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神经内科护理运用在脑卒中康复护理的医学价值

2019-10-17 06:45孟敏敏韩志群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分值护理人员康复

孟敏敏,韩志群

(昌邑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三科,山东 昌邑 261300)

0 引言

现代医学研究已表明,对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实施康复护理可有效改善其肢体运动功能,有利于预后,对于提升患者恢复期生存质量意义重大[1]。为进一步研究康复护理模式应用于神经内科脑卒中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本文选取94 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均分为两组,采取不同的护理策略,现将详细研究内容作以下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7 年3 月至2018 年5 月神经内科收治的94 例患有脑卒中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康复组与常规组。康复组47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3:24,年龄为52-78 岁,平均(63.5±7.1)岁;常规组47 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2:25,年龄为53-79 岁,平均(63.7±6.9)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性别比例方面均无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同期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已事先知晓护理形式,均无反对意见。本次实验项目以取得上级领导批准,有正式审批文件。

1.2 方法

常规组实施普通护理服务,康复组采取康复护理服务。康复组患者除需接受普通护理外,还需要进行优质的康复护理服务。护理人员在患者中开展康复护理工作时,需要耐心细致地与患者和家属进行交流,了解患者和家属对于康复程度的基本要求,做好患者及其家属对于康复效果的预期管理工作,便于提高其依从性[2]。在肢体功能康复护理中,对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患者首先需要从床上训练开始,逐渐过渡至下床行走训练。针对发生脑卒中的患者大多存在抑郁和焦躁的不良情绪现状,需要由专业的心理护理人员对其进行情绪干预,帮助其建立康复的信心,驱散患者心中的顾虑和负面情绪,帮助患者积极应对不良情绪。

1.3 观察指标

分别在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使用ADL 评测量表评估两组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ADL 量表的满分值为100 分,分值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呈正相关关系。建立专项研究档案,将所有数据统一使用电子计算机进行在线保存。

1.4 统计学分析

运行SPSS 19.0 版本的统计学软件对所有研究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取T 检测,检测完成后所得P<0.05 时可认为两组间结果比较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统算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分值可知,实施护理前两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并无显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护理后,采取康复护理模式的康复组患者生活护理能力分值显著高于常规组患者,两组间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详细分值见下文表1。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护理前后的生活自理能力比较

注:与组相比,P<0.05。

组别 例数 护理前 护理后 T P康复组 47 36.4±10.3 87.6±10.5 11.539 0.000常规组 47 35.2±11.2 71.9±12.3 8.013 0.003 T - 1.162 5.419 - -P - 0.301 0.034 - -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理念不同于普通的临床护理理念,脑卒中患者的护理模式需要遵循康复护理学原则,康复护理学是研究患者身体与精神两方面的康复护理理论学科,因此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核心原则为自我管理,即在患者身体情况允许的条件下,对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帮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在脑卒中患者恢复期内,护理人员需要在其中起到引导和治疗的作用,不需要时时刻刻帮助患者完成所有生活事项。护理人员可在护理过程中逐步提高脑卒中患者生活自理事物的难度,设置比当前患者所能达到的自理能力难度稍高的目标,尽量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日常生活以提高其活动能力。在其期间,护理人员可对患者和家属统一进行康复知识宣教,引导并鼓励患者保持康复的信心,最终达到帮助恢复大部分生活自理能力的目标,使其社会功能得到恢复[4]。

脑卒中患者的康复护理越早开展则患者后期的收到康复疗效越好,因此有必要在发病后早期介入康复护理。当脑卒中患者经过抢救后生命体征已稳定且脑部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已经不再恶化,病情稳定48 小时后就可以开展康复治疗。虽然目前临床上对于早期介入康复尚存在一定争议,但据最新的医学研究报道证明康复护理早期介入后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实施早期康复护理介入后,患者的肢体运动受限症状将会大幅下降,对于提升患者自理能力也有明显的效果。且对发生脑卒中患者实施的康复护理介入越早,患者发生肩手综合征的风险概率将会大幅下降,对于提升患者整体疗效意义重大[5]。

根据文献报道,由于医院新招收的年轻护理人员护理经验不足,以至于其对于脑卒中患者康复护理知识和技能存在缺乏现象,因此有必要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明确护理脑卒中患者的理论知识。心血管科室有必要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培训,邀请康复科的教授和理疗师开展专项讲座,指导心内科室护理人员掌握有关知识,学习正确帮助脑卒中患者翻身和摆放肢体进行体位护理。同时可以安排护理人员外出进修学习,护理部门需要制定一套系统的脑卒中康复护理规范流程和评价制度,便于评价护理人员护理脑卒中患者的工作质量,有利于系统提升科室护理脑卒中患者的整体医疗水平。

脑卒中患者在接受康复护理时,需要为其提供特殊的康复环境,鉴于脑卒中疾病的发病较快,因此患者早期康复护理需要在医院中进行。医院在实行康复护理时,需要为其准备特殊的康复环境,例如卒中单元中心病房。卒中单元康复中心有受过特别培训的专业康复护理人员和康复医师。优质综合康复干预下,在卒中单元中心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大幅缩短,医疗资源配置趋于合理化,既能降低患者家庭的经济压力也能减轻社会的医疗资源配置压力[6]。当患者生命体征趋于平稳后,可将患者移送至卒中单元中,卒中单元环境不以疾病为导向,整个环境都围绕患者的心理、生理健康以及学习生活技能为导向,可有效帮助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对神经内科患有脑卒中的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策略,可起到有效提升患者住院治疗期间生活自理能力的作用,既能保障患者在住院恢复期间的生存质量,也可提升患者和家属对于科室护理人员工作的满意度,值得向外大规模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分值护理人员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模糊学方法在观赏石鉴评权重评估法中的应用》一文的补充说明
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作用观察
平衡计分卡在手术室护理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应用价值
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的途径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