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的整体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17 06:46张晓月
智慧健康 2019年24期
关键词:波糖阿卡葡萄糖

张晓月

(北京市朝阳区常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科内科,北京 100024)

0 引言

在临床上,九成以上的糖尿病类型为2 型。而2型糖尿病是由于多种因素首先导致胰岛素抵抗,而后导致胰岛β细胞功能分泌胰岛素功能衰竭所引发的[1]。单就2 型糖尿病而言,其引发的持续性高血糖状态并不会引发显著的非健康症状,但是人体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引发诸多糖尿病相关的靶器官受到损伤,进而造成糖尿病并发症。本病虽然当前尚无法治愈,然而可以通过诸多内科治疗手段来控制血糖水平,遏制高血糖引发的靶器官病变进程[2]。我院近年来即开展了2 型糖尿病的内科药物治疗研究,采用阿卡波糖对此病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筛选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8 年12 月确诊并收治的104 例2 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男61 例、女43 例;年龄47-72 岁,平均(61.7±9.3)岁。病程0.5-7 年,平均(4.6±2.2)年。所有患者均经由实验室检查确诊,同时排除1 型糖尿病、严重脏器功能不全、严重糖尿病相关并发症、本次研究药物过敏、精神类疾病等不适宜纳入研究的类型。将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2 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因而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进行科学饮食控制、科学运动或活动。对照组在上述饮食运动调节基础上口服二甲双胍进行治疗,每次餐前15 min 口服,每次0.5 g,每日服药3 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全部干预方案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口服,每次口服100 mg,每日服药3 次。两组均服药6 周。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表1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指标对比

注:与治疗前相比,bP<0.05;与对照组相比,aP>0.05,cP<0.05。

组别 例数 空腹血糖(mmol/L) 餐后2 h 血糖(mmol/L) 糖化血红蛋白(%)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52 9.15±1.37a 5.86±0.85bc 13.12±1.35a 8.34±0.87bc 9.65±1.29a 8.04±0.56c对照组 52 8.97±1.66 6.92±1.04b 12.80±0.98 10.59±0.72b 9.63±1.18 8.31±1.72b

1.3 观察指标

(1)疗效[3]:①显效:空腹血糖水平恢复正常,24 h 尿糖总量低于10 g;②有效:空腹血糖水平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24 h 尿糖总量低于25.0 g;③无效:空腹血糖水平仍然偏高,24 h 尿糖总量在25.0 g 以上。将显效和有效纳入总有效率统计内。

(2)血糖指标:对比两组治疗前后FBG、2 hPG、HbA1c 水平。

(3)统计两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以SPSS 21.0 统计学软件分析实验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P<0.05 说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糖尿病疗效对比

研究组28 人显效,19 人有效,5 人无效,总有效率90.38%。对照组18人显效,20人有效,14人无效,总有效率73.08%。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73.08%(P<0.05)。

2.2 两组血糖指标对比

两组治疗前FBG、2 hPG 及HbA1c 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比治疗前显著好转,研究组治疗后上述指标均显著好于同期的对照组(P<0.05),见表1。

2.3 两组不良反应对比

两组均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

3 讨论

当前,2 型糖尿病其确切发病机制尚无法完全阐明,但临床普遍认为,当前社会人们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情志的负面影响是诱发糖尿病最广泛且主要的诱因[4]。在治疗上,绝大多数病情控制尚可的患者优先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

本次研究中,对照组应用的二甲双胍能够可使人体内的腺苷酸环化酶收到胰岛素的显著拮抗[5],使得肝脏内肝糖元合成效率减缓,极大地动员人体无氧代谢的效率,使人体各组织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葡萄糖,最终使血糖水平下降。然而,单纯应用二甲双胍其临床效果并不理想,因而应在二甲双胍的应用基础上联合其他药物进行干预,以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

阿卡波糖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该药进入人体后,能够在人体的消化环节发挥作用。正常情况下,当碳水化合物进入小肠后,小肠内的淀粉酶和麦芽糖酶会将淀粉最终分解为葡萄糖,而阿卡波糖能够对小肠内的α 葡萄糖苷酶进行竞争性抑制,使多糖分解为葡萄糖的进程被遏制肾脏阻断,最终极大地降低了葡萄糖的生成效率,即间接性地减少了葡萄糖被人体吸收,最终使血糖水平降低[6]。因而,在二甲双胍的应用基础上加用阿卡波糖能够更显著地降低血糖水平,从而达到临床预期目的。

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的FBG、2 hPG 及HbA1c 水平显著优于同期的对照组,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由此可知,2 型糖尿病采用阿卡波糖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血糖水平,安全性好,因而具有显著的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波糖阿卡葡萄糖
山脉是怎样形成的?
葡萄糖漫反射三级近红外光谱研究
阿卡波糖用药的五个注意事项
冬天来了!
大自然的一年四季
18~F-脱氧葡萄糖PET/CT在胰腺占位诊断与分期中的价值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阿卡波糖、二甲双胍联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的短期效果分析
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观察
格列美脲联合阿卡波糖治疗2型糖尿病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