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和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差异

2019-10-17 06:45崔茂安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根型电针体征

崔茂安

(利津县利津街道卫生院,山东 东营 257400)

0 引言

中医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具有独特优势,其中外治方法中,针灸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1-2]。据此收集2015 年4 月至2017年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 例临床资料,展开对针刺加灸贴和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的总结,为临床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5 年4 月至2017 年医院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0 例临床资料;患者均符合《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的诊断标准,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40 例中男28 例,女12 例;年龄21-45岁,平均(32.05±1.52)岁;病程1-13 年,平均(7.15±4.10)年;观察组40 例中男30 例,女10 例;年龄20-46 岁,平均(31.97±1.63)岁;病程1-13年,平均(7.18±4.07)年;两组对象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针刺加灸贴:观察组采用针刺加灸贴治疗:①选穴:选择夹脊穴、膏盲穴、阿是穴为主穴,期间伴有头痛者增加百会穴、风池穴;伴有手臂麻木者加合谷穴、曲池穴、外关穴[3];②方法:嘱咐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颈背部,依据患者颈椎局部压痛点作记号笔标记,穴位区域皮肤常规消毒,选用一次性针灸针刺入15-25 cm,得气后施以平补平泻法,均留针30 min 左右;在取针后选用灸疗贴贴敷于阿是穴、膏盲穴,以4 h 左右为准,1 次/d,连续治疗10 次。

(2)电针疗法:对照组采用电针治疗,选穴与观察组一致,叮嘱患者取俯卧位,充分暴露项背部,选择夹脊穴、膏盲穴、阿是穴予以针刺,得气后补平泻法治疗,以患者自觉局部胀麻感,随后选用G6802-H 电针治疗仪对患者夹脊穴、阿是穴刺激,调整疎密波,以2 Hz/15 Hz 为标准频率,以患者主诉耐受为准,留针30 min,1 次/d,连续治疗10 次。

1.3 观察指标

①评估两组患者治疗效率;②采用神经根型颈椎病20 分量表对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量化评估,包括颈肩部疼痛不适、手指疼痛不适、上肢疼痛麻木、工作与生活能力、手部功能、感觉、肌力、Spurling 试验、腱反射等维度,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症状与体征越严重[6]。

1.4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4]、《颈椎病疗效评定的研讨》[5]等评估本次疗效,在欧盟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00%:①痊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消失,或缓解超过90%,颈部、上肢功能已恢复正常;②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75%-90%,疼痛得以明显缓解;③有效:患者症状与体征有所减轻(30%-75%),颈肩部疼痛明显减轻,但仍遗留部分功能障碍;④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病情加重。

1.5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9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疗效比较[n(%)]

2.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量化评分比较

观察组症状体征量化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不少学者主张手术治疗,但仍面临术后症状无法获得完全缓解的风险,特别对于病史较长者、脊髓压迫刺激过久者、脊髓变性者,采取手术治疗效果难尽人意。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量化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量化评分比较,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t P观察组 40 4.16±0.85 13.69±2.24 25.157 <0.05对照组 40 4.22±0.97 9.79±1.18 23.062 <0.05 t - 0.294 9.742 - -P - >0.05 <0.05 - -

温灸疗法在我国传承已久,随着历代医学家的不断完善,在治疗诸多疾病中展现出不可忽视的作用。在覃锐的研究中显示电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总有效率超过90%,体现了该方案切实可行,特别在缓解患者疼痛方面展现出独特优势。在本文中,观察组与对照组疗效表现相当,分析其原因在于两种方法均有助于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在改善患者颈椎感觉、肌力等功能以及生活水平方面均具有较好效果。此外观察组症状体征量化评分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由此提示针刺加灸贴在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方面优于电针,进一步分析,针刺加灸贴主温补元气,而元气又出于肾,因此又兼具补虚强肾功效,产生补元-强肾-治骨的连锁反应,更符合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病理机制。周利认为电针治疗为强刺激疗法[6],主要利用局部强化针对相应的穴位予以刺激,属泻法,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多由经络气血不通所致,因此电针重点在于产生强烈的止痛效应,镇痛作用较理想,但正因此在改善患者症状与体征方面相比不足。

综上所述,电针与针灸加灸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均可获得较好疗效,但相比而言,后者更利于改善其临床症状与体征,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根型电针体征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蒙西医结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取穴规律
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