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学习理念下高校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策略研究

2019-09-25 07:41桑学峰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 2019年8期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魏 建,桑学峰,杜 坤

(南京邮电大学 教育科学与技术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

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今天,大量的智能移动终端为实现学习模式的多样性提供了无限可能,但并未有效应用在教学中,大多数高校依然处在传统教学模式层面,传统教学内容量大、形式单一不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实际需求。传统教学模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长期的老师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教与学范式;②固化的老师备课、学生课前预习课中听讲课后作业复习的教与学模式;③传统的课堂讲授效果评价老师、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教与学评价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空间带给学习者越来越多的学习渠道[2],学习方式变得多元化、个性化,课堂不再是唯一的学习环境,利用碎片时间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更加符合学习者的意愿。泛在学习的个性化、情境化、智慧化特征契合了移动学习的优势,旨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型学习模式,切实迎合了网络空间的创新应用,完善现有的教与学结构、实现教学模式创新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1 传统教学模式特征

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如何持续性地发展高等教育是必须面对的大课题,新的教育理念、模式、技术势必对传统课堂带来冲击,这就需要理性发展、理性设计,认清当下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育变革形势,以学习者为中心,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实施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势在必行。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指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其教学过程就是知识传递,学生始终是接受知识的角色,至于教师如何传授、传授什么内容,学生往往不关注,知识传授的直接反馈就是期末考试,同时,期末考试也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方式。用流程图的形式表现其过程如图1所示,其特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3]:

1.1 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教学过程

普遍的高校课堂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局面完全由教师掌控,讲什么内容、如何讲都是教师说了算,学生做的事情就是听讲和提问,往往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是保持沉默,只有少数学生才会提问,教学中互动环节非常少,学生只能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成了教师的课堂,教师的讲授成了课堂的主线,学生课堂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这种重视知识传授而缺少能力培养的课堂使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学生很难通过课堂掌握的有限知识来挖掘自己的潜力。

1.2 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单个教学内容

高校传统课堂教学的讲授内容是教师依据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课时数、考试内容等设计的,一个学期下来,按部就班完成教学课时任务,至于学生掌握多少知识点、是否能跟上教学进度,教师一般不会关注,更不要说因材施教、个性指导,大部分学生的疑问只能自己课后复习解决。这种局面造成知识传授成为课堂的主线,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被忽视。

1.3 以考试为中心的单一评价形式

传统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评价主要以考试为主体,完成课程学习,通过考试获得学分,至于掌握的知识怎么与实际相联系、怎么学以致用似乎没有得到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自然体会不到学习的乐趣,学习也就缺乏动力。

图1 高校传统教学模式

2 泛在学习理论

在网络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泛在学习的提出符合时代要求,为学习者提供了无限空间,学习过程不再是唯一的目的,而是一种终身需要。传统课堂的教育观念逐渐被泛在学习理念所取代,以网络空间为背景,促进教育观念变革,改变传统课堂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形成以学习者为核心的教育模式,逐渐被众多教育工作者所重视。

泛在学习是为学习者搭建的个性化学习情境,是指依据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借用智能移动终端设备在任何场所、任何时间,以学习者喜欢的学习方式获取学习资源,达到学习目的,同时享受学习服务,分享学习结果,交流学习内容,发布学习成果[4]。泛在学习旨在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空间,使学习过程多元化、智能化,所表现出的即时性、情境性、交互性、整合性等特征符合教育发展的大趋势[5-6]。泛在学习蕴含了丰富的学习理念,教育意义深远,即将成为新的学习方式,构建泛在学习环境是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方向。依据传统教学的不足,结合泛在学习特征,设计新型的课堂学习方式,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结合传统教学模式,搭建泛在学习情境,力争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做到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有益补充,结构框架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传统课堂的泛在学习模式

3 交互式微课

近几年,微课走入课堂,激发了课堂的灵活性,是传统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逐渐被大家所熟知。微课时代的到来为传统课堂增添了色彩,为知识传授提供了多种路径,尤其是为新型教育模式如翻转课堂、泛在学习模式等提供了多元化的学习资源,众多学者从不同角度给出了微课的定义,以胡铁生为代表的定义是[7]:微课以“微视频”为核心,包含与教学相配套的“微教案”、“微练习”、“微课件”、“微反思”及“微点评”等支持性、扩展性资源,从而形成一个半结构化、网页化、开放性、情景化的资源动态生成与交互教学应用环境。该定义界定了微课的组成部件及功能,为众多教师实施微课教学指明了方向。借助网络空间平台的应用,微课成为了新型教学模式的主要学习资源,有益补充了传统课堂的不足,为学习者开启了新的学习模式,使学习者的学习得到延伸。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学习者的学习需求得到了逐步满足,微课也逐渐暴露出其存在的不足[8]。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3.1 缺乏交互性

