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养成的影响研究:以图情档本科生为例

2019-09-27 09:01黄椰曼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9年8期
关键词:特质本科生学术

黄椰曼,崔 旭(.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1 引言

掌握本门学科基础理论知识技能、具备从事科研和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是高校毕业生获得学士学位的基本条件。同时,社会对学历要求的提高和我国研究生扩招现状也对本科生的学术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当下本科毕业论文抄袭现象屡禁不止,[1]使其难以发挥检验学术素养的作用。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情况可以窥见,大部分本科学生的学术素养未能达到制度设计的毕业要求,难以与研究生素养要求接轨。近年来,基于现实社会关系的社交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兴起,学术社交网络不仅为研究者沟通交流提供线上平台,而且成为学者间人力资源和智力资源传递的纽带,促进了全球范围内的知识分享和科研合作。大学生作为科研的后备军,社会网络也明显有助于其知识获取与创新能力培养。可见,从社会网络角度研究大学生学术素养是较为迫切与必要的。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本文以社会网络理论为主要理论,研究其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养成的影响,并对大学生社会网络及学术素养两个议题的研究现状进行文献综述,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学理支撑。

2.1 理论基础

自20世纪20年代被提出以来,社会网络理论已被广泛应用于传播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等多个学科领域,[2]强弱关系理论、社会资本理论和结构洞理论三大核心理论成为社会现象和群体研究的重要工具。[3]社会网络即人际网络,是联结行动个体所有社会联系所构成的稳定系统,由节点(Node)、联系(Relation)和关系(Tie)构成。大部分学者都注意到社会网络具有静态特征和动态演化两个特征,[4-5]并从四个维度对社会网络特征进行揭示研究:一是社会网络的结构特征,包括网络规模、密度、分散性等;二是网络节点的联系特征,包括联系的强度、持久性、互利程度等;三是社会网络流动内容,包括信息、情感、物质等资源支持;四是网络动态变化过程,包括节点的变化、边(联系)的变化、整体结构变化等。[6-7]

2.2 文献综述

2.2.1 大学生社会网络的相关研究

大学阶段在个体成长中的特殊影响使大学生社会网络具有区别一般社会网络的研究价值。本文采用李美佳的观点,将大学生社会网络界定为:以大学生个人为中心与其他个体所构成的、借以获得各种社会支持的社会关系体系。[8]大学生社会网络研究聚焦点逐渐由整体视角向个体视角转变。[9]学者们经常使用网络规模、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动态性等个体特征指标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特征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结果进行测量和验证。有研究指出,家庭功能、家庭社会资本、家庭地域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素质、创业意向及创业动机均具有深刻影响。[10]专业[13-14]、地域[11]等人口统计学特征,内外向等人格特质[10]与外显行为方式[5]是三个具有突出影响的自致性因素。同时大学生社会网络影响着个体态度、情感及行为,并对就业创业等未来发展产生辐射作用。良好的人际网络能够使大学生受挫时迅速调整心态,[11]并利于其选课、参与志愿活动、规划职业生涯等行为选择。[3]在社会网络理论视角下,大学生求职信息的传播呈现出渠道多、小团体传播等特征。[12]创业效能感[13]、创业心理弹性[14]、创业机会识别[15]在社会网络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到显著中介作用。智力资本、学习能力则作为大学生社会网络与创业绩效的中介发挥作用。社会网络、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能力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16]随着社交网站的快速发展,一些学者逐渐将研究目光转向基于QQ、微博等社交媒介的大学生社会网络研究。

2.2.2 学术素养的相关研究

学术界对学术素养的概念界定包含广义、狭义两方面。广义上泛指学生用于完成高等教育应具备的素质,涵盖了语言技能、体裁知识、思辨策略和专业学科知识等不同维度;[17]狭义即指科研素养,是后天教育环境影响下科学研究者所积累的知识、能力、思想、情感等稳定的基本品质,[18]由科研意识、科研能力、科研知识、科研精神四大要素构成,[19]呈现出定向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的三维复合结构。[20]

