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019-10-16 04:38罗忠彩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9年20期
关键词:学生学习提高新课程

罗忠彩

摘 要 在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学生学习历史兴趣是每一个历史教师应着重考虑的重要问题。也是历史教学改革关键要点。历史教师应以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心理特征为依据。从内容、手段、方法入手,落实于课堂内外,特别是新课导入、教材处理、学法指导、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学生学习历史兴趣培养有着关键性的作用。

关键词 新课程 提高 学生学习 历史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文献标识码:A

在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中强调:在组织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关注学生的需要,以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基点,尽量避免课程的专业化、成人化倾向,使历史课程的内容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现代社会,既体现出课程的时代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新课程改革虽然提出很久,但还有一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新课程改革教学法,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仍设有多大变化,这让学生早已厌倦了,历史学科在中学教学中的附属地位更令学生厌学,怎么办?只有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去学习。经过我自己在新课程改革教学实践中做法,粗浅谈谈我以下的一些观点,与各位同仁共勉。

1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教学观,将教师视为知识的传递者,能力的培养者、思想认识的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化,造成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历史课上,教师以自己为中心,讲课时间过长,学生主要是听教师讲,处在被动地位的现象还比较普遍,结果是,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课堂教学质量得不到真正提高。

学生是历史学习的主体,需要我们充分认识主体、尊重主体、发展主体,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身的“体验“中学习历史,认识主体,改变“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学生要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教师要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指导者和组织者。认识主体还要突破以教材为中心的旧观念,全面了解学生,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发展的需要,调整教材内容,删繁就简,以保证学生主体参与教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尊重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和谐的民主学习氛国。发展主体,探索适合学生主体学习的教学模式。

2宽容“异端”的声音

对学生来说,教师、教材、学习辅导材料等是“权威”,这些“权威”的积极作用不可否认。但“权威”不等于“真理”,总要受到时代或个人认识的局限。因此,要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历史事物。一些陈旧的历史观点和结论,已经明显的过时了,甚至被证明是错误的。学生要大胆地对教材的某些观点结论提出质疑,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和主张,并引用史实加以论证或驳斥,不能盲从“权威”。因此,对于学生的“异端”声音,言之有理的,教师要多鼓励和表扬,千万不可按“常理”一棍子将其打死。只会盲从的学生怎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怎能参与国际社会越来越激烈的竞争而立于不败之地?为了我们肩负的历史使命,不妨多听听“异端”的声音。

3评价的多样化

在传统的历史评价中,评论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是考试的成绩,使一些成绩不好的同学一直不能受到老师的肯定或表扬,时间一久,他们就会失去对历史的兴趣,从而历史教学任务和目标很难完成。提倡用多种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和课上参与情况应在学期历史学习总评成绩中占一定比例。历史课的学业成绩考核除了书面考试还要有实践活动,要鼓励学生进行历史演讲、历史小制作、历史参观考察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撰写历史小论文,对学生学习活动的成果应计成绩。历史评价的多样化,要求老师创造各种机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以肯定,使学生能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以积极的态度主动地去学习历史。

4利用语文的教学法

俗话说文史不分家。历史课和语文课的共性实在太多了。在历史课中引人语文教学方法,是完全可行的。自古文史相通,任何文学作品都产生于一定的历史背景并反映某一个方面的社会现实。因此,借鉴文学的方法,将历史知识故事化、诗歌化、戏剧化等,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乐趣。实践证明,历史教学参考语文的教学方法是很有益處的。

5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

历史教学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只注重知识的讲授,就事论事。这就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历史与自己相距太远,枯燥乏味,提不起学习兴趣,更感觉不到学历史有何作用。如何让学生感觉到学史有所用、有所值呢?当然方法很多,我觉得结合时代的“热点”问题,联系历史知识,效果较好。在现代社会里,由于电影、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各种媒体的作用,使学生接受了大量的课外信息,其中就有很多他们感兴趣的“热点”。教师如果能将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热点”与课本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就会使学生对学习历史兴趣盎然。例如,电视台播放《康熙王朝》,同学们喜闻乐道,在上《中国古代历史》时就可充分利用电视剧与史结合的特点,激发学生急于了解历史,区分历史与戏剧。这样一来,既使历史知识更加贴近现实生活,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意识到艺术作品与历史的区别,在愉悦中掌握历史知识。

总之,在新课程背景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也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深刻性。实行新课程背景教学,历史教学应从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体会到学有所值、学有所用等方面找出新课程教育教学改革的出路,从而体现历史教学的特色性和时代性,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群保.浅析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农村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2(10):42-43.

[2] 吴秀海.浅析新课程下如何激发农村中学生历史学习兴趣[J].都市家教月刊,2016(04).

[3] 袁礼江.浅谈如何激发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J].新课程(中),2016(04):137-138.

猜你喜欢
学生学习提高新课程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谈微课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