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攀新的高峰

2019-10-20 09:27王婕
音乐爱好者 2019年9期
关键词:拉莫普兰肖邦

王婕

炎夏的夜晚,我将书桌上一张名为《屋顶上的牛》的唱片放到CD机内。瞬间,音箱里传来渗透着地道法国气息的乐声,那琴音在给人以些许凉意的同时,也宛若要将听者带回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设在巴黎的一家同样以“屋顶上的牛”命名的小酒馆中。那里曾是活跃于巴黎的一些艺术家们的乐园,是诗人、画家、音乐家云集的地方。

不过,这张唱片的主角却是一位成长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的法国钢琴家。他从小听着频繁出入于巴黎各个音乐场合的祖父讲述的故事长大,又着迷于当时常驻那家小酒馆的钢琴家魏纳和杜塞组成的二重奏录制的唱片,因此对这里的音乐和氛围一点儿都不陌生。这位在录音室内重现当年小酒馆中音乐风情的钢琴家,就是当今乐坛炙手可热的亚历山大·塔霍。

成长的喜与忧

1968年,亚历山大·塔霍出生在巴黎一个艺术氛围浓郁的家庭中。他的祖父当年是位活跃的小提琴家,父亲从事歌剧导演工作,母亲教授古典芭蕾。在母亲的舞蹈课上,当时年仅四岁的塔霍第一次听到了肖邦的音乐,从此钢琴就成了他最为亲密的朋友,而肖邦的音乐也见证了他生命中所有重要的时刻。

一年后,塔霍开始学习钢琴,他的启蒙老师曾受教于法国钢琴大师玛格丽特·隆。老师一见面就告诉塔霍:“要将一个个音符弹清楚,钢琴才能够歌唱。”这成了他铭记于心且遵循至今的演奏准则。尽管当时程度尚浅,但塔霍还是立刻迷上了肖邦的作品,似乎只有这些音乐才能为他带来演奏的快乐。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在常规训练之外,开始布置些肖邦的圆舞曲、幻想即兴曲等他力所能及的作品,此后也试着让他弹些肖邦的练习曲。尽管有时乐曲的难度仍超出他所能驾驭的范围,但年幼的塔霍却从中享受到演奏的乐趣,尤其是那个如“寻宝”般发现新曲目的过程。如此独到的启蒙教育方式,加之一切顺其自然的成长环境,让学生时代的塔霍在音乐的道路上走得格外顺畅。

进入巴黎国立高等音乐学院师从莫尼尔(Germaine Mounier)和帕拉斯基維耶斯科(Théodore Paraskivesco)两位教授后,塔霍仍不时回到启蒙老师身边。每当比赛将至,老师都会带他到凡尔赛宫走走,或是一起去林间散步,呼吸新鲜空气。这让塔霍渐渐体会到,其实不只是在键盘上才能练琴,其他许多地方,以及保持身心的健康都有助于琴艺的提高。十九岁那年,塔霍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学院毕业,随后又在竞争激烈的慕尼黑ARD国际音乐比赛中获得第二名。这让儿时曾梦想成为一位魔术师的塔霍彻底决定以钢琴为业。现在,他不断通过十指的“魔力”在琴键上唤起乐曲的生命力,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与“魔术师”这个理想似乎还真有些不谋而合。

只是很快这个刚刚开启职业演奏生涯的年轻人就经历了一段迷茫的时期。离开学校后,塔霍没有跟随其他老师学习,他的音乐会合约屈指可数,唱片公司对他也不是很感兴趣。不过,正是这段艰难的时光,让他学会如何成为自己的老师。同时,这也是他拓展音乐视野的关键阶段,也就是从那时开始,他开始与一些志同道合者合作演奏室内乐作品,以此来了解许多在学校时从未接触过的曲目。

