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糖低脂冰淇淋的研制

2019-10-11 14:08张凤英唐贤华赵思蕾
食品工程 2019年3期
关键词:低糖品评甜味剂

隋 明 张凤英 唐贤华 吴 霞 赵思蕾

1(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四川都江堰 61183)2(四川大学食品与轻纺学院,四川成都 61000)

冰淇淋作为一种冷冻乳制品,具有营养丰富、口感细腻、香味浓郁、易于消化等特点。奶油冰淇淋作为一种高糖高脂高能量食品,不利于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患者的身体健康。现代人的饮食结构也日趋向低糖低脂的健康饮食方向发展,为满足消费者的要求,亟需开发保健型及复合型冰淇淋。

低糖是指采用甜菊苷、阿斯巴甜或其他低热量甜味剂代替部分蔗糖,低脂是指在冰淇淋中尽量使用低脂原辅料,或用特殊加工的乳清蛋白质浓缩物或改性聚葡萄糖(Litesse)代替部分脂肪,从而降低脂肪含量,减少热量。低糖低脂冰淇淋具有一般冰淇淋的风味,又有特殊的生理保健作用,口感柔软细腻、清凉滑爽。

美国Breyers 公司推出纯天然香草低脂肪冰淇淋,脂肪含量为传统冰淇淋的50%。Con Agra’s公司Healthy Choice 冰淇淋总糖含量低于7 g/ 份,Le Crab 低糖冰淇淋中采用三氯蔗糖作为甜味剂,产品风味良好,Atkins Endulge 低糖冰淇淋其碳水化合物含量约4 g/份。美国PARAGON 冰淇淋公司制造出无脂冰淇淋,有7 种口味。美国辉瑞公司用Litesse 和阿斯巴甜开发了多种无糖低脂冰淇淋。肖志剑用甜菊苷等低热量甜味剂替代部分蔗糖,用黄油和全脂奶粉配比制得了低糖低脂肪冰淇淋。广东国营燕塘牛奶公司,汤春梅用阿斯巴甜(APM)及豆乳制作出大豆低糖冰淇淋。

本试验对低糖低脂冰淇淋的配方进行了设计,采用低热量保健甜味剂甜菊苷代替蔗糖,通过对比稳定剂的2 种配比方案,确定稳定剂的最佳配比,并考察了甜味剂含量、植物氢化油含量、稳定剂含量、乳化剂含量等4 个因素对低糖低脂冰淇淋品质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正交试验优选出最合理的工艺条件组合,使低糖低脂冰淇淋具有冰淇淋的色、香、味,组织结构细腻、口感润滑等特性。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与仪器

1.1.1 试验材料

脱脂奶粉,蒙牛有限责任公司;白砂糖,广东福正东海食品有限公司;红薯淀粉,浙江五凤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特制糯米粉,三象水磨糯米粉;植物氢化油、甜菊苷、明胶、卡拉胶、海藻酸钠,海南省琼海市长青琼脂厂。

1.1.2 试验仪器

胶体磨,上海协盛流体混合设备有限公司;旋转式黏度计,上海精科实业有限公司;FA 分析天平,上海光学仪器厂;冰淇淋凝冻机,上海伟宙冰淇淋凝冻机。

1.2 试验方法

1.2.1 低糖低脂冰淇淋生产工艺

稳定剂、乳化剂、甜味剂→原辅料混合→杀菌(75 ℃,25 min)→均质→冷却→老化成熟(4 ℃,12 h)→凝冻(-4 ℃)→成品

1.2.2 操作要点

1.2.2.1 冰淇淋混合原料

原料混合在杀菌缸内进行,杀菌缸应具有杀菌、搅拌和冷却的功能原料混合。混合溶解的温度通常为40 ℃~50 ℃;鲜乳经100 目筛过滤,除去杂质后泵入缸内;乳粉在配置前先加温水溶解,经过滤和均质后与其他原料混合;砂糖应先加入适量的水,加热溶解成糖浆,经160 目筛进行过滤后泵入缸内。

