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化护理模式在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饮食运动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9-10-17 06:45路倩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病态个体化依从性

路倩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山东 济南 250000)

0 引言

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的饮食方式以及运动行为等均会影响到患者的预后效果,临床护理中要采用系统化、科学化的干预模式,指导患者正确的饮食运动行为。关于个体化护理模式在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饮食运动管理中的应用方法及效用等均需要结合实际展开分析[1]。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临床基础资料

按照随机方法从医院2017 年9 月至2018 年9月收治的减重代谢手术患者中抽取80 例作为此次临床实践研究的主要观察对象,对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具体手术情况加以分析,患者均符合临床研究的相关纳入标准,且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在等量指导原则下将患者平均划分为两组,即常规组和研究组,每组中各有患者40 例。常规组40 例患者中有女23 例、男17 例;年龄在30-54 岁,平均(34.8±7.5)岁,BMI 指数为28-42 kg/m²、平均(37.4±8.2)kg/m²,患者手术时间为106.3-163.7min、平均(132.5±28.2)min;研究组40 例患者中有女19例、男21 例,年龄在31-52 岁,平均(35.1±7.6)岁,BMI 指数为29-45 kg/m²、平均(38.6±7.6)kg/m²,患者手术时间为109.5-161.4 min、平均(135.2±26.5)min。比较常规组和研究组患者临床基础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体脂指数以及手术时间等均无明显差异,不影响临床结果,不具有可比性,因此P>0.05,并不具备统计学的研究性意义。

1.2 一般性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在减重代谢手术后,分别对其实施不同的护理方法,对常规组40 例患者术后主要实行常规化的饮食指导和运动管理,对研究组40 例患者术后主要应用个体化护理管理模式[2]。护理人员在精细化分析中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各项指标检测情况,为患者制定出个性化的具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从膳食搭配、营养均衡和血糖控制等方面保证患者的科学饮食和合理饮食。护理人员按照阶段性的饮食护理管理原则,在术前1-2 d 指导患者的清淡饮食,可进食适量半流质食物,手术当天需禁食,术后1 d 则应当多饮水,坚持少食多餐,可适当进食米汤,不可饮用牛奶,术后2-4 d 患者可进食烂面或清粥,术后5-8 d食用半流质食物为主,术后9-12 d 可食用低纤维软质类食物。术后13 d 可适当过度为正常饮食[3-4]。护理人员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出院指导,对其进食方式、时间以及进食速度进行要求,鼓励患者适当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或轻运动锻炼,同时嘱咐患者一个月后入院复查,对其营养状况和综合体能完成评估。此外,还可以通过跟踪随访等形式记录患者的问题、解答患者的疑惑,指导患者的相关饮食、运动行为等[5]。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下的具体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在出院随访中应用Frank1 评价量表对患者的饮食行为、运动行为依从性情况进行量化的评分评价。Frank1 评分主要分为1 分、2 分、3 分、4 分共四个分数等级,1 分表示患者对于饮食运动护理干预强烈抗拒,总体依从性差;2 分表示患者存在轻微抗拒行为,依从性较差;3 分表示患者护理干预态度并不明显,依从性一般;4 分表示患者愿意主动、积极配合护理干预,总体依从性态度较好。1-2 分属于依从性欠佳等级,3-4 分属于依从性良好等级。通过患者饮食运动护理依从性良好率的统计计算,对患者护理干预前后的饮食、运动态度转变情况进行比较,同时记录患者的病态饮食情况,综合性研究探讨个体化护理模式在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饮食运动管理中的应用效用。

1.4 统计学分析

收集并整理临床文本资料,使用SPSS 18.0 统计学软件对各种数据信息、资料等实施统一分析与处理,对计数资料应用卡方检验,表示为%形式,对计量资料表示为形式,并对其实施t 检验分析,如果P 值计算显示为P<0.05,说明临床数据结果具有明显比较差异,同时具备统计学的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Frank1 评分统计比较

则实验数据的统计结果具有明显比较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患者Frank1 评分统计表(n,%)

2.2 两组患者的病态饮食情况比较

常规组40 例患者出院后随访发现,共有6 例患者出现病态饮食问题,病态饮食率为15%;而研究组40 例患者出院后仅出现1 例病态饮食,病态饮食率为2.5%。则研究组患者术后护理以及总体预后情况更好,临床对比研究结果具有显著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个体化护理模式在减重代谢手术患者术后饮食运动管理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价值和作用[6]。根据本次临床实践研究发现,常规组、研究组患者护理干预前,Frank1 评分比较并无明显差异,经临床护理后,两组患者评分均明显提高,其中研究组患者饮食行为、运动行为护理依从性的良好率显著高于常规组,则两组患者的饮食运动依从态度均有好转,其中研究组的临床效果更优,同时患者的病态饮食率明显降低。则个体化护理模式的应用有效保证了患者的身体健康,有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猜你喜欢
病态个体化依从性
《风平浪静》黑色影像的个体化表述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病态肥胖对门诊全关节置换术一夜留院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病态肥胖对门诊关节置换术留夜观察和早期并发症的影响
个体化护理干预在霉菌性阴道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君子之道:能移而相天——王夫之《庄子解》对“社会病态”的气论诊疗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