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修志人员素养的重要性

2019-09-25 09:48周修宇
黑龙江史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修志志书方志

周修宇

一、志书质量要求高素养的修志人员

志书的质量与修志人员的素养有着密切的关系。目前国内研究这方面的不少,如 创生在《新方志编纂研究与实践》一书中谈到“志书质量与修志人才关系”时,借用“人材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此历史之语,来说明修志人才之重要。他认为没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修志人才,就谈不上完成这一神圣的修志任务,更谈不上会有一批上乘的地方志书。李铁映在全国地方志第二次工作会议上谈到续志质量与修志人才的关系时,强调修志的当务之急是培养人才。魏桥在《关于“众手修志”和“专家修志”的一些感受》(《中国地方志》1999年第5期)一文中提出:“加强修志队伍的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修志人员,造就名副其实的学科带头人,是在世纪之交,续修好志书的重要一环”。仓修良在《方志学通论》一书中谈到新方志的编纂时,他认为要有一个精干的领导班子,组织、培训一批强有力的专业人员,并提出主编是一部志书成功的关键。范文卫在《新形势下要努力提高修志人员素质》(1)一文中指出:“地方志不仅能够真实记录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经验教训,全面展示各项事物的历史面貌、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态势、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取向、不同社会的意识形态和自然环境状况等社会历史信息,而且对警示现在、启示未来,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新形势下地方志的性质和作用决定了必须更加重视修志人员素质的提高。”等等。这些经验、想法和建议对我国修志人才的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也推动志书质量的提高。

2015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纲要》),其中指出:“坚持质量第一。坚持存真求实,确保地方志质量。将精品意识贯穿于地方志编纂出版工作全过程,严把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编纂出版经得起历史检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地域特色的地方志成果。”

党和政府对地方志书质量的高度重视和严格要求,使修志人员面临机遇和挑战。质量是志书的生命,只有高质量的志书,才是对历史负责,才是对事业负责,才是对子孙后代负责。但高质量的志书需要高素养的修志人员来保障。

二、志书编修要求高素养的修志人员

牛润珍曾指出:“修志问道”是一项千秋大业,成败关键在于人才。本人从事《浙江通志》编纂工作多年,就拿《浙江通志》来说,编辑部主编选择恰当、编辑部人员结构合理等的单位,《浙江通志》编纂工作的进度快、志稿质量高。在各卷编辑部中,修志人员水平参差不齐,在志稿撰写前,这个问题还不明显;志稿撰写开始后,修志人员的水平直接影响志稿的质量,尤其是主编扮演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某些行业分工太细,甚至出现整个系统找不到合适的主编的尴尬情况。

(一)主编恰当是关键

寇旭华在《众手成志更需“雅擅三长”的总纂》(2)一文中指出:“总纂(相当于主编)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承担,一定要有较高水平。我们的新修地方志所处时代背景对总纂的考验与旧志相比实际上更为严格。当今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致和专业化,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转变,人民生活水平和文化要求极大提高。各地的地情变化之快、之大,信息之复杂,为前代难以想象。因此,反映地情的方志也要随之变化,史料记述将更为博杂和细微,而对修志人员的才、学、识要求标准只会越来越高。”旧志总纂几乎均为饱学之士,其学识涉及领域非常广泛,不少纂者在哲学、文学、史地方面有重要创造,如顾炎武、方苞、姚鼐等均为当时一流大家,在修志理论和实践方面均有建树。

目前,在志书编修时,很多主编是临时受命、仓促上马,不仅达不到上面谈到的条件,而且对方志理论和方志规律不太熟悉,甚至有的是一窍不通。所以需要后天的学习以弥补先天的不足。主编的选择是志书编修迈不过的一道坎,主编选择恰当有利于志书质量提高。比如《浙江通志·国土资源志》的主编王松林曾说过:作为一个主编,“一要对修志工作有责任心,要对省委、政府和浙江人民负责,对本单位、本系统负责,也要对自己负责;二要对志稿肯下功夫,反复打磨,最重要的是,有一颗对事业执着追求的恒心,要有一股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韧劲;三要对工作讲究方法,善于学习。”《浙江通志·国土资源志》的质量得到《浙江通志》总编、总纂及很多专家的肯定,认为其是一本质量上乘的志书。

