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旅游现状及对策研究

2019-10-07 14:20江海霞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新常态经济发展

【摘 要】 本文分析了青海省旅游现状及经济状况,阐释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的对策:生态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推行各项旅游服务;维持生态文明,强化绿色意识。

【关键词】 新常态;生态文明;经济发展;绿色意识

经济新常态就是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中生态文明举足轻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工业文明的改革,人们深刻意识到生态文明的重要性,并为维持生态平衡做出巨大的努力。因此,保持新常态,发展生态旅游必须深刻理解我国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旅游经济驱动新常态经济健康持续稳态发展的重要性。本文以近年来青海省旅游战略、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环境保护政策、绿色意识宣扬等方面的数据为依托,结合新常态的背景,剖析生态旅游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通过互联网最新旅游业新闻资讯、青海省统计局数据分析、生态旅游最新进展状况来阐明生态旅游在经济稳健发展中的重要性。

一、青海省旅游现状及经济状况分析

1、旅游业发展现状

2016年全省直接投资跨越了前4年的总和,2017年直接投资同比增加141%,占第三产业投资的8.1%,促进了相关产业发展。从总体看,2017游客人数剧增,旅游总收入达到381亿,同比增长23%。从增速看,2011年到2017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接待总人数年均增长速度分别达27.1%和16.1%,高于全国平均增速7.9%和8.7%。从贡献率看,旅游业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第二产业的贡献率达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达50%。自2018以来,绿色旅游人数增加了19%。在同一时期,尤其在旅游旺季,接待国内外游客758.05万人次,同比增长6.6%,创造旅游总收入89.96亿元,同比增长11%。随着旅游规模经济的扩大,旅游产业链条的延伸,旅游业吸纳就业的能力将进一步释放,与此最为密切相关的旅行社的数量也在不断增长。

2、新常态下旅游业的发展方向

2015年,青海省首次提出“全域景区化”的新理念,全季、全时、全域旅游雏形凸显;2016年,青海省明确提出“全球性风景名胜区”的新概念,创建生态旅游示范省、国家级自驾车旅游示范省;2017年,青海省提出以旅游名省为战略目标,着眼发展规范化、生态化的旅游,创建“一圈三线三廊道三板块”旅游新格局;2018年,青海省旅游业绿色发展专家协商委员会正式成立。以旅游业为中心,开展战略研究、旅游规划和旅游市场开发规划,是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专家助推器。

充分发挥青海省地理条件下的旅游资源优势,走向全季旅游,继续建设美丽的青海,努力建设旅游大省,使旅游业成为绿色产业。在青海的发展中并且与人文风貌、生态、民生、产业、就业、宣传、互联网+、安全等方面的相融合发展,相信未来旅游产业必将成为青海人民的绿色幸福产业。

二、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当前青海省经济由于资源浪费和环境破坏不及前几年增长速度,尽管政府采取一些措施缓释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之间的问题,但效果不明显。如茶卡盐湖成垃圾场、祁连山生态破坏、青海湖重污染等,这些刺痛人心的事件,要求青海省在城市发展、经济增长的同时,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以维持生态平衡。

1、生态旅游的重要性

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首次提出了生态旅游的概念。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将其界说为:具备庇护自然环境和保护当地人民生活两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首先,建设生态文明,发展生态经验,以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为标准,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人类生态系统,减少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而旅游体验中,零容忍生态环境犯罪,使经济增长速度迅速适应生态环境的制约。

其次,生态旅游能够更好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原本就是一体的,只是在社会进程中发生了一些不该有的欲望使得大自然被破坏。如今,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人们在追求经济的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自然环境,不再像以前那般随意破坏旅游景區的环境,而是以绿色、发展为理念,完善景区的旅游设施,保持景区的卫生和整洁,坚持走生态旅游之路,是自然与人类和谐共处。

最后,在以上概念的指导下,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会议为全省旅游业今后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确定了一条新路径。所谓高品质,不仅仅能够促进全省经济的发展,更能体现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之强。

