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留守儿童,绽放德育之花

2019-10-09 00:00王兴武
文教资料 2019年20期
关键词:德育方法留守儿童小学

王兴武

摘    要: 有些留守儿童缺乏来自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往往存在自卑心理。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注重融入德育教育,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关键词: 小学    留守儿童    德育方法

小学生正处于培养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需要父母、教师的人生指导,但是当前部分农村父母认为只要让孩子接受教育,就可以帮助孩子健康、积极地成长,殊不知把孩子留在老家存在一些隐患。这些留守儿童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各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注,注重德育教育,培养留守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能力,使其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心理,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一、农村留守儿童现状

(一)存在语言沟通能力障碍。

当前农村一些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一些问题,其中较为严重的是存在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留守儿童年龄较小,缺乏一定的自理能力,与拥有正常家庭教育的儿童相比,无论在性格方面还是心理方面都存在一定的特殊性。通常农村留守儿童会让外公外婆或者爷爷奶奶照顾,属于隔代教育。这些儿童很少和长辈沟通,即使在外面受了欺负也不想表达出来,久而久之丧失语言表达能力,存在语言沟通能力障碍。留守儿童存在的语言沟通能力障碍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言之无序,因为留守儿童没有健康的成长环境,在生活中遇到一些生活琐事,不是他们这些年龄应该承受的,祖辈的思想不易和孩子开展全面、深入的交流,甚至难以为留守儿童在睡前讲完整的童话故事,导致孩子的生活缺乏色彩与逻辑,影响语言表达能力。

(二)学习成绩较为不理想。

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因为从小缺乏父母的管教,祖辈人难以干涉孩子的生活,性格叛逆,在学校中经常打架斗殴的行为,甚至有逃学、辍学的情况。一些留守儿童很少自觉学习,除非在教师的再三叮嘱下,对于他们来讲学习是痛苦的,是受束缚的,他们习惯被人放任不管,缺乏自我约束,不利于未来的人生发展。部分留守儿童家庭生活压力较大,小小年纪就要承受其他学生所不能承受的,放学后要帮助爷爷奶奶分担家务,懂事比较早,这些也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除此之外,农村学校教学条件较差,一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虽拥有兴趣愛好,比如绘画、音乐等,但是由于教学条件较差,兴趣爱好不易发展。

(三)依赖感强,安全感弱。

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相对正常儿童来讲,依赖感强、安全感弱,对外出打工的父母存在依恋,渴望父母的爱,即使非常想念父母,也不会表达出来,害怕被拒绝。安全感属于儿童适应现实社会、环境的基本前提,也是儿童应对不良刺激、压力、困境的内在支持,还是儿童走向社会化、心理健康、个性成熟的条件。但是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儿童缺乏安全感,不利于留守儿童的人生发展。

(四)自我保护能力比较弱。

现在部分留守儿童缺乏一定的自我保护能力,因为父母常年外出打工,长期处于与父母分离的状态。对于他们来讲陌生人的一个微笑、问候,都会让他们的内心温暖。导致留守儿童的自我保护能力不强,难以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学习态度,这些问题必须引起家长、学校的重视。

二、对于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管理方法

(一)强化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

学校领导、各科任课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注重融入德育教育,培养留守儿童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比如,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强化留守儿童的语言沟通能力,让留守儿童具备基本的生活技能,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能够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想法。首先,语文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和谐、开放的课堂,给予留守儿童更多表现自我的机会,增强参与语文学习的自信心,感受到与他人交流的快乐。小学语文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意识到语文教师不仅要传输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拥有较强的生活感悟与体验,无形之中融入情感教育,对留守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同时,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讨论教学模式,鼓励留守儿童积极参与小组讨论中,并且要引导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带动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留守儿童在小组讨论中能够无形之中提高自我语言表达能力,更快地融入班集体中。

(二)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

经过调查显示,有些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好,学校需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状态,培养留守儿童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教师需要帮助留守儿童建立学习的自信心与目标,目标属于前进的动力、灯塔、指南针,学生只有设立一个学习目标,才能拥有学习动力。教师要从心理、体制、学习方面为学生树立目标,以此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协调发展,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兴趣小组,比如诗歌朗诵小组、舞蹈小组、绘画小组等,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既能让留守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又能拥有一项课后技能,丰富业余生活,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把这种学习习惯体现在每一门学科学习中。对于一些理解能力比较弱的留守儿童,任课教师要开展个别辅导,不要让学生丧失学习自信心,要跟上教学进度。

(三)教师要充分尊重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的安全感比较弱,内心自卑、脆弱,学校各科教师要尊重、理解留守儿童,真正走入留守儿童的内心,这样留守儿童才愿意把自己真实的学习困惑与学习困惑讲出来。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要多赞美与鼓励学生,增强留守儿童的自信心,引导留守儿童用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学习与生活。留守儿童的叛逆心理较强,经常出现学习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教师不要急着批评学生,而是要与留守儿童展开心灵之间的沟通,了解儿童上课走神的原因,再教导学生。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多多组织一些主题活动,让留守儿童在集体活动中感受到自己是被支持、被爱的。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向自己提出建议,为学生展示最理想的班级管理方案,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四)学校建立和家长的沟通联系机制。

要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仅仅依靠学校的力量是不够的。学校要建立和家长的沟通联系机制,留守儿童的“心病”是缺乏家长的呵护与爱。学校要和留守儿童家长联合起来,共同为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做出努力。当前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学校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加强与留守儿童的沟通与交流,定期向留守儿童家长汇报学生的真实情况,让家长留出更多的时间关心孩子。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家长的教导,让他们明白陪伴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家长可以利用一些网络通信工具与孩子視频、语音通话,增进亲子之间的感情,让孩子沉浸在幸福的家庭氛围中。

(五)注重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

学校的教育工作者要特别关注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工作,在日常教育工作中认真观察留守儿童的喜怒哀乐,重视其心理、生理的发展变化,以此消除留守儿童的孤单感,帮助他们获得良好的社交地位。各科任课教师要充分了解班级中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以此掌握这些留守儿童的学习态度、品性、习惯、性格等,设立留守儿童的成长档案,结合留守儿童的实际情况开展教育工作。一些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缺乏来自父母的呵护和关爱,生活中做事比较偏执,缺乏一定的安全感。教师要走入学生内心,了解这些留守儿童真实的学习需求与生活,尽自己的努力帮助他们,在日常教育工作结束之后可以定期家访,给予留守儿童祖辈正确的教育建议,在共同努力下为留守儿童营造和谐的生活氛围。除此之外,学校还要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等,聘请一些专家,通过专家讲解,解开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惑,让他们明白父母外出打工是为了家庭,而不是不爱孩子了,让留守儿童拥有健康的心理。

总之,学校需要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结合留守儿童的真实情况设定教育方案,为其营造健康、和谐的学习环境,拥有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与生活态度,培养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参考文献:

[1]张茂元.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比较研究——基于广东五市的实证分析[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16,28(02):39-44.

[2]刘诗波,郑显亮,胡宏新.农村寄宿制学校留守儿童家庭教育功能补偿探索——以江西A县B小学的实践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2014(10):37-41.

[3]段成荣,吕利丹,王宗萍.城市化背景下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14,12(03):13-29,188-189.

[4]段成荣,吕利丹,郭静,王宗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和发展基本状况——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的分析[J].人口学刊,2013,35(03):37-49.

猜你喜欢
德育方法留守儿童小学
互联网时代高中德育方法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