所以,主编的选择至关重要,其负责行政、业务两方面工作,对修志工作有着重要的影响。主编不仅仅要从政治关、史实关、体例关、文字关、出版关等微观方面把握质量,更要从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等宏观方面把握质量,真正做到修志问道、启示未来。

(二)编辑部人员结构合理是主体

编辑部人员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影响修志工作的进展和质量。《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九条要求:编纂地方志应当吸收有关方面的专家、学者参加。地方志编纂人员实行专兼职相结合,专职编纂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本人认为,目前编辑部结构存在四种特征:一是专职与兼职结构。一般情况下,专职人数多于兼职人数。专职绝大多数是退休老同志,他们精力集中、经验丰富,专职人员的多少直接影响修志工作的快慢;兼职多为在职人员,有的主编也是,有利于推动行政工作。也有少部分兼职人员为高校有名的行业学者。二是老中青结构。老同志多为单位领导,或为本行业的佼佼者,知识面非常广泛,对本行业的历史非常熟悉;中年人多为单位骨干,从事本行业有一二十年的经历,甚至时间更长,比较熟悉本行业的发展;年轻人学习能力强,计算机技术比较熟悉。老中青各有优劣,从地方志事业长远发展来看,这种结构更有利于培养人才,老同志起着“帮带扶”的作用。三是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行业越来越多,专业也越来越细化,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少。所以编辑部的人员知识结构要全,还需要业务熟悉、文字功底好、懂方志知识的人员等。编辑部知识结构是否合理是高质量的志书的基础。四是性格结构。有的人很认真、很负责任,有的人不认真、不负责任。像修志这样需要长期的工作,认真的人与不认真的人一起做事,是很难磨合的。所以,这方面也需注意。

这四种结构是相互交叉的,也是相互补充的。编辑部结构合理能顺利推进志书质量,反之,则不利于志书质量提高。

三、高素养修志人员的主要内涵

2015年8月《全国地方志事业发展规划纲要(2015-2020年)》提出存在人才队伍青黄不接,人员素质亟待提升的问题,也要求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重视人才选拔、培养和使用,加强专兼职结合、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建设,培养和引进一批高端人才,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地方志编修、研究工作队伍,弘扬修志问道、直笔著史的方志人精神。

2015年12月29日,李克强对全国地方志系统先进模范座谈会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方志流传绵延千载,贵在史识,重在致用……希望地方志工作者继续发扬方志人精神,志存高远,力学笃行,直笔著信史,彰善引风气,为当代提供资政辅治之参考,为后世留下堪存堪鉴之记述。这是对新时代方志人提出的殷切希望。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在座谈会上也指出,地方志是历史智慧的结晶,是维系中华民族血脉亲情的重要力量。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在当代其存史、育人、资治功能日益彰显。要坚持正确历史观和科学方法论,创新理念,拓展领域,完善技术,确保编修史实全面、客观、真实,经得起历史检验。要开发利用好地方志资源,使地方志成为地方的“精神名片”。要加强队伍建设,把地方志队伍建成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文化建设生力军。

对史志人才素养的要求,唐代刘知己提出“史才、史学、史识”的观点。他认为史学家必须具备才、学、识三种素养,才能成为良史。方志大家章学诚认为只有才、学、识还不够,因为文人所谓的才、学、识和史学家的才、学、识不能相提并论,混为一谈。他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著书者必须注重心术,通过辨析心术来考察史学家的素养,从而提出史德范畴。梁启超综合两家之言,重新排定位置,最终定了德、才、学、识的次序。

新时代修志,尤其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在全党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的大背景下,对修志人员的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本人认为修志人员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养。

(一)政治素质硬、大局意识强

1.政治素质硬

志书质量把关的第一个要求,也是最重要的一个要求,就是把牢政治关。《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关于志书质量规定的总体要求中第一个就是“观点正确”。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编纂的《当代志书编纂教程》指出:“志书编纂指导思想是编纂志书的灵魂”,所以在编纂志书中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尤其当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

