责任感强、精通业务的人才是实施 “一村一品”发展的保障和目的之一。“一村一品”运动通过激发民众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从重新认识自我、认识本地优势资源、认识本地的发展潜能到开拓本地产品的完整发展过程,培养、锻造地方人才,挖掘村民潜能,推动人才振兴。

“一村一品” 运动使日本造村效果凸显。曾经交通闭塞、人口由3000缩减到不足1000人的高之县马路村,以引进的韩国柚子为核心打造产业群,2015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随着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深入开展,这一理念被韩国、泰国、美国等许多亚洲、非洲、美洲国家认识并借鉴。平松守彦1983年应邀首次到上海访问并作演讲,而后多次到中国各地传授“一村一品”发展经验,还被江西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和甘肃农业大学等高校授予名誉教授称号,如今,多地已成功打造出自己的优势品牌,比如:甘肃的荞面、牛肉面,陕西铜川的苹果、樱桃等均已发展成为当地的拳头产业。

二、“一村一品”理念对石柱县 “乡村振兴”的启示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最根本的目的是解决我国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問题,其中包括农村有效供给不足、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力量薄弱,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不足等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是重点,人力资本开发是关键。

作为农业大县,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历来是石柱发展的一大重头戏,石柱曾先后发展长毛兔、蚕桑、烤烟、辣椒、中药材等多种产业,最新一波产业发展是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而实施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县里统一发展的中药材、脆红李、核桃等产业共计30万亩。随着农村日渐萎缩,近年来石柱的产业发展包括产业的选取、分区划片,产业规模、产业实施等均主要由政府主导,项目承包商或大户实施。这种方式对推动产业发展有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农民未能参与到产业发展的过程中,其主动性和自主潜能未能激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很难提高;部分乡镇是否适合“统一”发展同一种产业,实践证明还需谨慎。其二,近几年来,各种果树的栽种以及最近的产业结构深度调整,由于与农民协调沟通等前期准备不足,使农民缺乏参与积极性甚至部分产生抵触情绪。其三,仓促性的产业结构调整导致产业项目体系本身欠严谨,难免最终伤害到农民。其四,通过这一方式即使产业发展成功,也可能会使部分发展能力不足的农民越来越缺乏动力,加重原本就存在的 “等靠要”思想。

“一村一品”以“立足本地、放眼世界,自立自主、锐意创新,培养人才、面向未来”为基本理念,石柱的乡村振兴可借鉴这一发展理念,变 “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转“替我发展”为“我促发展”,集群策群力挖掘地方特色和打造精品,集村民智慧保障地发展方式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厘清村民与政府在产业发展中的职责关系,并演绎好各自的角色,在实践中提高村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三、石柱县践行“一村一品”理念的天然优势

石柱县作为全国4个单一的土家族自治县之一,三峡库区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和渝东枢纽门户,推动发展 “一村一品”具有天然优势。

(一)良好的生态资源和地缘优势

石柱县地处北纬30度,全县93.8%的幅员面积处在最宜人居住的500米至2000米海拔跨度上,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孕育了当地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生态优势,当地拥有2200多种野生植物和470种野生动物,其中包括40种国家保护植物和52种国家保护动物;拥有众多的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森林覆盖率达57.4%,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在90%以上。此外,石柱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被誉为渝东枢纽门户,沪渝、沪蓉、沿江、梁黔等高速公路和渝利高铁汇集石柱,先后获评“最美中国旅游目的地城市”“重庆市避暑休闲首选地”。目前,石柱县正致力于打造 “全国著名康养休闲生态旅游目的地”。

(二)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石柱县文化资源丰富,曾获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目前已发掘出46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土家啰儿调”“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土家玩牛”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土家摆手舞”“盐运”等13项市级和121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三)品类繁多的地方产业和绿特食材

按照海拔高度,石柱分为中山、低山、丘陵等几大地貌和气候,适宜发展不同品类的种养业,早在上世纪末石柱就被誉为“中国黄连之乡”“中国长毛兔之乡”,后又被评为“中国辣椒之乡”和 “莼菜之乡”,县内先后发展黄连、兔子、辣椒、莼菜、烤烟、中蜂、高山蔬菜、中药材、冷水鱼、李子、核桃等多种产业。此外莼菜、黄连花、高山土豆、刺老苞、山珍、食用中药、土鸡、牛羊、冷水鱼等动植物还是天然绿特食材,获评“中国康养美食之乡”。

