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防联动”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模式探索
——以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19-10-11 06:15
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配药废液危化品

(天津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280)

危化品是危险化学品的简称,我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中明确指出,它是指具有毒害、腐蚀、爆炸、燃烧、助燃等性质,对人体、设施、环境具有危害的剧毒化学品和其他化学品。且其中明确规定,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其使用条件(包括工艺)应当符合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并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危险特性以及使用量和使用方式,建立、健全使用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危险化学品的安全使用。

大到国家、社会层面,小到行业、企业层面,危化品的管理越来越高标准、高要求,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它不仅仅是国家、社会安全稳定的一种反映,更关乎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所以“谈化色变,谈危化变色”不无道理,危化品的安全管理势在必行,这项艰巨的任务永远在路上。

一、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特点

高校实验室是国家和社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基地,实验室中存有大量危化品是造成各种危险源的罪魁祸首。我国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的特点仍由高校本身的特性所决定。

首先,高校本身具有人员密集特性。在我国,高校是人员最密集场所之一,无论是本科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甚至是中职院校,都具有庞大的学生群体,少则几千人,动则上万人,师生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行为活动都具有聚集性。而危化品在具有科学研究、基础实验分析等需求的人员密集场进行存放,使用,本身就是“火中取栗”的行为,它的管理势必是头等大事。虽然部分高校把危化品数量降低,存放位置变为学校偏僻的角落,但这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因此高校的人员密集特性是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上的关键区域。

其次,高校学生具有弱势群体性。在我国,高校学生都是即将成年或是刚刚成年人群,是社会上绝对的弱势群体,但他们又是国家和社会经济建设上的后备力量,如果危化品在这样的地方发生人员伤亡事件的话,对于高校学生这样的弱势群体来说,就是灾难。因此,高校学生的弱势群体性是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上的重要区域。

最后,高校事件具有社会严重影响性。在我国,一个普通事件发生在高校和发生在其他部门,所造成的影响是不一样。因高校是人们多为关注的地方,是造成社会舆论压力更为大的地方,会影响高校的正常教学秩序,甚至关系到社会的改革发展和大局的稳定,尤其是高校危化品事件。因此高校事件的社会严重影响性是高校实验室危化品管理上的突出区域。

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在存放和使用过程中,承担着非常大的压力,包括科研压力、规范使用压力以及社会舆论压力等。基于以上分析,结合学院在这些方面的经验与实践,探索、创新当前形势下高校实验室危化品全过程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模式,旨在对各同行院校实验室危化品的管理起到一定的指导与借鉴作用。

二、实验室危化品管理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随着2011年《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的修订与实施,结合2016年天津市“8.12”大爆炸事故,进一步加强学院石油石化实训基地建设及化学实验室的安全管理,以危化品为重中之重,学院从多方面多层次探索与实践了危化品管理的新模式,即“五防联动”,从而使危化品管理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提升了实验室的综合管理水平。

(一)危化品管理模式探索原由

经实地与互联网等方式调研发现,高校实验室发生危化品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危化品本身的危险性、实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以及危化品存放、使用环境的不安全三方面。而实验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和不规范操作是导致实验室发生事故的直接原因。针对师生对危化品危险性认识的不足、安全意识的淡薄,实验实训操作的规范性,学院于2016年制定了危化品 “五防联动”管理模式,现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二)危化品“五防”组成

“五防”是五个区域防范的统称。

“一防”为危化品库防范;“二防”为配药间防范;“三防”为实验室防范;“四防”为废液间防范;“五防”为回收间防范。其结构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五防”结构示意图

(三)危化品“五防联动”管理模式

1. “危化品库防范”

危化品库为头道防范区域,是源点防范区域。学院专门成立学院危化品管理小组,由院长牵头,各职能部门及系部共同组成,统一协调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3项。对危化品库中的所有药品进行分类指导管理,分类贴签、分类归档、分类摆放、分类装柜、分类管理。危化品库上锁挂签,配两名实验管理人员专门管理,执行学院危化品库上锁挂签操作规程,即两人同时开自己负责的锁,才能打开危化品库大门,严格执行“缺一人不可,缺一把钥匙不可”的原则。危化品库要求距离实验室百米开外,且处在偏僻角落,同时张贴明显的危险标识,进行预警,并设置能上锁的外大门进行第一道安全防护。

2. “配药间防范”

配药间是二道防范区域,是重点防范区域。学院对配药间配专人看管并安装配药间门禁,配药师执行“四单”政策,即“配药申请单、药剂清单、废/剩液预算单、实验计划单”,见“四单”才予以同意取药、配药,且配药师持配药许可证刷门禁及穿戴工装方可入内操作,配药间同一时间只允许一名配药师在内,严格执行“三单政策、持证上岗、一人配药”的原则。调研表明,许多实验室人员为兼职,难以实施危化品管理的事前预案、事中管控和事后追责。另外,按规定要求“四单”纸质签单需提前至少一天交到配药师办公室。配药师根据“配药申请单、药剂清单”进行危化品库取药操作,并按照“实验计划单”中的分组情况,对药剂进行分装、贴签操作,要求与“实验计划单”完全一致。