在志书编修中,要注意在历史事件大是大非上要坚定立场和观点,尤其在涉及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等重要历史阶段记述时,要把牢政治观点。

2.大局意识强

大局意识要强,修志人员应具有高度、角度、广度、深度“四度”意识。

高度,是修志人员所拥有的视野。比如《浙江通志》是省志,编修要从省级层面统筹,甚至要站在全国、全世界的高度,去记述本行业的历史与现状,而不是站在所在部门,甚至更低层次的角度去记述本部门的工作。《浙江通志》有的卷就存在这样的误区,只记述本部门的工作,本部门外省级层次的事件不作记述。

角度,就是要求修志人员要有“人民是历史的主体”的思维,去记述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历史是人民推动并发展的。修志人员不仅要记述党政军方面的领导人物,还主要记述各行各业的杰出人才、英模烈士等。

广度,就是要求坚持“横不缺要项、纵不断主线”的原则,全面、客观、系统地记述行业的历史与现状。记述时要详略得当,重点突出,抓典型,抓重要节点,要能反映出行业的地方特色、时代特征、行业特点。

深度,就是深挖一些具有代表性、典型性资料,能真正总结行业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反映行业发展的规律,以启迪行业未来的发展。深挖时要做到深入浅出。

(二)知识广泛、经验丰富

一本志书的内容涉及到的知识是很广泛的,有的是自然科学方面的,有的是人文科学方面的;有的是业务方面的,有的是管理方面的等,而现在专业划分又越来越细,所以复合型的人才越来越难找。而修好一本高质量的志书,主编既要熟悉行业各个方面的知识,又要了解史志方面的知识。在《浙江通志》编纂工作开始启动时,找一个合适的主编,是各卷存在的一个共同的难题,至今仍有一些卷还没找到合适的主编。

知识广泛、经验丰富,是修好高质量志书的基础。目前,修志人员普遍缺少史志理论知识和编纂的实践经验,不是修志工作的“新兵”就是“门外汉”。对史志编纂业务不熟悉,修志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影响和制约了修志工作的健康发展。

(三)鉴识能力出众、敢于秉笔直书

1.鉴识能力出众

此处的鉴识能力,是指修志人员观察历史的器识,承担历史责任的胆识和评价历史问题的见识。刘知己认为“物有恒准,而鉴无定识”,所以对同一件事物往往“毁誉不同”“爱憎各异”。鉴识,要有科学的指导思想为指引,要坚持唯物史观的观点,要有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做把控,要以知识广泛为基础,否则对历史的看法、对资料的选择会有所偏差,直接影响志书的质量。

史有史裁,志有志体。只述不评,寓评价于资料之中,是志书撰写的要求。历史资料浩如烟海,如何从其中选取既具有代表性、典型性,又具有历史价值的资料,这对修志人员鉴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志书不是资料堆砌的一本书,而是有生命的、有灵魂的一本书。所以,高质量的志书,必须有鉴识能力出众的主编为前提。

2.敢于秉笔直书

刘知己认为:史家要“仗气直书,不避强御”“肆情奋笔,无所阿荣”(3),章学诚认为:“德者何?谓著书者之心术也。”(4)“正直者,人之所贵,而君子之德也。”章学诚的“史德”概念,既包括史学家伦理道德修养的内涵,更主要的是突出史学家修史时能够临文摄心,不使气,不恣情,做到“尽其天而不益以人”,要符合客观历史不参杂主观偏见,强调主观要尊重客观,要受客观的检验。

有的人认为,修志要把问题要记述得少,甚至不记述,把成就要记述得多,如“文化大革命”十年,总是想避免这段历史的记述,有的一句话概之。这不是唯物史观的记述观点,是不敢秉笔直书的表现。志书记述既要充分肯定社会发展的成就,也要把经验、教训讲透,这样才能以志书为鉴,真正达到存识、资政、育人的功能。