学者们运用定性、定量、可视化等方法对未成年人、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等不同知识水平人群的学术素养进行了理论及实证探讨。其中理工科、文科、医学类大学生学术素养现状和提升措施均受到较大关注。同时,学者们认为高校教师、学术期刊编辑及高校科研管理人员等不同职业群体均需要重视自身学术素养的持续提升。

综上所述,虽然大学生社会网络研究与学术素养研究均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体系,但未有两者关系的直接研究,仅在部分学者的论述中涉及,如社会网络对大学生科技型创业绩效、创业学习[16]的影响研究。在未来研究中,不同教育阶段学生社会网络的动态形成、自致性网络的影响、人力资本转化三个问题具有较大价值。[3]因此,本研究主要以大学生可接触社会网络为对象,以图情档本科生为例,在借鉴已有大学生社会网络维度测量的基础上,探究社会网络对其学术素养养成的影响,并就资本支持和人格特质在两者关系中的特定作用进行初步探索。

3 模型构建与研究假设

借鉴周星等人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的维度划分,[7]本文构建了概念模型(见下图)。由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动态性四个一阶变量抽取出大学生社会网络特征这一二阶变量,并通过资本支持和个人特质对学术素养产生影响。

图 概念模型

3.1 社会网络特征与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动态性

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动态性是社会网络特征的四个变量维度。从大多数研究来看,对大学生社会网络特征的研究尚停留在观测变量的测度层面,然而这五个概念均具有难以直接、准确测量的属性,[21]更适于潜在变量研究。因此,本文将社会网络特征作为网络中心度、网络关系强度、网络异质性、网络动态性四个一阶变量上的二阶变量开展研究,并提出以下假设。

H1:网络中心度对社会网络特征具有显著正影响

H2:网络关系强度对社会网络特征具有显著正影响

H3:网络异质性对社会网络特征具有显著正影响

H4:网络动态性对社会网络特征具有显著正影响

3.2 社会网络特征、资本支持与学术素养

社会网络的构建必定伴随着信息、物质、情感等资源的流动和交换。网络中心度隐含个人之间必须以第三人作为桥梁才能够传递信息或资源。[22]有研究表明,占据网络关键联系地带的个体往往具有高权力中心性和掌握更多资产信息的地位优势。[7]人们沟通交流所形成的隐性知识往往通过亲密的人际关系潜移默化地传递。[23-24]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个体从社会网络中获得独特的信息与资源。[3]节点新增和联系强化、位置变化都会对社会资源获取产生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5:社会网络特征对资本支持具有显著正影响

知识创新离不开多样化的知识和物质支持。在科研活动中,高校学生的社会网络对其实现自己的科研想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导师网络能够为学生提供基金、项目支持及指导意见。学生网络通过学生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碰撞出知识火花,促进新想法产生。学生通过科研活动中的社会网络,获取以上的优质资源,有利于学生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创新拓展。[25]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6:资本支持对学术素养具有显著正影响

H7:社会网络特征对学术素养具有显著正影响

3.3 社会网络特征、个人特质与学术素养

研究发现,社会网络能够帮助大学生缓解学习压力,提高应激水平,[26]并为他们提供工作性和情感性支持,使他们拥有更加开放包容的心态。[11]从认知社会网络的实证研究来看,社会网络关系强度和网络中心性对个人认知一致性水平和认知准确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7]外向性与社会网络广泛度正相关,却与中介度和重要度负相关。[28]可见社会网络特征对人格特质、认知水平、行为意图等个体属性均具有一定的影响。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8:社会网络特征对个人特质具有显著正影响

当下信息超载与无序现状使青年群体普遍存在“信息焦虑”,[29]促使个体走向开放包容或封闭内心两级分化的状态。大学生频繁与社会网络成员交流,有更大几率获取有效信息、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在与社会网络成员交往的过程中,个体获得更多情感沟通和关爱互助对个体释放压力、乐观包容心态的形成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9:资本支持对个人特质具有显著正影响

不同行动者在不同个人特质作用下可能采取不同的行动,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27]社会网络仅仅作为个体获取信息等资源的渠道,所获资源向个体绩效的转化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个体属性。Baer认为开放性强的个体往往拥有更加包容的心态、更加开阔的思路,更愿意思考新的、非常规的观点,尝试不同的知识重组与创新。[30]个体认知能力作为个体创造力的重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帮助个人发现问题、构建思维以及快速筛选出合适的方案。[31]通常来说,如果人们对某一事情具有明确的目的和清楚的策略,他们往往能够更快速经历学习的过程,更高效地完成任务。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10:个人特质对学术素养具有显著正影响