佳片层出不穷

2001年,塔霍录制的一张法国作曲家拉莫的键盘作品专辑为他的事业带来了转机。拉莫的一些作品,虽为法国钢琴家卡扎德絮、马歇尔·梅耶以及俄罗斯钢琴家吉列尔斯等老一代大师所喜爱,但由于这些作品原本是为大键琴而作,当乐坛掀起一阵“复古风”后,就渐渐消失在钢琴音乐会中。自从塔霍通过梅耶的录音走进拉莫的世界后,便无法停止对这位作曲家的热爱,他并不认为这些作品仅仅是大键琴演奏家们的“专利”。他以细腻的风格和独特的品位,在拉莫、自己与当代听众间连起一条交流的纽带。在表现出作品极其优美的歌唱性的同时,塔霍也为音乐注入了清新的气息。这张继承了丰富而伟大的法国钢琴音乐传统的唱片,成了他为公众所知的一张“名片”,令他在乐坛大放异彩。

很快,塔霍的巴洛克情结在库普兰和斯卡拉蒂的音乐中得以成功延续,他又从中寻得诸多不同于今日的美学和音乐观。据他所言,在录完拉莫唱片的第二天,他就自然而然地想弹库普兰。此后,库普兰的《嘀嗒钟》成为了他每次音乐会返场时的必弹曲目。若干年后,他以这首乐曲为核心,从库普兰为大键琴所作的一系列作品中挑出十九首最富有钢琴性格的乐曲,灌录成了唱片。作为一位钻研巴洛克音乐的专家,塔霍能让这些作品在钢琴上获得极佳的诠释。他认为库普兰虽是巴洛克时期的作曲家,其音乐所呈现的色彩却非常现代。他指尖的库普兰,有优雅的诗意、活泼的舞蹈,亦有低声的细语,情绪丰富生动。那鲜活亮丽的音色、明快流畅的律动,更让音乐折射出如水晶般的多彩光芒。这份录音也将塔霍的音乐事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较之拉莫与库普兰,斯卡拉蒂对于键盘演奏的要求更多也更高。如果说前两位作曲家在各自的音乐中更多凸显出美与趣味,那么斯卡拉蒂的奏鸣曲除了这些,还给予了诠释者更大的空间,要求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塔霍在他的《斯卡拉蒂奏鸣曲集》中排出一套快慢相间的曲目。面对抒情的奏鸣曲,他通过尽可能丰富的音色与表情处理,让音乐充满静谧的安详和诗意的美感。而他演奏的那些灵巧轻盈的奏鸣曲则充满戏剧效果,从中我们不仅能听到他在键盘上再现出犹如吉他的和弦组合、空弦声响、拍打音箱般的音效,也仿佛感受到了木笛、花鼓、圆号、琉特琴等乐器轮番上阵的效果,好不热闹。不同于霍洛维茨的敏感,也有别于哈斯姬尔的古朴,塔霍让这些古意盎然的作品焕发出属于这个时代的新声。

如此深刻的巴洛克情结,让塔霍总能从一些作曲家身上找到与拉莫和库普兰的联系,而他在巴洛克时期之外的那些核心曲目,无论是肖邦还是拉威尔,也都未偏离库普兰这条主轴。尤其是塔霍自幼喜爱的肖邦,在他看来这位音乐家在触键、指法、左手的运用、分解和弦等方面都与库普兰相似。肖邦与塔霍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密切,每當塔霍可以选择练习的曲目时,随手拿起的一定是肖邦的乐谱。他曾表示:“与很多人第一次见面时,我喜欢拿肖邦作为一个拉近彼此距离的话题。”这在他与听众之间,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不少爱乐者最初便是通过塔霍的一张《肖邦的私密日记》与他初识。此前,他录制的肖邦《前奏曲》与《圆舞曲》两张专辑已让他赢得法国“金音叉”大奖。在《肖邦的私密日记》这张收录叙事曲、幻想曲、玛祖卡、夜曲、即兴曲等多种体裁的唱片中,塔霍毫无保留地道出自己对肖邦的一往情深。他坦言,自己在肖邦的作品演奏诠释方面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以拉赫玛尼诺夫、佩拉穆特等前辈大师为代表的浪漫主义演奏风格的影响。通过他的触键、踏板、歌唱性的风格,以及对旋律和速度的雕琢等,我们也不难寻见他对浪漫主义传统的继承。就像他的断句是非常典型的法式作风一样,对于弹性速度的运用他也并不强调标新立异。只是相比前辈,他在这里的情感流露像是被裹上了一件理性的外衣,音乐中的情绪再强,都会被他以理性的结构主导。那是有所取舍的奔放,而非在酒酣耳热或满怀伤感时的絮语。这样的肖邦,听似有些平铺直叙,却又健康、自然。如此风格,或许依旧源自塔霍的那份巴洛克情结。

