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体会

2019-10-17 06:46张海霞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溶栓炎性心肌梗死

张海霞

(定州市人民医院 急诊科,河北 定州 073000)

0 引言

目前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机制是血管发生闭塞造成心肌梗死,患者表现为心前区疼痛或胸闷心慌等临床症状,早期若不能采取对症的治疗措施,则极易影响其生活质量,病情严重者发生休克猝死,因此结合患者病情,给予其对症的治疗措施是很重要的,改善预后与生活质量,从而提高临床疗效[1]。为分析瑞替普酶及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6 年10 月至2018 年11 月我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2 例,研究组(n=46):男25 例,女21 例;年龄53-75 岁,平均(65.67±4.23)岁;发病至溶栓时间1-6 h,平均(3.32±1.04)h;对照组(n=46):男24 例,女22 例;年龄52-76 岁,平均(65.71±4.15)岁;发病至溶栓时间1-7 h,平均(3.45±1.12)h。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治疗前两组均采取口服300 mg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每日口服1 次即可,溶栓之前给予患者负荷量普通肝素,溶栓完成后给予两组患者持续静脉肝素48 h,然后皮下注射0.6 mL 低分子肝素,每日2次。对照组采取尿激酶(国药准字H44020646,生产企业: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治疗,取150U 该药物溶解至0.9%、100 mL 氯化钠溶液,持续治疗1 h,后期根据病情恢复调整药物剂量[2]。研究组采取瑞替普酶(国药准字S20030095 生产企业: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按照18 mg+18 mg 的方式分两次静脉注射,每次推注时间需保持2 min 以上,间隔时间保持30 min,同时注射期间需以单独静脉通路为基点,不能将该药物与其他药物混合或使用共同的静脉通路[3]。两组患者治疗时间是10 d。

1.3 观察指标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取空腹状态6 mL 静脉血且离心处理,保持每分钟2000 r 离心速度,取上清液测定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 与C 反应蛋白水平,各指标改善程度与治疗效果呈正相关[4]。

冠状动脉再通的判断标准(溶栓2 h 内判断):①直接指征:采用TIMI 分级为参考点,TIMI0 级:梗死冠状动脉完全闭塞,造影剂并未通过远端;TIMI1 级:血管阻塞处存在少量造影剂,远端冠状动脉不显影;TIMI2 级:梗死冠状动脉完全显影,与正常血管相比,血流缓慢;TIMI3 级:梗死冠状动脉完全显影且血流正常;根据患者病情实际情况,TIMI分级在2 级或3 级以上,则血管再通,2 级患者通而不畅。②间接指征:2 h 内产生再灌注心律失常;CkMB 峰值提前至14 h 内;ST 段下降程度在50%以上;溶栓2 h 内胸痛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测定两组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发生率与治疗效果呈负相关。

1.4 统计学分析

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正态分布数据(血清炎性因子水平)-t 检验,非正态分布数据(冠状动脉再通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卡方检验,平均数±标准差形式表示数据分布趋势,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较对照组改善优异,P<0.05(具统计学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表1 两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对比

组别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C 反应蛋白研究组(n=46) 17.05±2.54 198.44±22.63 17.14±2.52对照组(n=46) 24.28±3.01 153.12±20.17 24.29±3.18 t 12.4505 10.1396 11.9517 P 0.0000 0.0000 0.0000

2.2 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

研究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见表2。

3 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病机制是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的基础上,由过度劳累、激动、暴饮暴食、寒冷刺激或吸烟饮酒等因素造成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小板聚集至斑块表面形成血栓,冠状动脉管腔受阻造成心肌发生缺血坏死,患者表现为心功能衰竭、心肌损伤或心律失常等临床症状,患者未建立侧支循环,则极易发生心源性休克或心衰等并发症,使得最终临床疗效欠佳。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以药物、手术与静脉溶栓为主,其中静脉溶栓适用于基层医疗机构,其具有费用低、操作简便与疗效明确等优势,用药后不良反应少,对改善患者预后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表2 两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n(%)]

有研究报道[5],尿激酶与瑞替普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前者是第一代溶栓药物,其能加快血栓溶解速度,对纤维蛋白的功能溶解不具有高选择性,导致药物作用至全身纤溶系统,对溶栓效果产生影响;后者药物属于变异阿替普酶类溶栓药物,其具有较长的半衰期,主要作用至纤维蛋白特异性反应,激活血栓部位的纤溶酶原,具有较高的溶解血栓效率,促进机体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早期恢复正常,从而改善临床症状,促进病情康复。

耿向云等研究中明确指出[6],与尿激酶比,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充分发挥药性提高溶栓效果,降低并发症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血清炎性因子较对照组改善优异,研究组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较对照组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P<0.05(具统计学差异)。由此可证:与尿激酶相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瑞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能显著提高冠状动脉再通成功率,改善血清炎性因子水平,避免患者发生牙龈出血或消化道出血等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猜你喜欢
溶栓炎性心肌梗死
炎性及心肌纤维化相关标志物在心力衰竭中的研究进展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体会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炎性因子在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