四、如何借鉴 “一村一品”发展理念助力石柱“乡村振兴”

(一)精选优秀干部下沉乡村  引领“一村一品”

一方面,实施“一村一品”最关键的是人才,而众多的人才中至关重要的又是组织实施这一理念的引领者,它要求引领者不仅要有雄心壮志、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更要有沟通协调、组织群众、谋划发展的能力,如今在 “空心化”的石柱鄉村这样的人才可谓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脱贫攻坚”是贫困县当前的首要任务,“乡村振兴”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石柱县既是贫困县,也是农业大县,因此当前最重要的工作理应是围绕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而展开,干部的选拔和晋升理应是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工作中取得的实绩为主要标准,所以,石柱最优秀的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应下沉到农村一线去施展才华,做出实绩。在此,可按照自愿申请原则选拔一批想干事、能干事、干得好事,有经验、有精力、有干劲的年轻后备干部深入农村引领农村“一村一品”的开展,同时严格制定驻村实绩与干部提拔挂钩机制,鼓励干部下乡干实事。

(二)提升村民自力更生、开拓创新意识

“一村一品”运动的开创者认为“开展 ‘一村一品运动,就是要人民自力更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参与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的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副巡视员许正斌也强调,实施乡村振兴,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农民成为行动主体。”随着国家惠民政策越来越多,目前石柱县存在农民对政府的依赖思想随之增长,吃苦精神、自我发展意识越来越差等现象。要实施“一村一品”发展,必须首先转变村民的 “等靠要”思想,对他们进行“开拓创新”“自立自主”“比学赶超”“竞争合作”等市场经济核心理念的教育,激发村民自我发展、自强自立、开拓创新。

(三)集群策群力挖掘自身优势,开发特优产品

“一村一品”的本质是发展本地具有历史性、文化性、独特性或唯一性等特质的产品,既包括农特产品、文旅产品、地方遗产等多种产品,也不拘泥于某一或几个产业的业态形式,它更强调因地制宜、优势竞争力和产业间的协调与关联。日本百川乡合掌村将当地的山水田园生态美景、传统民居建筑风格、颇具特色的民俗歌舞与农耕农事活动、农副产品开发有机结合,发展旅游产业,成为东南亚经济圈通过挖掘乡村文化实现乡村复兴的著名案例。石柱虽然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地方资源,但大都被雪藏,而诸如曾繁盛于沙子镇的土戏、桥头镇的 “桥头八景”、土家吊脚楼及营造技术等典型的传统文化遗产则随着现代化浪潮的冲击正在日渐湮没,曾经的皇粮贡米 “寺院香米”也只剩美名流传坊间。因此,要在石柱推行“一村一品”发展,需充分发挥干群积极性和潜力挖掘各自的比较优势,同时避免不同村镇的同质化恶性竞争,开发独具特色、优质、有竞争力的产品,打造独立品牌。

(四)培养开发农业人才,建立起吸引留住人才的激励机制

目前,石柱的农村环境、农村资源、交通便利程度等都无法与城市相比,而开展“一村一品”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队伍进入农村,因此要引入优秀人才成为振兴乡村的开路人就必须有优质的人才激励机制,比如高薪、股份、培训学习、经费补助、到国内外旅游学习等方式。同时开发培养当地人才,如:回乡大学生、留守妇女等;迎接各级各类人才,如:选调生、大学生村官、西部志愿者、大学生社会实践等多方人才进村助力。此外,应在部门、政府中形成人才沉降下村的价值导向、良好风尚和工作氛围。

(五)政府扮演好引导者、服务者和支持者的角色

实施 “一村一品”,虽然不由政府主导,但无法离开政府的支持,政府需解决个人、村集体或企业在发展中自身无力企及但又无法回避的难题,如:引进、培养专门实施“一村一品”的管理者和技术骨干等人才,通过对接院校或企业等外部资源打通产业技术难关、获得研发支持,拓宽销售渠道,及时提供服务三农的信息支撑和政策支持,完善惠农信贷融资、网络通讯、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等。★

(作者单位:中共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石柱县一村一品石柱
石柱县农技协联合会组织验收VR数字展馆
蘑菇石柱
“一村一品”现代农业规模经营模式探究
防洪度汛中的调度工作——以石柱县万胜坝水库为例
木瓜村红富士苹果产业发展经验与启示
文化生态学视域下土家族婚姻的变迁——以石柱县桥头乡长沙村为例
蜀人南迁留遗踪 四川宜宾石柱地遗址
欢迎抢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