(四)责任心强、敢于担当

方志界人士常挂在口头的一句话:地方志工作是“四苦”工作,即清苦、辛苦、艰苦、痛苦。本人认为这“四苦”还远远不够,还应加上“刻苦”,应是“五苦”工作。按照志书出版规律,一本书出版没有十年、八年的时间是编不好的,“十年磨一剑”,没有“刻苦”的行为,前面“四苦”就没有太大的意义。这就要求修志人员要有极强的责任心,要有敢于担当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经常讲:作为一名党员,要敢于担当,善于作为。

目前,有些修志人员存在畏难情绪,认为任务不能按时完成;有的态度不够端正,工作不够扎实;有的不能够静下心来对志稿仔细研读、推敲和修改,对志稿中存在的问题和疑问视而不见;有的对志书的规律和规范不认真学习等,甚至有的修志人员说“不就是一本书嘛”,其实这些都是不负责任、不敢担当的行为。

心中有责任,才能肩上有担当。修志人员应具备责任心强、敢于担当的素养,把质量意识贯穿工作的始终,要坚定“善始善终、善做善成、善为善清”的信念。

(五)文字功底厚、善于学习

1.文字功底厚

编辑部修志人员文字功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志书的质量。修志人员有两种情况:一种,修志人员是业务出身,长期从事编导志书工作;一种,修志人员是行政出身,公文、报告、总结等写得很好,但是对志书表达不熟悉,所以经常会出现以总结式、报告式、文件摘录式、论文式、广告式、流水账式等形式代替志书的记述方式。

2.善于学习

由于修志队伍青黄不接,目前存在有的修志人员对史志编纂业务不熟悉,修志理论知识相对薄弱,缺乏实际的工作经验。在修志工作过程中,有的编辑部不能充分认识到修志的重要性,不重视志书规律及体例规范的知识积累,很少下工夫去阅读志书,缺乏钻研的精神,严重影响志稿的质量。当然,也有很多修志人员很善于学习,比如《浙江通志·国土资源志》主编王松林曾说过:“编修志书,要善于学习,要讲究方法,认真学习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制定的《地方志书质量规定》和浙江省政府方志办制定的《<浙江通志>行文规范》。这是评审志书质量的依据和标准,是志书编纂必须遵循的政策法规,必须认真学习,熟识和掌握其基本要求。”只有善于学习,总结经验,才能避免走弯路,从而提高志书的质量。

(六)组织协调能力强

编辑部是修志工作的核心团队,不同性格的人融合在一个团队,都需要一个组织协调能力强的主编,把大家团结起来,融合起来,真正做到团结修志,和谐修志。另外,编修志书涉及到的人员比较复杂,涉及到的单位也比较多,如果行政能力不强,很难组织协调工作。

总之,修志人员的素养,尤其是主编的素养,对志书的质量起着关键性作用。编修高质量的志书,也要求以高素养的修志人员为基础。在盛世修志的今天,一方面,修志人员要不断地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素养;另一方面,为了能编修高质量的志书,对修志人员的选择要慎之又慎。在国家重视方志事业的今天,我们要加快形成培养方志人才的更好的机制,更好地提高修志人员的素养,更好地继承、发扬、创新方志事业,以便在现在及未来的文化软实力竞争中,使志书能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注释:

(1)范文卫《新形势下要努力提高修志人员素质》,《社会科学报》,2015年 6月25日第 005版。

(2)寇旭华《众手成志更需“雅擅三长”的总纂》,《中国地方志》,2016年第 12期。

(3)唐刘知己《史通·内篇·鉴识第二十六》。

(4)清章学诚《文史通义》卷三《内篇》。

猜你喜欢
修志志书方志
河北省档案馆馆(省方志办)藏《永壁村保甲册》鉴赏
情系志书藏古今
志书图片的放置原则
略议年鉴资料在第二轮贵州省《科学技术志》中的重要作用
设置方志学专业硕士学位探讨
河东区地方志第二轮编修工作动员大会召开
河北区第二轮修志工作中期推动会召开
浅谈在第二轮修志过程中的实践与认识
第二轮志书编纂应避免年鉴化倾向
2013年河北区二轮修志工作扎实推进实现良好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