4 研究方法与数据获取

4.1 研究对象

考虑到专业的差异性以及研究者个人社会网络的限制,为了避免在专业人口特征方面样本分布过于不均匀现象,本研究将以拥有学术性合作经历的图情档本科生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同时,以参加过学术性合作为标准来筛选目标人群,并将定义放宽至包括课堂上布置的学术性作业或讨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挑战杯”竞赛、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等,确保受调查人员对学术素养具有明确的认知,以提升研究的针对性和科学性。

4.2 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首先,通过文献阅读,形成问卷初稿。调查对象为在读的图情档本科大学生,调查问卷发放平台为图书馆学百度贴吧、圕人堂、图情考研及保研交流群、图情班级群。调查对象的专业为图书馆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档案学、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管理(方向性)、其他等。调查问卷中,“其他”选项设置为:如果填写者选择其他选项,则必须在后面的横线中注明自己的专业。

其次,为了保证问卷题项的科学性和表述平实性,2018年2月28日至3月14日,使用问卷星平台先后进行两次小范围的预调查,并强制调查对象填写对本问卷的建议。第一次预调查共回收问卷55份,根据调查情况对问卷进行修改,包括增加样本过滤问题(即增加是否进行过学术性合作)、修改表述、题项顺序调换和整体结构修改。第二次预调查共收集问卷56份,其中32人曾进行过学术性合作。对二次预调查数据进行结果分析,发现无明显漏洞,从而确定正式调查问卷,题项如表1所示。

表1 本研究的问卷结构与题项

最后,2018年3月16日至3月25日,正式展开调查,共回收问卷161份。对未进行过学术性合作以及连续10个问题以上填写同一答案问卷进行无效标记,最终保留有效样本112份(有效率69.57%)。有效样本总量大于100份,且题项与受试者的比例基本为1:5,能够保证结果分析的可靠性。[32]调查发现,样本分布中性别、专业、院校、地域情况虽然受限于笔者本人的社会网络而出现略微不平衡现象,但是结合图情档专业学生的实际性别、院校分布情况来看仍然是合理的,可见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如表2所示。

表2 有效样本的人口统计特征(N=112)

5 数据分析与结果讨论

为避免样本量过少导致的非正态分布缺陷以及变量之间多重共线的影响,本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结构方程建模(PLS-SEM)。研究者首先利用SPSS对问卷中的反向题进行反向计分处理,再进行后续各项检验。

5.1 信效度检验

为保证问卷的稳定性和有效性,反向题处理完毕后首先进行信效度检验。本文以Cronbach’sα和组合信度系数(CR)作为信度评价指标。利用SPSS进行信度检测,发现“位置变化”这一潜变量的信度不过关。对问卷整体结构和调查对象填答心理进行综合考虑后,笔者决定删除该变量,删除后,问卷各部分信度如表3所示。虽然中心度变量信度略低,但仍能接受,整体而言本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

表3 研究问卷各部分信度分析结果

对效度判定首先利用SPSS进行因子分析,KMO=0.809且Bartlett近似卡方值较大,达到显著水平(Sig.<0.001),即整体效度过关。对一阶潜在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值进行测量,发现AVE值基本上在0.5以上(见表4),收敛效度较好。其中中心度AVE值偏低,但其具有文献逻辑支撑,删除反而影响整体变量科学性,因此予以保留。

表4 各潜变量的平均方差抽取量

由因子之间递承关系可知,一阶因素构念间高度关联时可以抽取二阶因子。基于此,本文仅将社会网络特征这一二阶变量与资本支持、个人特质、学术素养四者的与相关系数进行对比。由表5可知,各因子的平方根均高于其他因子相关系数,判别效度较好。