3. “实验室防范”

实验室是三道防范区域,是关键防范区域,更是实验室危化品事故多发区域。学院危化品管理小组制定了《危化品使用规程》、《危化品使用注意事项》及《学生实验室操作规程》,制度上墙,并严格执行。事实表明,经常发生安全事故的实验室,其安全管理制度或是缺失或是未严格遵守。实验前,实验小组成员预习实验计划单的内容,实验操作流程,及时向实验师提出疑惑或问题,清楚后方可进行实验。实验期间,严格按照实验计划单的内容及实验师的指导进行相关实验,严格执行药剂不落地(实验台)原则;同时配药师不定期查看、记录每组实验学生的取液量、剩液量、反应合成量严格杜绝学生出现违规操作,如发现有随意取液、多余药剂违规处理、剩余药剂违规处理等现象,一律取消本次实验资格,不赋予实验分数,并给予警告一次处理,累计三次取消实验资格,上报上级部门,成绩归零处理。实验师出现违规操作,给予严重警告一次,累计三次取消实验师资格,上报上级部门,并于奖助评挂勾。实验结束,按照实验师统一要求组织学生逐组分装回收剩液、反应合成的废液、固体废弃物,将剩液。废液倒入指定的小型剩液桶、废液桶,固体废弃物放入指定的回收箱中。

4. “废液间防范”

废液间是四道防范区域,是废液临时存放区域。整体实验结束后,配药师首先对小型剩液桶、废液桶分别进行称重,记录数据;接着车载运输小型剩液桶、废液桶、固体废弃物回收箱到废液间;然后分别回收小型剩液桶、废液桶中的剩、废药剂至中型剩液桶、废液桶,并将小型剩液桶、废液桶车载回实验室,固体废弃物回收箱放置在废液间,新回收箱车载回实验室;最后加权不同实验发生的剩液、废液及固体废弃物三者的量,上报学校安全环保处备案。配药师严格执行“一天一报一清”制度,也就是说当天有实验,当天上报,当天清理,做到固废、液废不过夜。

5. “回收间”防范

回收间是最后一道防范区域,也是学院危化品量最大的存储区域。安全环保处执行“有报必清”制度,只要接到废液间通知有固废、液废等产生,即刻派专人专车到废液间进行回收工作,并持证上岗。同时,回收间配专人看管,也是持证上岗,严格按照学院《危化品固废、液废存放与处理规定》执行,不得私自“拿、挪、倒、埋、卖”。回收后的固废、液废咱存在指定的回收间,且当回收量达到一定量或程度,学院安全环保处会及时通知合作的并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处理公司进行入校拉走处理,做到不大量存放、长距离移动,并实施动态危化品管理。

“五防联动”管理模式其根本核心在于“联”和“动”,“联”指的是联合、共同,而“动”指的是在“联”的基础上,同时采取行动。所以,五个防范区域的同时联动,它们之间必须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共同发挥作用,才能真正做到“预防为主,防控结合”的危化品全过程安全管理。

(四)危化品“五防联动”管理模式意义

危化品既然必须存放、使用,那么探索、创新一种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势在必行。所以,学院自2016年学院危化品“五防联动”管理模式启动后,在严格执行相关规章制度下,配合具有针对性地排查危化品安全隐患并做到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至今未发生危化品管理安全事故或责任,其中的受益者不仅仅是学院本身,直接受益者终究是广大的师生。学院先后在教育部全国石油和化工行业指导委员会举办的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荣获全国职业院校石油化工生产技术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2018年度全国职业院校石油化工安全技术技能竞赛团体三等奖,2018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油气储运技术技能竞赛团体二等奖,这里面不仅仅是参赛师生的辛苦与努力,还有“五防联动”管理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其潜移默化的影响及助推的结果。基于此项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应用,学院有信心利用新模式管好危化品,用好危化品,处理好危化品,为学院发展及社会稳定贡献部分力量,为相关企事业单位、兄弟院校在危化品安全管理上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的管理模式。

三、结束语

危化品“五防联动”管理模式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不仅要求“五防”区域的人员严格遵守、执行本区域的规章制度,还要积极主动配合、协助其他“四防”区域人员共同履行职责和义务,既相互协作又相互影响,其标准要求之高,执行难度之高。不难想象,“五防联动”管理模式推行初期遇到的阻力及压力。“习惯成自然”,师生也好,管理人员也罢,在养成危化品规范性使用的同时,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受益者。

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永远在路上,学院仍在继续探索、更新更适合、更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从而确保广大师生的生命及财产安全,降低甚至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猜你喜欢
配药废液危化品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改良废液倾倒方式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重症患者CRRT治疗期的应用
智能配药机器人在化疗药物配制中的应用效果
输液配药时胶塞掉屑的原因及防止方法的探讨
含无机氯废液预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第三方化学检测实验室废液处置探究
静脉用药调配机器人配药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