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提升管理质量

2019-10-07 08:39濮祥彬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学校管理教育

濮祥彬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是现代管理的追求,亦是小学学校面临的迫切要求。构建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是当代社会教育创新的发展,是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在小学学校管理中,应遵循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学校核心资源,将其看作学校管理主体,充分发挥学校人力资源,服务于学校教育,实现学校发展目标,指导学校师生实践活动。

以人为本的小学校园管理模式,主要就是要求所有人中管理人员能够关注到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并且要求二者能够发挥出自己地位的重要性。同时在校园管理策略上,也应该关注到学生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保证整个管理工作完全符合教学改革的要求。同时也要鼓励教师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最新的教学手段,满足素质教育背景下对学生的教育内容,这样才能够把校园管理工作,从对师生控制逐渐向对师生的服务转化,同时也能够发挥出校园管理工作在学生实习和教师教学中的最大作用。

一、小学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模式僵化

在我国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工作中,学校有一套完整的管理方法。学校管理者只需要遵照规定按部就班地开展管理即可。教师和学生必须严格遵守管理规则,不得违反规则。这种僵化的管理模式不仅影响教师的教学个性,也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传统管理模式下,小学教师的教学质量直接由学校领导决定,因为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多由学校领导制定,有较高的倾向性,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受到学校领导喜好的影响。为了达到更好的评价,教师将不可避免地按照领导制定的教学方法来教育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受到抑制,个体差异不被重视。同时,这种管理方式难以对实际教育效果起到提升作用。在此学校管理模式下,即使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创新,他们也需要自己承担后果。创新成功不会得到额外的奖励,创新失败又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学校的惩罚。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自然倾向于选择中庸的教学方法,不愿承受创新的风险,结果是使原本僵化的模式变得更加僵化。

(二)教学模式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小学的管理水平也在不断提高,但在实际学校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教学方面。学生的学习仍然是基于教师的讲解。不管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如何,一律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在课堂上只能被动地听,被动地吸收老师灌输的知识,学生的积极性和思维方式不能被有效地激发利用。在整个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学生不能有效参与到教学管理中,难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教师评价机制落后

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还应体现在对小学教师的评价管理中。在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下,学校通常会制定出一连串的规定,教师往往被要求按照这些规定来开展教学活动,这极大地限制了教师,使得教师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另外,大多数小学学校对于教师的评价机制陈旧落后,仍然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考核教师的主要依据。这种应试教育的思维方式,迫使教师不得不更加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使其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数为目的。教师的创新教学意识得不到发挥,久而久之也就丧失了创新的欲望和积极性,使整体教学越来越僵化。最后,学校管理层还存在对教师队伍缺乏关怀的问题,这些都不利于校园管理的有效开展。

二、渗透以人为本,提升管理质量

(一)抓好教学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以人为本的小学学校管理活动中,学校应该抓好基础性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教学设备方面,学校应积极采购一些教学设备,如多媒体教学设施、白板教学工具、实验仪器等,确保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硬性条件。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深入落实到教学实践中,不能搞形式主义。另外,学校还应根据小学生的成长发展规律和心理特点,制定合理的学校纪律,规范学生的言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除此以外,为了提升教育的实效性,学校应组织学生多参加竞赛活动,对于表现好的同学,予以积极鼓励。此外,学校也应组织学生参加一些经典教育类的活动项目,以及观看一些正能量的电视节目,并鼓励学生报名参加各项活动。相信学生在听与看或亲身参与中,一定会有许多收获,从而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二)强化校风、师风建设,优化管理

小学生与管理者之间需要共同配合才能完成管理,因此,应强化校风建设,创建优质的师生关系。以往学校管理实践中,更多地注重教师权威性的体现,该类模式较易导致师生关系的不良和僵化,无法体现良好的和谐及灵活性。因此,小学管理应注重师生关系的全面优化。可通过以人为本的激励引导,明确人的能动性,并有效地激励与诱导,良好地应对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难点问题。例如,对于新进教师可通过有效的辅助引导,令其优化自身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质量。同时,学校管理阶段中应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为教师创造在职继续教育、横向交流、深化锻炼的机会。可通过良好的绩效管理、评估考核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手段,搭建良好的信息管理平台,提升学校管理、教育培训、科学研究、行政工作实践效率。并可令教师利用该系统同学生展开良好的互动,丰富教学评价管理模式。令教师在第一时间明确自身教学效果以及实践工作存在的不足之处。应通过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激发师生核心潜能,提升教师教学积极性、学生学习热情。应努力打造“双师型”师资团队,为学生树立典范榜样与学习楷模,令其明确发展方向、学习进取目标,实现可持续的全面发展。

(三)重视道德教育与纪律管理相结合

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培养时,以人为本的教育模式主要体现在让学生自主管理,自行约束自己的言行。例如,学校可组织学生形成卫生小组,由学生自己管理班级和校园的卫生,经常检查各个班级卫生文化,并给出校内班级排名,这样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班级责任感和荣誉感,也能培养学生的管理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能力。其次,学生的安全教育也要提上学校的管理日程,以人为本的学校管理,必须以保障学生人身安全为基础,加大校园的安保管理力度,学校可建立新的门岗登记和巡查制度,防止一些社会人员对学生的伤害。除此以外,学生自身也要提高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与此同时,向学生普及安全交通规则,促使学生自觉遵守交通法规,避免危险性事故的发生。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并非要求教師和学校完全放手,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思想易受外界影响的阶段,面对不良诱惑,没有抵抗力和辨识能力,所以,教师要发挥好自身作用,给学生普及法制教育知识,帮助学生自觉抵制不良诱惑,健康、安全地成长。因此,在以人为本的小学管理活动中,虽然是以学生为主体,但由于小学生大都年龄偏小,心理发展尚未成熟,仍然需学校和教师的从旁引导,以此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度过小学时光。

(四)培养学生的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能力

首先要着力建设优秀的班集体,让学生为在这样一个好的班风、学风的环境感到愉快和自豪,使学生内心对优秀班集体产生渴望,为之努力。强烈的集体意识,能产生强大的动力,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言行。其次,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作为学生应懂得如何去尊重他人,团结同学,以谦逊的态度学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以友善的态度、民主的方式与他人合作,养成集体协作精神。第三,要建立健全班级组织机构,通过民主选举等方法选拔和培养班干部,培养学生履行义务的习惯,让学生在管理与被管理中认识到责任,学会履行职责。在班集体中,每个班干部都有自己的分内事,都有一份责任,这些不仅是每个班干部的义务,更应该是对他们责任心和能力的培养。第四,树立健康的舆论,增强集体教育力量。健康的舆论,是培养人的巨大的教育力量。它对集体中每个成员的言行能及时作出褒或贬、肯定或否定、倡导或抑制的评价,从而增强学生的集体观念,对集体更有良好的责任感。

总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是小学学校管理的重要指导方向。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发展;要正视当前学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创新学校管理模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学校管理决策中,不断完善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精勤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学校管理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枣前期管理再好,后期管不好,前功尽弃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