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某市居民两周患病率及生活行为方式研究

2019-10-10 05:12殷延玲秦静周亚霖刘一鋆秘玉清张继萍罗盛李伟
医学与社会 2019年9期
关键词: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患病率

殷延玲 秦静 周亚霖 刘一鋆 秘玉清 张继萍 罗盛 李伟

1 潍坊医学院护理学院,潍坊,261053;2 潍坊医学院公共卫生与管理学院,潍坊,261053

中共中央、国务院《“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指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基础,是全面提升中华民族健康素质、实现人民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家战略。随着疾病谱的变化,影响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已经不再是传染性疾病,而是与人类的生活行为方式、心理、社会环境因素有密切联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1-2]。本研究调查山东省某市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两周患病率及其生活行为方式,分析其中的差异,为区域相关卫生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按经济水平好、中、差在山东省某市随机抽取3个县(区),每个县(区)随机抽取6个社区(村),每个社区(村)随机抽取100例左右年龄≥18周岁的居民作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6832份,回收有效问卷683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

1.2 研究方法

查阅国内外文献编制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基本情况、人口学特征、生活行为方式、患病及就诊情况。所有调查员均经过统一培训,考察合格后参与正式调查,并对调查资料进行核查。数据实行双录入核对,以确保信息准确和完整。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pidata 3.1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运用χ2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对不同类型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及患病状况进行单因素分析。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居民6832人。其中常住人口5127人,占75.0%;流动人口1705人,占25.0%。男性3323人,占48.6%;女性3509人,占51.4%。未婚721人,占10.6%;已婚5872人,占85.9%;离婚/丧偶239人,占3.5%。文盲435人,占6.4%;小学文化程度1117人,占16.3%;初中2331人,占34.1%;高中1586人,占23.2%;大学及以上1363人,占20%。平均年龄(45.38±15.287)岁。

2.2 两周患病率分布情况

自报调查前两周内患有各类疾病的居民人数为1037人,占调查人数的15.2%。慢性病的患病人数占总患病人数的84.5%。其中常住人口患病人数875人,两周患病率为17.1%;流动人口患病人数162人,两周患病率为9.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6.876,P=0.000)。

居民的生活行为方式总体上较健康,但常住人口和流动人口在吸烟、体育锻炼、心理健康、生活压力、饮食习惯等可控因素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吸烟方面,常住人口状况好于流动人口;体育锻炼方面,常住人口参加体育锻炼的频次高于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心理状况较流动人口更健康。饮食方面则常住人口更侧重于以荤食为主;饮酒和睡眠质量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生活行为方式比较

3 讨论

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东省“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明确提出打造以“我行动,我健康”为主题的“健康山东”规划,表明打造健康大省的决心,主要内容以增强全民健康意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改善环境卫生状况、加强疾病预防控制、提高全民健康素质为主。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发布以及健康中国建设进程的不断推进,流动人口健康得到更多关注,流动人口的健康问题也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目标必须关注的一个重要方面[2]。响应“健康山东”及“健康中国”的号召,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是现阶段的首要任务之一。

3.1 居民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调查对象的两周患病率为15.2%,低于2013年第五次全国调查的居民平均水平24.1%[3],也低于刘芳等人在山东省17地市的调查结果25.5%[4],说明该地区居民健康状况有所改善。其中常住人口两周患病率为17.1%,流动人口两周患病率为9.5%,常住人口的两周患病率高于流动人口,表明慢性病的患病情况在常住人口中不容乐观,这与马立国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5]。同时,也说明流动人口健康水平有所提高,主要原因是流动人口以青年为主,身体素质相对较好,这与之前的研究基本相符[6]。

3.2 流动人口健康问题不容乐观

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的两周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流动人口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仍不容忽视。研究表明,由于流动人口多来自于农村或偏远地区,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经济收入水平偏低,生活质量差,繁重的体力劳动、不规律的饮食作息时间也间接影响着流动人口的健康[7]。因此,提高全民健康水平的同时,对流动人口健康的关注仍然不能放松。

3.3 居民生活行为方式有待改善

两类人群的生活行为方式与其生活状态及理念有关。常住人口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及收入,生活压力较小,有更多时间用于体育锻炼;而流动人口多来自于农村或偏远地区,以外来打工为主,主要从事体力劳动,生活压力大,心理健康受到影响[8]。

本研究分析可控因素在不同人口之间的差别,忽略了年龄、婚姻状况等不可控因素的影响,研究可能存在偏差。张慧荣、郭娜娜和姜可欣等人认为针对不同人群要有相应的对策,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层次的服务项目,才能更合理地配置卫生资源[9-11]。因此,要想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病率,提高生命质量,需从各方面入手响应“健康中国”的号召,改变不良生活习惯,进一步提高健康素质。政府相关部门应继续完善医疗卫生制度,因地制宜,提出适宜本地区的健康管理制度;继续关注居民就医行为,提升医务人员服务能力和医疗水平,加强管理服务制度;深入贯彻落实异地医保制度,进一步实现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加大戒烟宣传,加强居民戒烟及劝烟意识;提倡全民运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加强自我保健的宣传力度,加强饮食指导,倡导健康饮食和健康生活,从饮食方面入手继续降低其患病率;对居民进行心理疏导,开展讲座、娱乐活动等,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开展人文关怀活动,及时关注居民的心理变化,减少和控制疾病的发生;以预防为主,定期开展血压检测、体重监测等基本的体格检查。同时,针对流动人口,可以监测其健康行为,找出流动人口日常生活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控制疾病的发生,提高健康水平[12]。

猜你喜欢
常住人口流动人口患病率
2021 年内蒙古自治区常住人口主要数据公报
2020年安图县学生龋齿患病率分析
昆明市3~5岁儿童乳牙列错畸形患病率及相关因素
北京城市副中心:常住人口控制在130万以内
数说流动人口
数说流动人口
201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首现负增长
428例门诊早泄就诊者中抑郁焦虑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
流动人口二孩可在居住地登记
老年高血压患者抑郁的患病率及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