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019-10-21 06:45王艳娥
学习周报·教与学 2019年48期
关键词: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王艳娥

摘  要:小学的数学知识是抽象的,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着跳跃性。因此,学生在学习时难以形成系统的思考体系,特别是一部分抽象的知识和学生已经形成的知识体系冲突,对学生的思考能力的发展产生影响。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将数学教材的知识转换成学生能够理解的语言,联系学生的认知,逐渐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本文结合教师自身教学经验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行全面的论述与探讨,以期望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对策与问题分析

在小学数学教学开展中,教师需要对于学生的个人差异表现出足够的尊重,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和表现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維能力。由于小学的数学知识的抽象性和特殊性,教师应该重点培育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数学文本知识的跳跃性、学科知识的结构性以及学生的差异等内容,都与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关联。因此,小学的数学教师在知识转换过程中,重视给许多学生提供思维空间,从而在学生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出良好的思维方式。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也能够充分地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水平,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的有效学习与进步。

一、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现状

(一)数学知识抽象不利于学生思维形成

对于一般情况而言,小学数学的文本知识都具有跳跃性和简洁的特点。但是小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的影响,思维模式很难跟上文本知识教材的内容,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敬畏的心理,在学习时比较有抵触。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以教材中的文本知识为基础,用尽可能多的简单语言来表达想要叙述的知识,从而为学生整理思维的时间和空间。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时,只用教材来解释,学生在思维上很难理解,学生的思维被打乱了,只能通过死记硬背来主观上很难理解真正的用法。因此,教师可以举几个形象的例子,举例说明乘法的原理和使用,从而使学生真正理解知识点。

(二)教学内容难以符合学生认知

小学数学的知识阐述较为简洁同时且具备将强的跳跃性、抽象性等各种特点,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非常丰富,而且储量很多为特点。但是,小学生的认知能力被忽视,学生的学习效率不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在教材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适当补充教材中的知识,在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对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展,提高数学教材与学生认知水平的统一与平衡。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三)无法形成系统化学习

在小学数学教学阶段,学生们必须掌握的知识很多,数学教材总共有十二本,这些教材中往往都是有几个复杂的内容。而且,由于一部分教材对于当前学生的思维模式是难以理解的,所以教师在课程中很难将知识与学生的思维相结合。同时,一些教师仍然使用传统的教育方法进行教育,这种传统的教育方式忽视了学生的地位,造成学生们无法理解数学知识,旧知识和新知识的融合,由于学生的数学认知结构缺乏系统,学生们难以主观地构建科学的数学系统,对培养学生正确的数学思维有所影响。

二、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教材内容整合,实现学生思维发散

在小学的数学课程开展过程中,应当重视对于教材的合理利用,把数学教材的理论知识转换成教学的具体内容,同时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技能。在小学阶段的学生对认知能力、思维方式、学习方法等能力的把握比较差,所以教师以此为出发点,进行正确的指导和调整,在为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考发散。教师在充分利用教材的过程中,首先在准备阶段,根据本组学生的学习特点,在结合教学知识的基础上,整理并科学地设计需要授课的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例如,在《长方体》此节的讲义中,教师可以在授课前预先准备生活中的长方体的物体的图像,让学生们可以初步认识生活中的长方体。然后,给学生们提供发言机会,说出自己生活的长方体物品,引导学生们考虑长方体的性质,是否可以用其他的形状来代替,也显示了学生们的思考方向,学生们的思考能力可以发散。而且,学生们在思考过程中,有助于掌握必要的学习知识。

(二)针对学生水平,构建数学学习体系

由于在小学的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中,还能刺激学生们的思维能力,教师以学生们思维的特点为基础,对小学的数学教育结构更加完善。只有这样的方式,学生才能理解数学的基本知识,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例如,在小学数学部分授课中,由于教材编制的特征,对于《分数乘法》的正式授课中还有几个课时的距离,所以教师在授课前,在一定程度上回顾之前学习的分数乘法,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可以在知识中建立一定的知识体系。可以进一步刺激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小学数学教育质量,提高学生们的教学效果。

(三)培养独立思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小学数学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时,必须从教材中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在“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耐心解答,用多种方法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不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这个持续提问、问答、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只是一位领导者,学生才是实践者和真正的参与者。最重要的是,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将抽象的变化转化为视觉的和认知的知识和物体,从而逐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程的开展中,教师必须对于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基于充分的尊重,积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根据现阶段小学数学情况的不同,我国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一现象的存在阻碍了小学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小学数学教育的质量,要加强学生们思维能力的构建,就必须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断地学习创新的教学方法,关注学生们思维能力的提高。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下自身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颖奇.真知灼见源于多思善疑——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19):59.

[2]王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问题与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2-123.

猜你喜欢
思维能力小学数学
一题多变,提高思维能力
培养思维能力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