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探讨

2019-10-07 14:59蔡嘉
新一代 2019年13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

蔡嘉

摘 要:本文主要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进行了探讨。文章在分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的基础上,分别从学生自身、高校和社会等层面出发,探讨并提出了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

引言

大学生作为我们党和国家的希望,该群体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情况将会对国家的安危以及民族的未来查杀能够重要的影响。在现如今这个移动互联网时代,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均在发生着较大程度的变化。不仅来自各个方面的信息更加的泡沫化、快餐化和碎片化,而且社会变得日益多元和开放,这给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带来很多挑战。

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面临的各种挑战

(一)多种社会思潮激荡给教育带来的影响

在我国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和社会转型速度不断加快的大背景下,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意识形态开展全方位的侵蚀,导致了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各种各样社会思潮彼此激荡的现象,这些社会思潮利用网站、论坛、邮箱等新型媒体,与我们抢占高校思想文化阵地,宣扬所谓的人权、自由,混淆视听,迷惑大学生,使那些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学生产生迷茫与困惑。并且这些社会思潮往往采用网络、电影、广播等大学生更加容易接受的手段,同时对社会上一些较为流行、关注较高的话题进行错误地解读评论,这些直接影响了各个高校对大学生所开展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效果。

(二)难以控制的网络舆论对教育话语空间进行挤压

现今一旦较为敏感的社会现象发生,或者是群体性事件出现后,迅速在网络空间进行发酵。经常是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帖子,便会在网络上引发广大网友的不理智响应和传播,并且在传播的时候,这些现象或者事件经常被歪曲、夸大和扭曲,出现网络围观的“广场效应”,导致网络舆论的难以控制。加上我国主管意识形态的机构在应对网络舆论突发事件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大学生思维活跃、具有较强的自我独立意识,还容易盲从,往往根据直观感受与个人好恶来对社会现象以及突发事件的是非对错进行判断,思想极易被网络舆论所控制。

(三)网络信息多元化极易导致有些大学生价值观与行为迷失

当面对网络空间里面浩如烟海的信息,有些大学生出现了无所适从和不知所措的问题,对于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动摇。网络交往具有虚拟性和迷惑性,这导致了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不愿意和社会以及周边的亲戚朋友接触,人际交往意识较为淡薄。还有一些大学生在网络上进行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甚至在网络上传播一些和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格格不入的反动、极端信息言论。

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对策探讨

(一)大学生应该持续提高自我教育水平

第一,全面加强理论修养。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不断探索和改进理论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正面引导,促使学生对当前我国转型期社会结构、社会问題产生正确的认知,不断激发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第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开展一些主题体验式的公益社会实践活动,全面了解和感受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各方面历史性成就,引导大学生辩证地看待我国社会在转型改革中产生的各种问题,增强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二)要不断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自信

第一,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高校在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过程中,应该多采用一些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语言形式,引导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从认知、共鸣,并逐渐内化于心,形成一种价值自觉。还应该采取切实有效的手段,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将当前的一些网络流行语融入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确保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更加的“接地气”,提升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凝聚力与吸引力。第二,全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高校应该全面利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网络阵地,对大学生的思想价值观念进行规范,让大学生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与标准,对社会所发生的事件或者出现的问题,进行理性地分析和认识,自觉地对各种社会思潮的负面影响进行抵制。

(三)社会与高校共同发挥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的协同效应

第一,充分发挥社会在开展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教育中的优势作用。进一步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监管、行业自律”的网络空间管理机制,确保网络意识形态的安全。不断提高政府部门以及社会各个中介机构人员的媒介素养,切实将网络新媒体作为深入了解大学生利益诉求与思想动态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的疑惑和关切问题第一时间予以回应。同时,尽可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大学生积极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第二,高校应该不断改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模式和手段。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颇有建树的专家学者为指导,联合学工、行政老师,立足教学模式、内容体系等重要核心问题,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探索和创新。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和手段,使用富有时代感的授课语言风格,避免说教式授课语言风格,促使大学生在内心和情感方面产生共鸣。另外,还应该科学借助网络新媒体等平台,穿插社会上比较鲜活的事例,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堂真正地“活”起来、“实”起来、“动”起来。

参考文献:

[1]商树松.浅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6期

[2]于洪军.意识形态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之义[J].求实.2015年10期

[3]宫厚英.意识形态教育视域下的高校“两课”教师之科学备课观[J].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16期

[4]卜建华等:《社会思潮的传播与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5]胡伯项.我国现代化进程中意识形态安全问题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媒体时代高校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刍议
新媒体环境下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途径述评
浅论中国“主旋律”与美国“主流意识形态”影片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