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实现路径探索

2019-10-08 06:34唐景嵩
文教资料 2019年6期
关键词:大学精神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唐景嵩

摘    要: 办好新时代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精神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有效的传导体,对于该项工作的实际效果有着巨大影响。适应时代发展的新需求,辨析大学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维度,建构与整合大学精神的文化内涵、物质载体、制度体系和活动形式,是高职院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 大学精神    思想政治教育    高职院校    实现路径

大学精神是高校群体的价值取向、精神面貌和思想境界的集中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是党开展工作的重要方法,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要求、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路径。大学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高校文化生态体系,在推动学生成长成才方面具有一致性。当前,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进入深水区,社会上存在多种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击着高校大学生群体,给他们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带来一定的影响,高职院校也不例外。基于此,从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之间的内在关系入手,探讨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不但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客观需要,而且是对高职院校大学精神的传承、弘扬和延续。从这一角度看,两者融合势在必行。

一、大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互融互通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反映一所大学的历史传统和价值追求。大学精神具有引导教育功能,有助于推动大学生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高职院校大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一致性,即培养和造就人才。大学精神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缺乏大学精神支撑的思想政治教育必将脱离高职院校实际校情,犹如“无根浮萍”,而大学精神脱离思想政治教育必将失去正确的方向,两者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相互交融。

1.大学精神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目的一致性

尽管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在展现载体、育人形式和方法途径等方面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但两者的目的是相同的,即共同培育和造就人。大学精神着重从理想和信念角度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并达到完善和提升学生人格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通过教育方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从这一角度看,两者具有目的一致性。

2.大学精神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价值取向的趋同性

大学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同属于高职院校文化生态体系,共同归属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系。中国大学是社会主义的大学,其大学精神作为历史传统和价值追求的集中体现,必须符合社会主义大学这一本质特征,尤其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契合当前中国的主流价值观。思想政治教育是利用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步骤,因此这一教育形式必然遵循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引领。从这一角度看,两者在价值取向上是相同的。

3.大学精神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涵拓展的融通性

大学精神从内涵上可以拓展为精神内涵、制度内涵、行为内涵和环境内涵等四个方面,这些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价值引领是一脉相承的,思想政治教育依据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是大学精神构建所依托的。从这一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为大学精神的凝练提供了方向引领。两者的本质关系可以概括为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大学精神在当前复杂的社会价值环境下保持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立场和正确方向,大学精神又从思想政治教育中汲取营养,丰富和拓展理论内涵。

二、大学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代大学生育人过程中,大学精神和思想政治教育处于分离的状态,两者互相支撑、互为补充的作用未得到有效体现,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受到影响,大学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积极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利用。

1.大学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缺位

大学精神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未能实现有效结合的关键一环在于缺乏合适的融合途径。一方面,部分高职院校对大学精神缺乏重视,大学精神教育理念的缺失割裂了两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导致其作用无法发挥。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精神在展现载体方面存在泛化的问题,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导致两者融合途径难以对接,使得大学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未得到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缺失这一积极有效的途径。

2.大学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行脱节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具有显著实践性特征的活动,其对学生实现思想引领是一项从思想到实践、从认识到提高的过程。基于这一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必须遵循这一思想教育的规律,即从理论教育入手,进而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形成认识再提高的过程。然而当前部分高职院校过于注重技能的提高,忽视德育方面的培养,对学生产生错误的价值引导,大学精神本应在这一过程中弥补不足,然而由于两者之间缺乏融合途径,思想政治教育难以利用大學精神这一有效途径创新教育形式、增强教育效果,这一缺失使得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时难以形成价值观的引导,没有很好地引导学生形成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

3.大学精神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单一

教育方法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当前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存在思想政治教育同质化的问题,缺乏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实际特点,未与学校的办学历史和文化内涵相关联结,大学精神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被完全忽视。然后,随着新一批学生入校,特别是“00后”大学生进入高职院校,他们往往有着更敏锐的思想、更前卫的观点和鲜明的个性,而针对这一大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未进行创新变革,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吸引力不足,成效不尽如人意。

三、大学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实现路径

1.用大学精神的隐形力量渲染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

大學精神是大学文化的核心,大学精神“通过引导和影响学生的意识层面实现其最终的目的”。大学精神是各高校在其较长时间的办学历程中形成的,区别于其他院校的,反映其价值理念、办学方向的精神载体。大学精神具有着较强的隐形力量,一训三风、校歌等载体源于师生的共同理想,因而具有天然的教育意义,切实发挥大学精神的隐形力量,对学生展开思想价值方面的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活跃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其次,深入挖掘以校训为代表的大学精神的内涵,紧密结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赋予以往大学精神以时代活力,将校训的引导和激励功能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化”助力。

2.以大学精神的育人载体创设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环境

环境是一种重要的育人力量。学校教育目的达到与否或质量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学校的教育环境。这种环境载体又可以分为物质环境和文化环境。物质环境包含风格统一、蕴意深厚的校园整体环境,不同功能的楼宇命名;文化环境包含展现学校学风、校风的“一训三风”,具有人文关怀的管理制度环境,丰富多彩、主题鲜明的学生活动等。从这一逻辑出发,一方面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要与大学精神契合,要有整体的目标、方法,注重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另一方面,学生活动良性地开展,确实能够很好地促进校园文化发展,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有利载体,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但是如果缺失方向的指引,将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阻碍,将学生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最巧妙地结合起来的方式就是多开展以大学精神为主题的学生活动;其次要特别加强校风、教风、学风、管理作风的建设,这些集中体现了一所高校教师、学生及员工的精神风貌和行为规范,以自身的感染力和约束力在无形中制约每一位大学人。

3.以大学精神的人文关怀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条件

“大学精神是一种人性的制度文化”。大学教育的对象-学生是一个富有情感的群体,因而在制定大学制度时必须坚持刚性约束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方法。这种人文关怀并不是以破坏或违反制度体系为目的,而是对制度本身的一种完善和提升,使制度本身具有更高的认同度,更加富有韧性。同时,制度不是为了约束学生,学生才是制度建设的受益者,从这一角度看,制度指定的过程必须贯穿服务和满足学生为基本要求,尊重学生的基本诉求,通过制度的设计引导学生在校的行为,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开发其创造力,从而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保障。

总而言之,大学精神具有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则为大学精神建设提供价值引领。在高职院校育人过程中,只有正确理顺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结合高职院校大学精神发展的固有特性,才能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参考文献:

[1]杨宁宁,李倩.“红船精神”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及其实践路径研究[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8(06):102-103,131.

[2]李洪斌,邹德巧.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精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探析-以哈工大精神为例[J].高教论坛,2018(09):8-10,19.

[3]通乐嘎,赵斌,吴灵敏.大学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与实现路径探索[J].法制与社会,2018(07):194-195.

[4]郭勤艺.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研究[D].武汉:武汉大学,2016.

支撑课题:陕西省重点教改项目《大学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精神的凝练与实践》(项目编号:17GZ009)。

猜你喜欢
大学精神实现路径思想政治教育
关于大学和大学精神的思考
国际私法法典化的挑战与实现路径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