2、维持生态文明,推进经济发展

青海既是旅游资源富庶区,也是高原生态环境的脆弱区。大力开发生态旅游,保持生态文明,贯彻新理念,是实现绿色青海突起的果断选择。“十三五”以来,颁布各类政策,以期提高全省旅游经济在全国的排名。

三产业相融。旅游业与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相结合,形成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力量。探索“旅游+文化”的整合与发展,试图突破文化旅游产业的界限,创造一系列体验产品,“旅游+产业”正成为旅游产业发展的新模式。

顺应国家生态建设的大方向,坚定不移地走着全球性、季节性的道路,适应“大众旅游时代”面临的新形式和新特点,创造新的旅游开发模式,增加旅客原有的生态体验。

生态旅游示范区建设。到2020年,将建成10个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包括清清黄河美景——千子湖生态旅游示范区、北山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示范区、坎普拉生态旅游示范区和孟达天池生态旅游示范区。

三、青海省生态旅游发展对策

1、生态平衡与社会经济发展相辅相成

以往青海为破坏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而现在人们的绿色意识越来越强,保护环境的措施层出不穷,不再以先发展后保护为准则,保护环境和经济增长可以共存。

生态文明不应该仅仅成为口号,而应成为每个人的习惯。从国家的角度来看,保护环境,就是在为经济发展铺路,减轻自然资源紧张的程度,降低自然资源日渐枯竭的危机。从一定意义上节省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成本;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强化生态保护意识,养成好习惯,比如在旅游景区不扔垃圾、不乱涂乱画等等。

经济发展需要良好的生态环境为基底,优良的生态环境需要经济发展水平来维护。离开了生态环境,经济发展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在新常态的大背景下更是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目前虽不及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但潜力值得挖掘。生态旅游就是经济发展的一个契机,既能保护环境又能使青海省GDP上升,还能提高人们带来更好的生活水平。

2、推行各项旅游服务

旅游助力乡村生态扶贫。建立乡村旅游就业基地,完善和完善乡村旅游标准体系,提高乡村旅游组织化水平。

旅游宣传与市场开发行径。深度营销“大美青海”,创新市场营销手段和开拓新的营销平台,拓展旅游客源市场,加强形象推广,举办各类展览会和演出,增强节会旅游吸引力。

旅游智力支撑行动。开展全省旅游人力资源调查,加强与相关专业和旅游企业的合作,促进旅游志愿者队伍建设,使游客们享有绿色健康的旅游体验。

新常态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换一个层面就是人类与自然和平相处的法则。“生态平衡是自然的命脉,经济的血脉,人类发展的命脉”,只要每个人贡献自己的力量,保护生态环境,青海会有更为辉煌灿烂的未来,更为绚丽的自然美景。

3、维持生态文明,强化绿色意识

面对严峻的生态环境,人们的绿色意识觉醒,绿色运动和绿色消费逐渐为人所接受。坚持绿色发展与绿色生态的原则,在扶贫开发中优先考虑生态保护,正视保护与发展的关系。

青海省排水排污系统的重建,使得青海湖、茶卡盐湖景区周边的餐饮行业减少了对水质的污染;定期监测水质、不定期抽查景区周边环境保护情况,建立健全环保检测机制、污染监督机制,大力弘扬生态旅游的益处,宣扬绿色环保意识,使人们人知道環境的重要性。

“为生态留白”,是人类开发自然的尺度,给环境自我调节留下空间,也给人类反思的时间。青海省作为生态大省,有着开发资源的潜力,脱贫和生态保护都在紧锣密鼓的展开。两场战役,一个绿色信念,青海省在不断的探索环境友好、旅游顺畅之路。自从提出建设旅游品牌大省以来,理顺职责,重新织就美好的青藏高原美好的画卷,假以时日,会以崭新的面貌迎接更多的客人。

【参考文献】

[1] 黄承梁.论生态文明融入经济建设的战略考量与路径选择[J].2017.

[2] 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J].2016.

【作者简介】

江海霞(1998—)女,汉族,青海西宁人,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理论经济学.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新常态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花卉旅游发展策略研究
生态文明视阈下河北省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发展研究
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探究
经济“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信息化管理在公路运输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