表5 变量平均提取方差的平方根与变量之间相关系数表

5.2 估计参数及显著性检验

本文采用PLS Algorithm计算模型参数值,并通过Bootstrapping计算T值确定参数显著性,判断路径假设是否通过。[33]设定Bootstrapping进行2,000次重复抽样,最终模型参数估计结果如表6所示。除H6、H7不成立外,其余假设均成立。

表6 模型的参数评估结果

5.3 模型中介效应分析

本研究模型为多重多步中介模型,包含2个次序中介,共有三条中介路径:社会网络特征→资本支持→学术素养(路径1);社会网络特征→资本支持→个人特质→学术素养(路径2);社会网络特征→个人特质→学术素养(路径3),其中路径2检验最为关键。考虑到SmartPLS难以直接看出中介变量参与前后的数值变化,因此还将利用Process插件单独检验中介效应。

由于Process无法直接对潜变量进行测量,笔者首先将测量变量算术平均数处理成潜在变量数值,并设置95%的置信区间,通过Bootstrapping偏差矫正的非参数百分位法抽样5,000次,结果如表7所示。

就中介变量的线性回归模型拟合结果来说,资本支持R2为0.1599,说明社会网络特征仅能线性解释资本支持15.99%的数据变动,模型拟合效果不是很好,但仍然有效(p<0.05)。社会网络特征回归系数的p值小于0.05,且其95%置信区间为0.3246~0.8207,说明社会网络特征对资本支持具有显著正影响。同理,个人特质R2为0.3238,p小于0.05,说明社会网络特征与个人特质变量具有显著正相关。社会网络特征与个人特质、资本支持与个人特质关系中,两者回归系数的p值均小于0.05,置信区间不含0,说明社会网络特征对个人特质具有显著正影响,资本支持对个人特质也具有显著正影响。

就因变量的模型拟合结果来看,该模型拟合效果一般(R2=0.4961)但有效(p<0.05)。模型回归系数方面,社会网络特征(LLCI=-0.3755,ULCI=0.0430)、资本支持(LLCI=-0.0951,ULCI=0.1709)对学术素养正影响均不显著(p>0.05),个人特质对学术素养具有显著正影响 (p=0.00,LLCI=0.6392,ULCI=0.9984)。以上结果均与参数估计结果一致。

从中介效应检验结果来看,社会网络特征对学术素养的直接效应回归系数为-0.1662,p值大于0.05,且置信区间包含0,但是其间接效应回归系数为0.5321,置信区间为0.3657~0.7319,说明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之间受到中介效应显著影响。具体来说,中介路径1不显著(间接效应=0.0217,CI95%=[-0.0500,0.1191]),中介路径2显著(间接效应=0.0745,CI95%=[0.0054,0.1883]),中介路径 3显著(间接效应 =0.4360,CI95%= [0.2829,0.6068])。

依据效应分解术语,中介效应从属于间接效应,但两者间存在一定差别。[34]由检验结果可知,资本变量在两者间发挥非中介的间接效应,个人特质在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在资本支持和个人特质两者变量中,个人特质对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关系的影响起主要作用,资本支持对两者关系起微弱推动作用。资本支持作为中介变量加入模型后仍然显著相关,说明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之间产生了显著连续间接效应。

结合假设检验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可得图情档本科大学生的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之间的影响表现为:① 四个一阶变量对社会网络特征变量具有显著正影响;② 资本支持在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关系中发挥不显著间接效应;③ 个人特质在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效应;④ 社会网络特征通过资本支持与个人特质对学术素养具有显著连续间接效应。

表7 Process插件的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6 研究总结与启示

6.1 总结

本文探讨了社会网络对大学生学术素养养成的影响。① 通过文献分析和数据验证的方式对图情档本科生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直接探讨,在理论上丰富了该领域的研究成果。②采用了高阶验证性因素分析的形式,对社会网络特征及其四个构面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了探讨,通过路径分析检验潜在变量的研究假设,更具科学性和统计意义。③ 将资本支持与社会网络特征相分离的同时引入个体特质变量,并将这两变量作为中介变量,探讨这两者对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的关系的影响机理,对既有理论进行了深入拓展和完善。