将钢琴“请出家门”

这些年,塔霍一直都以敏锐而独到的眼光在浩瀚的钢琴作品中挑选适合自己的曲目,而那富有个性的演释,也让他在同行中显得格外耀眼,不仅唱片屡获佳绩,世界各地的演出邀约也不断涌来。然而,正是这样一位事业如日中天的音乐家,现在居住的家中却没有一架钢琴。早在十多年前,塔霍便将自己的钢琴请出家门。对此他解释道:“有钢琴在侧,我每分每秒都忍不住想触碰它,无法过正常人的生活。”

为了将自己从中“解救”出来,有很长一段时间,塔霍选择了一种“游牧民族”式的练琴方式。他常随身携带着一串不同朋友家的钥匙,通常会在登门练琴的前一天与朋友预约。当他去练琴时,主人便会体贴地暂时消失,为他提供更安静的空间。显然,塔霍很享受如此独特的方式,这不仅能让他在练琴时与平日习惯的私人生活环境完全隔绝,且不同的钢琴和地点也总能给他带去不同的想象,而有时更因练琴地点与练习作品间的某些联系,瞬间拉近了他与音乐的距离。譬如,当弹奏肖邦的作品时,塔霍就尽量“打扰”他住在巴黎第九区的朋友,因为那儿曾是肖邦在巴黎的落脚点,住过的房子多达二十多处。“每当我弹奏时,就会想象肖邦走在附近的情景,顿时感觉特别亲近。”塔霍如是说。

几年前,在迈克尔·哈内克执导的影片《爱》中,塔霍首次“触电”,本色出演片中乔治与安妮这对退休音乐教授夫妇的学生亚历山大一角。尽管他在其中的戏份不过八分钟,但随着影片先后摘获戛纳国际电影节的最高荣誉——金棕榈奖以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塔霍帅气的形象与优雅的气质更为大众所知,走在街上不时会被人认出。他的琴声,也始终伴随着这部音乐题材的影片,舒伯特、贝多芬和布索尼改编的巴赫作品成为该片重要的组成部分。这些都是塔霍与哈内克共同商定的结果。其中尤以舒伯特的乐曲和故事的过往有着密切联系,有一种失落的天堂般的感觉。只是对于导演而言,静谧有时比声音更重要,所以观众在影片中很难听到完整的演奏。不过,较之这次“触电”的经历,塔霍仍希望大家能从音乐中去认识自己,因为那才是真正的他。

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堪称键盘艺术史上的一座里程碑,令钢琴家们望而生畏,但塔霍却对它心向往之,视其为自己的“人生之曲”。在经过了漫长的准备,甚至为此停止九个月的公演后,他终于将自己对这部杰作的感悟呈现在音乐会和唱片中。在塔霍的演奏中,我们不难感受到,他始终以一份虚怀若谷的态度在寻找与巴赫音乐间的共鸣,这也令他的诠释既注重作品本身严谨的结构,又不时闪现出即兴的灵光,在理性和感性间实现了完美的平衡。不过,即便如此,塔霍仍感叹每次演奏完这部作品后都会有新的发现,觉得自己到了一个新阶段,但下一场演出又是另一个阶段,永无止境。“《哥德堡变奏曲》改变了我。以前我总希望能够尽可能多地弹些作品,把所有想弹的乐曲都弹了,直到学习了《哥德堡变奏曲》之后,我明白了专注于少数作品,把生命全然灌注其中,或许是更令人满足的事。”如今的塔霍,正向着他艺术生涯中又一个全新的高峰攀登。

猜你喜欢
拉莫普兰肖邦
蓝色的海豚岛(四)
“钢琴诗人”肖邦
Island of the Blue Dolphins ( IV )蓝色的海豚岛(四)
论肖邦《第二叙事曲》(Op.38)的叙事、形式与风格
肖邦
丙戊酸镁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治疗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的对照研究
西酞普兰在紧张性头痛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艾司西酞普兰与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效果比较
肖邦故园,在谁的心里——我对《肖邦故园》教学的一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