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创客式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

2019-10-21 08:49李先跃
高教学刊 2019年17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能力

李先跃

摘  要:创客式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模式和方法。高校可以运用创客式教育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观念、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视角、创业热情和创业信心;通过开启“+创业实践”模式培养学生创业策划、经营管理、市场把控、信息运用等方面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创客式教育;创新创业能力;创客意识;创客能力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7-0035-03

Abstracts: Maker-style education is an effective model and method for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awareness and ability of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can use the maker-style education to build an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system, cultivate students'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concepts, innovative thinking,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entrepreneurial perspective, entrepreneurial enthusiasm and entrepreneurial confidence; through the "+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model to cultivate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planning, management,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in market control and information utilization.

Keywords: maker-style education; entrepreneurship; consciousness of innovation; ability of innovation

“创客”原意是指具有创新精神的人群,他们具有创新思维,且擅于运用新技术和互联网把自己的创意变成现实。创客式教育源于“创客运动”,是指将创客教育的理念和模式运用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强调在真实情景中手脑并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模仿中探索、研究中创造,逐步达到提升动手实践能力、发展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目标[1]。创客式教育传承了体验教育、项目教学、创新教育等,是一种基于团队协作和学生深度参与的自主学习模式[2],它注重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合作、探究与分享,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3],这与高校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着力点完全契合。创客式教育可以成为高校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模式和方法。

高校开展创客式教育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培养学生的“创客意识”,这是思想层面的教育。通过创新创业课程的学习、学校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和创业氛围的营造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视角、创业热情和创业信心。二是要培养学生的“创客能力”,这是动手实战能力的培养。主要包括创业策划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把控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关系协调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等,通过各种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创新、探索、合作、创造的实践能力。

一、培养学生创客意识,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目前,根据国家相关要求,绝大多数高等院校开设了创新创业课程,但多数也仅局限于这几门课程,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培养缺乏整体谋划, 创新创业教育仍流于形式者多,真正注重实效者少。从创客培养视角来看,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不是单靠开设几门创新创业课程能培养出来的,建议高校首先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通过课程学习、观念培养、活动刺激多环节、多角度培养学生的创客意识。

(一)思想教育转变学生创新创业观念

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要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思想教育融合在一起,引导学生打破传统的就业观念,树立新时代的就业观。大学生创业不是找不到工作的无奈之举,而是有理想、有抱负的有志青年之举。毕业后不一定非得留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不一定非要找一家大公司做白领,自主创业开办一家小店也是不错的选择,回到小县城、小乡镇的创业机会会更多。学校可以通过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等相关课程的教学及辅导员、班主任、任课教师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让学生在校期间就逐步摒弃陈旧的求职就业观念,实现以创新、创业实现就业的思想超越。

(二)创新课教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业教育离不开创新思维,很多的创业灵感和创业机会来源于创新思维。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是在人文素质课、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中,注重采用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自主思考、主动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二是开设专门的创新课程如《大学生创新基础》、《创新思维与方法》、《TRIZ创新方法》等课程系统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思路、创新的技巧,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三)创业课教学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倾向。创业意识是大学生创业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它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是否会创业。创业意识的形成来源于人的内在创业需要,当创业需要上升为创业动机时,就会形成心理动力,激发创业者的创业行动。创业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一环。学生的创业意识可通过专门的创业课程教学来培养,循序渐进地开设相关课程如《大学生创业基础》、《网络创业理论与实践》、《商业计划书制作》、《创業管理实战》等。让学生了解创业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创业的手段和途径、创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各地政府对大学生创业的支持政策、创业的基本操作流程和规范,增强其创业的市场意识、法制意识、风险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国际化意识等[4]。

(四)专业课教学培养学生创业视角

创业视角即创新思维的切入点、创业项目的灵感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要有紧跟行业发展的新思维、新灵感、新创意。这些可以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来培育。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一方面培养学生专业基本理论和专业技能,为创业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另一方面要将创新创业理念融入课程教学中,可引入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广泛开展启发式、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缜密思维、创新立意的创业视角。

(五)双创大赛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

多数学生和家长认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迫于就业压力的无奈之举,实在找不到工作才被迫去创业,持有这种观念的学生很难有创业的热情,当然也不会在意自己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学校可以通过举办创业讲座、邀请创业成功校友回校进行经验分享、举办校园创新设计大赛、参加校外各种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来营造崇尚创新、勇于创业的校园氛围,通过校园广播、文化墙宣传、专题创新创业活动等方式来广泛宣传创新创业,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学生有了热情就会主动去学习创新创业的相关知识、主动思考、重视自己创新创业能力的提高。

