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灵深瞳:深耕AI应用,让计算机看懂世界
——专访京格灵深瞳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冯建帅

2019-10-12 01:57丁兆威
中国公共安全 2019年8期
关键词:落地领域人工智能

□ 文/本刊记者 丁兆威

格灵深瞳是一家同时具备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以及嵌入式硬件研发能力的人工智能初创公司,其自主研发的“深瞳”人眼摄像机技术在人车检测、跟踪与识别方面居于世界领先水平。目前公司已经完成在公共安全、智能交通、智慧零售、智能商业、金融安防、无人驾驶、机器人等领域的布局。格灵深瞳是目前国内少有的已经实现盈利的AI初创公司之一。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人工智能市场,格灵深瞳凭借什么能够站稳脚跟,并成为AI领域的佼佼者?

近日,本刊“2019智慧安防十城百企业”记者行走进格灵深瞳,采访了公司副总裁冯建帅。

中国公共安全:作为AI初创公司,短短几年时间,格灵深瞳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企业。请问靠的是什么?

冯建帅:我觉得主要有两点:第一是格灵深瞳对技术的执著追求。对自己做的这一块核心业务,我们在技术上做得很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指标都做得精益求精。近年,每次参加人工智能技术比赛,我们都能拿到最好的成绩。这就是执著于技术带来的回报。在技术积累的基础上,结合需求,我们把精湛的技术应用到实际场景中,从而让用户的投入产生最大的效益。

▲格林深瞳副总裁冯建帅

第二是持续不断的新产品开发。AI,只有解决实际问题,才有生命力。因此,我们的技术团队在产品开发过程中,不断地深挖“AI+”的价值,让AI赋能更多行业。同时持续不断新产品开发,让公司始终把握技术前沿,从而保持领先的行业优势。中国最大的一家银行,2018年招投标,排名第一的中标公司是海康威视,排名第二的是格灵深瞳,足以说明格灵深瞳的技术实力。

中国公共安全:格灵深瞳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成功落地的都有哪些领域?

冯建帅:格灵深瞳提出一句口号:让计算机看懂世界!早在2016年,格灵深瞳就发布了自己的人眼摄像机——深瞳人眼摄像机。深瞳人眼摄像机是世界上首款基于人眼工作原理的摄像机,采用独创的像素动态瞬时分配技术,瞬间将局部画面的有效像素提升百倍以上,整体画面达到数亿级等效像素,可实现对多类型目标的检测与抓拍,兼具超高抓拍准确率与超低漏检率,使得远距离、大广角等泛场景下的人脸和车辆识别变为现实。50米内展现清晰的可识别人脸,100米内看清全身特征。

格灵深瞳创造性地运用三维计算机视觉技术处理三维视觉传感器获取的三维场景信息,结合深度学习,实时而精确地实现对人的检测、跟踪和识别,每30毫秒就从空间获得多达30多万个三维点位信息。每个点位不仅仅包含空间三维位置,也包含该位置物体的色彩信息。

目前格灵深瞳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已经广泛应用于安防、交通和零售领域,比如阿里巴巴线下超市盒马鲜生就采用了格灵深瞳的产品做顾客分析。

中国公共安全:目前人工智能初创公司选择的业务模式大都是“到处撒网”模式。商业模式也各不相同,请问格灵深瞳走的是什么模式?

冯建帅:目前人工智能虚火较旺,因此“到处撒网”很正常。有些企业追求“大而全”,有些企业追求“小而精”。企业的定位不同,因此策略也不同。

目前市场上许多企业追求大而全,从专的层面讲,产品体系多,就很难一下子能把某一个产品做到极致,因为时间和精力无形之中被分散了,所以在专业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也势必会受到削弱。

专门针对某一领域,沉下心,做深做透,往往能够获得数据和用户的价值。这样的商业模式才是人工智能最好的落地模式。因此,让人工智能技术与某一个垂直领域深度结合起来,是格灵深瞳一直以来的追求。

在商业落地方面,格灵深瞳目前主攻的方向是安防、交通和零售三个领域。虽然目前安防领域不乏独角兽。但是,格灵深瞳更注重商业落地,因此在盈利上可能远远领先于同行。格灵深瞳在2018年实现了全年盈利,仅在中国农业银行项目招标中成功中标的皓目行为分析仪,一款单品销售就实现了过亿目标。

中国公共安全:研发是人工智能企业的核心,请介绍一下格灵深瞳的技术团队。格灵深瞳在人工智能关键技术和安防应用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哪些突破?

冯建帅:目前,格灵深瞳的研发人员占公司员工总数的70%以上。我们的研发团队共两块,一个是软件研发、一个是硬件研发。除了这两个团队之外,还有一个技术团队我们叫探索团队,是面向未来的。也就是说,我们坚持“投放一代、研发一代、构思一代”的新产品开发理念,这样才能始终保持行业技术领先。

AI机器视觉主要就是围绕人、人脸、车三个方面。针对这三个方面,近年格灵深瞳推出了数款创新性的产品,包括皓目行为分析仪、威目车辆大数据系统、威目视频结构化系统、威目人脸识别系统、威目视图大数据平台,以及深瞳人眼摄像机等。

格灵深瞳依托于机器的深度学习,通过三维计算机视觉与深度学习的结合,研发出独有的深瞳TM技术,这个技术已成为格林深瞳的看家本领,也让格林深瞳成为世界上第一家把3D行为分析大规模落地的人工智能公司。

中国公共安全:进军安防市场,对AI企业有什么重要意义?AI企业在安防市场竞争中有哪些优势?