6.2 启示

6.2.1 基于图情档本科生层面

增强社会网络特征、综合利用社会网络带来的蝴蝶效应是当前大学生获取社会资源、提升学术素养的关键。同专业的班级同学作为核心朋友圈,其整体社会网络的架构和强关系的维持是图情档本科生增加社会网络特征的核心措施。个体本科生可以尝试在平时合作完成学术性作业以及进行课堂学术性讨论的过程中尽可能与全班同学构建以强关系为基础的人际网络,并通过科研合作进一步强化网络结构。同时,图情档本科生应积极拓展自己的社会网络,通过已有的社会网络尽可能多地与不同专业的学生合作,参与科研项目、学术竞赛等,并在不断沟通交流中获取异质的信息知识、情感鼓励和社交陪伴。由于图情档交叉学科的特性,该专业本科生在与异质成员沟通时多了解计算机科学、传播学等相近学科的专业知识能够启发研究思路,甚至能够碰撞出新的学科研究点。无论在同质或异质网络中,图情档本科大学生都应当努力寻求中心位置,通过资源控制、提升个人的网络话语权等方式占据结构洞的优势位置。

为了保持社会网络特征与学术素养之间的良性循环,图情档本科生应通过加强资本支持、提升个人特质促进社会网络特征向学术素养的转化。图情档本科生要秉持开放包容心态,主动积极寻求科研项目和资金支持,并与社会网络成员相互信任、相互鼓励,多多交流探讨学术问题,促进各成员对科研问题的辨析思索。同时,应当有意识把握获取资源和提升素养的潜在机会,通过社会网络获知各类学术会议、专业比赛、主题讲座等信息,踊跃参与学术讨论,加深专业知识理解和学术前沿把握,拓展个体学术视野和学术人脉,维护“社会网络特征→资本支持→个人特质→学术素养→社会网络特征”良性循环。

6.2.2 基于图情档本科生教育者层面

(1)高校要尽力帮助图情档本科生拓宽社会网络。高校可以通过放宽管理、鼓励各院系增加社团活动加分比例等措施帮助大学生积极拓展自己的社会网络。同时,高校应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学院间沟通交流,使图情档专业开设其他相关专业课程时可以直接借调其他学院的专业老师。这样不仅能提升交叉学科专业课程质量,还能为今后从事跨专业学习或交叉学科研究的本科生扩展信息渠道和社会网络。

(2)信息管理学院要在加强专业建设和资源输出的基础上重视本科生学术素养培养。首先,大力建设图情档专业,推动其从传统图情档学科转向以“信息、技术、人”为核心的信息管理专业。在校内,邀请业界专家、图情界从业人员或者与相近专业联合邀请知名人士来校讲座。在确保每学期学术讲座和学术活动数量和质量的前提下,参照通识选修课的形式,规定每个学生需参加一定数量的学术活动以丰富信息资源和学术人脉。同时,设立本科生参与校外学术活动的专用经费,为图情档本科生参与高端会议和学术交流活动提供条件。学院可以每学期遴选优秀本科生参与知名学术会议、研究方法培训班,并鼓励学生参加本领域知名学生竞赛。此外,信息管理学院之间、信息管理学院与图书馆之间也应该加强联系合作,以联合举办活动、联合培养、互派交换生等形式加速图情档学术圈的社会资源流动,共建专业资源共享圈,促进网络节点下图情档本科生社会资源和个体特质的加强与提升。

(3)院系应该加强对图情档本科生学术素养的指导。学院应当制定相关规章制度,健全师生交流考核和反馈机制,以确保师生交往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学术信息资源和情感支持。教师要积极与学生交流学术信息和课外专业知识,鼓励学生参与大学生科研项目和实验室课题。在条件允许下还可以鼓励学生参与知名专业比赛和业内学术会议,并携带学生参加。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分小组完成作业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沟通交流,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为学生完成学术性任务打下基础。教师还可以定期布置文献阅读任务,并以研究热点为主题组织学术文献阅读沙龙等形式,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头脑风暴,发表对某一学术问题的见解甚或对未来学术研究项目的设想等。

猜你喜欢
特质本科生学术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学术是公器,不是公地
文人的心理探索之“痴颠狂怪”特质
学术动态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好校长应该具备的三大特质——兼谈校长培训的几点思考
浅析微广播剧有效传播的三大特质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