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分层教学

2019-10-21 06:45刘昕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分层个性化初中数学

刘昕

摘  要:新课标的素质教育应运而生,然而在数学教育中,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教育理念,即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分层教学就是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他们的智力水平、视为发展水平、认知接收能力水平等方面差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用适宜的教学形式,实现因材施教。教师要引导不同乘次的学生制定符合自己实际的学习目标,且应根据具体情况适时对教学方法做调整,确保教学切实可行,确保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中数学;分层;个性化

分层教学是初中数学一个特别重要的教育理念,教师在教授同一教学内容的时候,对同一个班级里不同接收能力水平和知识认知水平的学分分以相应的优、中、差三个层次的教学广度和深度进行授课。采用不同的形式,制造各种机会,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自己所在层次里学到知识,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原来的知识储备上学有所得,全方位共同发展进步。

一、对于学生要进行分层

学生的具体情况由教师掌握,对学生的分层也由教师来掌握,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性,防止差等学生产生自卑心理,优等学生产生骄傲心理,尽量保护低等生的自尊心,采用隐形分层法,保护了学生的尊严,使学生放下了思想的包袱,扫除了心理障碍,从而轻装上阵,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教师,不是对全班学生分完成就结束了,这个分层的结构也不是永久不变的,管理是动态的,要随时关注学生层次的变化和心理的变化,积极鼓励低层次学生向高层级学生进取,不断进步,培养学生思有所进、不争上游的精神。

二、数学教学目标的分层制定

对学生进行分层后,接下来就是对教学的目标进行分层,确定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协调的分层教学目标。教师的应该积极、主动引起、激发和启发学生一系列的潜在发展能力,不能只停留在学生现有发展水平,也就是第一发展区。要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己的努力去完成对于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来说更高层次的知识水平。教学目标分层又可以分为长期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章节的教学目标,根据实际情况,对低层次的学生要多鼓励,采用起点低,补短板,拉着走的基础性的教学目标;对于中等层次的学生采取多练习,小步走,多巩固,不断进步的提高性教学目标;对于高层次的学生要采取促能力,促主动性,引导自主学习,多变化的发展教学目标。基础性的教学内容是每个学生都必须要面对并且是可以完成的,是达到教学目标最基本的要求,而提高性教学目标就是完成教学大纲中的教学要求,发展性目标是超过大纲要求的目标,供优等学生选择,更上一层楼。教学分层较明显,以学生层次差为教育资源,努力创设一种合作学习的氛围。利用高层学生的问答、小结、归纳、辅导为低层学生开拓思路、取长补短,从而取得全员进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初中数学课题教学应根据不同等级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制定的教学目标,对课本内容作出相应的调整和设计,注意内容的难度和坡度,以适应各层次学生的水平。例如初二代数例题,分解多项式4(x-y)2-9(x+y)2,而针对于C、B层次的同学而言,对于这样的代数例题相对比较有难度,对于题目的理解相对比较薄弱。倘若把此等例题分解成三个问题请去解答,其问题层次就会相对分明了,比如可以分解成:(1)x?-4y?;(2)4x?-9y?;(3)4(x-y)?-9(x+y)?。這样的方程式就会显得此吃很分明,同时可以鼓励A、B、C各层次的学生能够熟练掌握相关的知识点。

三、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课堂的实际运用

(一)课堂教学方式分层

在对于初中数学的教学课堂上多让A层学生对于课堂上所例举的习题进行探讨分析,并在其老师的辅助下,或者自己的独立思考下给出相应的答案,以及不同的学生给出的不同解答提成自己的观点,从而更好的培养学生在解题思维上的灵活性,同时在思考问题上更具创新能力。而对于B、C层级的学生而言,教师除了在课堂上让其产生互动外,在每个知识点都应该对其进行详细讲解,并给出相对应的例题让他们尝试着去解答。

(二)对于练习题目进行分层

对于不同层级的学生进行分层练习,这是对于分层教学的核心观念,分层练习对于各层次学生而言都是一种强化作用,对于在分层练习中各层次学生所展现的优点或者弊端都可以很直接的进行矫正及反馈,从而提高了各层次学生在初中数学的整体学习状况。在对于课堂分层练习的发展训练中,教师要极力完善在课前的备课方案,并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教材内容的实际知识点来对课堂教学进行编排,并通过在教材中所例举的练习体进行分组,或者重新寻找习题进行编组,寻找适合三个层次学生的练习题。

(三)课后作业进行分层布置

学生的课后练习作业可以反映出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也能反映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所接受知识的方式的不同性。故而,对于学生的课后作业应该进行分层式布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于不同层次的课后作用,包括对于作业的数量以及难度上都要有所标准。这样才能让学生都能在课后作业上得以加强。对于A层次的学生可以做一些基础类型题目,灵活度相对较高的综合性习题;针对于B层次学生而言,以难度系数偏上,习题量级偏少为宜;而对于C层次学生可以以简单基础性习题为主,习题数量稍微多一些为佳。通过不同层次来对学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成绩。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对于分层教学的实际应用中,老师可以结合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创新思维,改变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传统观念,提升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整体教学。分层教学主要针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共同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分层教学来调动所有学生对于初中数学的积极性及主动性。对于学生分层教学来提高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而提升全体学生整体的教学质量。通过分层教学不仅在教学模式上实现创新,同时也对学生、教师的教学效果负责。

参考文献:

[1]全先顺.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教学模式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7,87(6):19-20.

[2]李华钢.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J].时代教育,2018,87(14):78-79.

猜你喜欢
分层个性化初中数学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基于分层教学下的高中数学“让学”策略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分层的FCM算法在医学图像分割中的应用
基于“学为中心”的分层作业的设计与思考
例谈数学教学中的“顿悟”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创建策略
学案式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培养团精神,开展合作学习
同桌宝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