微课以简短的知识点视频片段出现,使得课堂教学眼前一亮,但呈现的学习内容依然是老师讲授的知识点,是传统课堂单一传授模式的延续,只是形式上的改变。起初由于是新鲜事物,学习者出于好奇,对其学习建立在表层感知阶段,随着学习的深入,发现这种单一路径传递知识的方式只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替代,并无实质性改变。知识的传递路径不能起到学习者与学习资源交互的作用,不利于调动学习者的学习热情。

3.2 易产生视频空放

微课教学是传统教学的有益补充,由于是视频播放的形式,无法确定视频画面是否符合学习者的观看习惯,再加上播放过程中镜头依然是教师在讲授知识点,整个过程无交流,学习者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错过微课资源的片段,造成视频空放,不利于教师的教与学习者的学。

针对微课存在的不足,文章提出用交互式微课设计泛在学习情境,为传统教学模式改革寻求新思路。交互式微课的定义[9]是以知识点为播放内容,在原有微课的基础上设计交互功能,学习者可以动态控制学习资源,视频播放为非线性状态,实现学习者和学习资源之间的有效交互,教与学过程变成双向的信息流通。与微课相比,交互式微课的优势有以下三方面[9]:

(1)知识点在传播过程中是通过自我评价掌握的,学习情境不同,学习者思考问题变得主动。

(2)交互成为特色,极大调动了学习者的热情,学习者的学习过程由被动变为主动。

(3)学习过程是主动体验的过程,体现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活动,有助于教师推进教学进程。

4 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模型设计

基于对传统教学模式特征的分析,依据其存在的不足,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泛在学习情境下新型教学模式框架[10]。该框架将交互式微课与传统课堂相结合,系统描述泛在学习情境下的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策略,如下图所示:

图3 传统教学模式优化策略模型

泛在学习情境下的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活动流程如下:

(1)教师首先为学习过程准备以知识点为单位的交互式微课,学生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与讨论分析、课后复习巩固。

(2)教师课堂讲授与交互式微课相结合,在网络空间下依据移动智能终端对知识点实施在线测试,教师对测试结果进行评价与分析,然后展开知识点延伸交互,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可以学到更多的层面,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可以选择性学习,以学习者为中心开展教与学活动。

(3)教师根据在线测试和学习评价的结果,给学习者个性化推送学习资源,积极调动学习者主动性。

(4)教师参与课后的知识点复习巩固,学习者凭借移动终端设备与教师互动和提交作业,教师在规定的时段内及时给出学习评价。

教师主导学习的过程不再是单一课堂讲授的过程,而是多元化、多方位的双向交互过程,构建的泛在学习情境符合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新时代教学要求。通过在线交互测试和学习分析评价,使教与学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情境中进行,极大地增强了学习者的体验,学习资源也得到了充分利用,学习者的热情也得到了有效提高。

5 优化策略实践分析

新型教学模式势必对教师和学生带来新的考验,教师不再像以前仅仅依靠多媒体课件来实施教学,而是针对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开展双向的教与学活动。既对教师的教学思想、专业综合能力及现代化信息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也对学生的角色定位、学习能力、自我约束力等方面提出了挑战。为适应新型的教学模式,并切实开展教与学活动,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学校改变现有以讲台为中心的施教环境,搭建完善的网络空间,设计符合学习情境的教学结构。

(2)正面引导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新型的教学模式,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教学模式创新势在必行,尽快融入其中方能早日体会学习的乐趣。

(3)培训教师制作交互式微课,并调动教师教学的主动性,从思想的高度认识到教学不再是仅仅完成任务,而是回到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本质原有轨道。

(4)针对缺乏自我约束力的学生实施一对一帮扶,彻底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习惯。

(5)学校对教师的评价、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以及教师对学生的评价,都要做相应的改变,既要符合教师的实际利益,也要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

(6)学校应加大力度营造新型教学模式的校园文化,邀请教育专家开展讲座,让教师和学生都能感受到新型教学模式已经到来。

6 总结

针对传统教学模式满足不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需求,研究符合互联网+教育时代下的新型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泛在学习情境为理念,以交互式微课和传统课堂为主体,依托网络空间实施在线交互、评价和分析,教师做到实时掌握学习者的学习情况,根据在线评价结果进行个性化资源推送,达到因材施教的效果。另外,对新型教学模式的实践做了研究分析,相信该模式的实施不仅能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还能提升学习者的实践应用能力。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导入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