1.2.2.2 杀菌

在杀菌缸内进行,采用75 ℃~78 ℃,保温15 min 的巴氏杀菌条件,能杀灭病原菌、细菌、霉菌和酵母等。

1.2.2.3 均质

杀菌之后料温在63 ℃~65 ℃间,采用均质机以15 MPa~18 MPa 压力均质。

1.2.2.4 冷却

混合原料经过均质处理后,应立即转入冷却设备中,迅速冷却至老化温度2 ℃~4 ℃。

1.2.2.5 老化混合原料在2 ℃~4 ℃的低温下保持2 h~24 h,进行物理成熟。

1.2.2.6 凝冻

将混合原料在强制搅拌下冷冻,这样可使空气呈极微小的气泡状态均匀分布于混合原料中,而使水分中有一部分(20%~40%)呈微细的冰结晶。

由于蔗糖和奶粉的用量较少,大大降低了冰淇淋固形物含量,影响了产品口感,所以在试验中应适当调整配料,增加增稠剂和乳化剂的用量,改善产品品质。

1.2.3 评分标准

根据冰淇淋特点,制定感官评分标准。

滋味、气味:具有牛奶的天然香味,风味纯正,无其他异味(25 分);

组织状态:组织细腻,润滑,形态完整,无明显冰晶(50);

色泽:呈鲜奶颜色,且色泽均匀(25 分)。

评分人员均为随机抽取,总人数为100 人,按照正态分布的原则,年龄分布由8 岁~50 岁。

1.3 单因素试验

1.3.1 甜菊苷用量对冰淇淋感官质量的影响

固定蔗糖用量7%,脱脂乳粉用量10%,植物氢化油用量6%,稳定剂用量0.4%,乳化剂用量0.2%,甜菊苷用量分别选取0%、0.02%、0.04%、0.06%、0.08%条件下,制得每支200g 的冰淇淋,根据感官评分标准对其进行品评,确定甜菊苷最佳用量。

1.3.2 植物氢化油用量对冰淇淋感官质量的影响

固定蔗糖用量7%,甜菊苷用量0.04%,脱脂乳粉用量10%,稳定剂用量0.4%,乳化剂用量0.2%,植物氢化油用量分别选取2%、4%、6%、8%、10%条件下,制得每支200 g 的冰淇淋,根据感官评分标准对其进行品评,确定植物氢化油最佳用量。

1.3.3 稳定剂用量对冰淇淋感官质量的影响

固定蔗糖用量7%,甜菊苷用量0.04%,脱脂乳粉用量10%,植物氢化油用量6%,乳化剂用量0.2%,稳定剂用量分别选取0.1%、0.2%、0.3%、0.4%、0.5%条件下,制得每支200 g 的冰淇淋,根据感官评分标准对其进行品评,确定稳定剂最佳用量。

1.3.4 乳化剂用量对冰淇淋感官质量的影响

固定蔗糖用量7%,甜菊苷用量0.04%,脱脂乳粉用量10%,植物氢化油用量6%,稳定剂用量0.4%,乳化剂用量分别选取0.1%、0.2%、0.3%、0.4%、0.5%条件下,制得每支200 g 的冰淇淋,根据感官评分标准对其进行品评,确定乳化剂最佳用量。

1.4 正交试验

由以上各单因素所确定的参数范围,通过四因素三水平的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参数。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结果分析

2.1.1 甜味剂用量对冰淇淋质量的影响

图1 甜菊苷不同含量冰淇淋的品评分数

由图1 可以看出,随着甜菊苷用量的增加冰淇淋的品评分数随之增加,但当甜味剂用量超过0.04%时,冰淇淋的品评分数反而降低。这是因为甜菊苷与蔗糖浆混合使用时,可以充分发挥糖的甜味。当甜菊苷用量超过0.04%时,其甜度倍数有所下降,且微带苦味,影响冰淇淋口感。当甜菊苷用量为0.04%时,冰淇淋的口感,状态也较好,不易融化。因此选取0.02%、0.04%、0.06%为正交试验的3 个水平。