冯建帅:进军安防市场,对AI来讲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安防是AI最有可能大规模落地的行业。安防的本质与AI的技术逻辑高度一致,事前预防、事中响应、事后追查。AI,能够很好地解决安防行业的痛点。格灵深瞳创始人赵勇前瞻性地洞察到,安防监控一定是人工智能最先大规模产生商业价值的领域,并且市场需求会成倍的增长。

因此,近年大部分AI初创企业,都把安防作为最重要的落地市场。

随着AI技术在安防行业的成熟应用,我们看到,一些潜逃多年的网上逃犯,通过人脸比对技术被抓获归案。

AI技术在改变传统安防应用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安防市场形态。以前很多安防项目靠关系,现在靠关系不行了。现在项目招标,更多的是拼技术、拼应用、拼实战效果,而不再是拼关系。项目竞争的核心要素是要真正能够为甲方解决实际问题。

传统安防企业有自己的优势,比如行业积累、硬件制造等。但AI企业进入安防市场,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比如在算法、应用等方面。

近两年,行业基本形成这样的趋势:安防企业向上,AI企业向下。也就是说,有实力的安防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制高点,开始将业务触角延伸到算法等领域;而AI企业为了落地,则开始将业务触角延伸到应用领域。

格灵深瞳自己不做解决方案,而是将全国各地的安防集成商发展成自己的客户,帮助他们做出解决方案并交付给最终客户。格灵深瞳同样也不做AI芯片,而是与英伟达、华为海思等芯片厂商合作。

术业有专攻,格灵深瞳只专注于自己擅长的,并做到极致。行业发展,需要建立良性的生态。其实安防企业与AI企业有许多合作的机会,竞争不是唯一的出路。

中国公共安全:目前许多AI公司都把精力集中在安防领域,但深耕智能交通市场的并不多。我们注意到,格灵深瞳在智能交通领域不断发力,请问取得了哪些成就?

冯建帅:格灵深瞳目前主攻的方向是安防、交通和零售三个领域。AI交通也是一个庞大的市场,因此格灵深瞳也十分重视智能交通市场的落地。针对智能交通应用和管理需求,格灵深瞳早在2016年就发布了针对智能交通领域的威目视图大数据系统。

威目视图大数据系统瞄准了视频大数据的应用需求,采用先进的深度学习、高性能运算及大数据技术,利用海量视频/图片资源,以期打造一款集视频/图片结构化分析、数据存储、数据应用、研判分析于一体的高精度、高性能运算与分析平台,大幅提高视图资源利用效率。该系统包括威目车辆特征识别系统、威目视频结构化系统、威目视图大数据分析平台三部分。

威目视图大数据系统融合了格灵深瞳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较好地满足了智能交通管理和应用需求。

2018年12月,格灵深瞳参加了由公安部交通管理科学研究所、道路交通安全公安部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模式识别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道路车辆图像特征人工智能识别算法竞赛”。本次竞赛以“AI:让行为识别更智能,让隐患预警更”为主题,聚焦污损遮挡号牌检测、渣土车特征检测、视频事件检测、违法图片证据识别、驾驶员人脸识别、车辆载人检测等6个项目开展人工智能识别算法比赛,旨在利用卡口通行车辆图片数据资源,汇聚行业智慧研究道路车辆图像特征识别算法,提高交管业务实战应用水平。格灵深瞳参加了此次比赛的全部6项测评项目,并取得五项排名前三的优异成绩。其中两项排名,一项排名第二,两项排名第三。

目前,格灵深瞳威目视图大数据系统已经在多个城市落地应用,从而为交通管理带来全新的AI技术支撑。

采访手记

作为领先的人工智能物联网科技企业,格灵深瞳专注于把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转化为具备低成本、大规模部署能力的产品和服务,并深度结合应用场景,为用户提供高性能、可靠实用的智慧解决方案,记得用户的青睐和市场的认可。

格灵深瞳有一支很好的技术团队。由于专注于研发,因此市场销售一直是薄弱环节。这也是目前许多人工智能初创公司的“短板”。2017年,格灵深瞳引进安防行业资深人士、原广州伟昊科技电子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黄辉栋担任总裁并负责销售。

落地难,难落地。这是目前有关AI企业的最多的话题。技术,只有转化成生产力、转化成效益,企业才能走上良性发展轨道,实现更大的发展。研发与销售并举,新的市场策略将加快格灵深瞳的落地速度。

其实,很多AI创业公司在构建商业模式时,也都遇到与格灵深瞳相同的选择。许多AI初创公司,鼻子眉毛一把抓,芯片、算法、应用、解决方案都做,这样就破坏了行业的生态系统;还有些AI企业则选择只做AI算法,结果无法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遇到落地的难题。格灵深瞳前瞻性地看到建立AI生态的重要意义,因此选择自己擅长的部分,做深做透,从而加速落地,实现盈利。这,将有助于企业实现做大做强的梦想。

猜你喜欢
落地领域人工智能
电子战领域的争锋
将现代科技应用于Hi-Fi领域 Perlisten S7tse
2020 IT领域大事记
领域·对峙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房地产税:靴子何时落地?
美联储加息终落地沪指冲高震荡走低
数读人工智能
下一幕,人工智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