2.1.2 植物氢化油用量对冰淇淋质量的影响

图2 植物氢化油不同含量冰淇淋的品评分数

由图2 可以看出,随着植物氢化油用量的增加冰淇淋的品评分数也随之增加,脂肪组织状态细腻,风味较好,但当植物氢化油用量超过6%时,冰淇淋的评分反而降低。这是因为植物氢化油用量增加到6%时,成品组织细腻、润滑,形态完整,风味纯正;当超过6%时,成品口感油腻,感官品质下降。因此选取4%、6%、8%为正交试验的3 个水平。

2.1.3 稳定剂用量对冰淇淋质量的影响

图3 稳定剂不同含量冰淇淋感官评分值

由图3 可以看出,随着稳定剂用量的增加,组织状态变得稳定、细腻,冰淇淋的品评分数也随之增加。当稳定剂用量为0.4%时,成品组织润滑、细腻、不易融化,口感较好。但当稳定剂用量超过0.4%时,冰淇淋的评分反而降低。这是由于稳定剂具有较强的吸水性,能提高冰淇淋的黏度,降低膨胀率,使成品组织过于坚实,口感不好。因此选取0.3%、0.4%、0.5%为正交试验的3 个水平。

2.1.4 乳化剂用含量对冰淇淋质量的影响

图4 乳化剂不同含量冰淇淋感官评分值

由图4 可以看出,随着乳化剂用量的增加冰淇淋的品评分数也随之增加,但当乳化剂用量超过0.2%时,冰淇淋的评分趋于平稳。这是因为乳化剂改进脂肪在冰淇淋混合料中的分散性,使脂肪粒子细微、均匀分布,提高冰淇淋稳定性,用量为0.2%时,冰淇淋稳定已达最佳效果。因此选取0.2%、0.3%、0.4%为正交试验的3 个水平。

2.2 正交试验结果

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甜味剂用量、植物氢化油用量、稳定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为影响因素进行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正交试验因素水平设计见表1,试验结果见表2。

表1 因素水平设计表

表2 正交试验结果

由极差分析法对各因素的K、k、R 值的大小进行分析,由表2 可知,影响冰淇淋质量的因素大小依次是:A>B>C=D,即甜味剂用量>植物氢化油用量>稳定剂用量=乳化剂用量。低糖低脂冰淇淋的最佳配比为:A2B2C3D3,即甜味剂用量0.04%,植物氢化油用量6%,稳定剂用量0.5%,乳化剂用量0.4%时,此条件下冰淇淋的口感,组织状态最佳。

2.3 稳定剂配比的选择

将明胶和海藻酸钠,卡拉胶和海藻酸钠作为稳定剂按比例投入冰淇淋配料中(其他配料相同),按上述工艺制成冰淇淋,不同稳定剂配比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见表3。

表3 稳定剂配比对冰淇淋品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明胶和海藻酸钠这2 种稳定剂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将两者混合使用,冰淇淋的口感、组织状态都很好。

3 结 论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得出低糖低脂冰淇淋生产中最佳的配方为:甜菊苷用量0.04%,植物氢化油用量6%,稳定剂用量0.4%,乳化剂用量0.3%。对稳定剂配比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明胶和海藻酸钠这2 种稳定剂具有很好的协同作用,两者混合使用,效果较好。

猜你喜欢
低糖品评甜味剂
低糖电饭煲技术分析
巴基斯坦:推出低糖杧果品种
第八次全国优良食味粳稻品评结果报告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纯牛奶中感官品评研究进展
甜味剂还是糖?这是个问题
小心掉入“低糖饮品”陷阱
百密一疏
色相、心相与舞台造型——民国京剧批评中的“扮相”品评
低糖食品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