(六)创业信息输送增强学生创业信心

在人们传统的观念里认为创业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情,特别对于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学生而言,创业启动资金的缺乏是其打消创业念头的主要影响因素,加上缺乏社会经验,大多数学生对自主创业缺乏信心。党的十九大以后,国家高度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各地政府也相继出台了很多鼓励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果把这些政策及时输送给学生,势必会大大增强其创业的信心。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校园网、校园广播站等途径,定期向全校学生推送就业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二、培养学生创客能力,开启“+创业实践”培养模式

如果说创客意识的培养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车轮,那么创客能力的培养则是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车轴,二者紧密结合,共同推动车厢向前。目前,多数高校只开设了少量的创业理论课程,几乎没有相关的实践教学或实践训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普遍偏低,学生想要真正创业困难重重。创客式教育强调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学校应积极探索增加学生创业实践机会的新途径,开启“+创业实践”的模式让学生在创业实践中增长见识、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业策划能力

高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创新创意大赛、创业策划大赛、企业创新方法大赛等赛项,让学生通过参与大赛,拓展创新思维,掌握项目策划的流程和策划方法,掌握创业项目计划书的撰写,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创业策划能力。同时,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省市、国家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通过大赛展示自己的项目策划,也有可能找到合适的投资者,为项目的真正实施解决资金问题。

(二)勤工助学+创业实践,培养学生经营管理能力

高校可借助勤工助学、学生社团等形式开展创业实践教育,让学生真正体验创业的过程,积累创业经验。如有些高校组织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开办菜鸟驿站、食品专业学生开办面包房等,既为师生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专业实践技能,又在经营过程中掌握了企业运营的基本流程,锻炼了组织管理能力,积累了创业的经验。

(三)工作室+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市场把控能力

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积累最终要通过创业来进行检验,真正的企业是市场中的企业,需要创业者具有较强的市场把控能力、关系协调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高校可以设立“工作室”,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寻找项目、自主组建团队、自主开展经营和管理,在此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敏锐的市场信息捕捉能力及与政府、企业之间的关系协调能力,掌握企业开办的运作流程,学会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四)互联网+创业实践,培养学生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能化技术的广泛运用,“互联网+”也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也成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的普遍使用,“互联网+”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新引擎,为学生创业提供了新的机会。学校可以指导学生利用互联网进行创业实践,既培养了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互联网创业的策划、组织、管理能力,一举多得。

三、创客式教育开展的保障措施

(一)培养专业教师的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

不同的专业面向的行业不同,其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要求也不相同。大学生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需要根据不同的专业领域进行专业性的培养,这就需要各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思维,熟知本专业的创业视角、创业项目的具体流程和操作规范,能够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开创创业项目,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所以,学校首先要加强对专业课教师的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可以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各种创新创业培训和学术研讨会议,鼓励支持专业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创业,为专业教师提供与优秀创业者的沟通交流机会,分批安排专业教师赴优秀企业挂职锻炼,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型研究等方式加强对专业教师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指导能力的培养。

(二)邀请成功企业家指导培训创业实践

校园与“商海”犹如理想与现实,它们之间存在着巨大的距离。校内教师大多缺乏创业的实践经验,有的只是理论学习和企业见习得来的创业经验,非常有限。要想培养优秀的创业者,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需要聘请成功的企业家担任兼职教师或客座教授,为在校学生提供创业指导和培训,将成功企业家宝贵的创业经验分享给学生,可以为他们创业提供借鉴,让他们在创业途中少走弯路。

(三)政、企、校联动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条件

目前,高校在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过程中,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如何解决学生创业启动资金问题。这需要学校、政府、企业三方联动,提供适宜的创业环境、资源和机会,共同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营造有利的氛围和环境。政府可以出台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如降低企业注册资金、免征企业所得税、低息或免息贷款、免费宣傳、免费培训等,切实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支持。学校可以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场地、设备和专项资金,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同时学校还需加强创业风险意识教育,让学生理性了解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和风险规避能力。

(四)关注学生多元成长,实行多元化评价

创客式教育把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放在首位,注重创造性思维、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表现等方面的综合素质。传统的评价方式只是把学生对固定知识的接受程度作为评价要素,忽略了学生在创新、探索等方面的发展。而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人际沟通、组织协调、团队协作、创新创意等社会能力,需要教师深入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后才能对其进行评价,这个评价是一个长期的、多方面的过程性评价。通过多元化评价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指导、合作,促进学生多元发展,提高学生创新创意等方面的综合素质。

总之,创客式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有效模式和方法,高校可以充分运用创客式教育有效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晓兵,冀婧岩.创客式教育教学实践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22):78-80.

[2]卢海燕.“创客式教育+SPOC”模式下大学英语校本课程的设计[J].现代教育技术,2017(3):93-98.

[3]王佑镁,钱凯丽,等.触摸真实的学习:迈向一种新的创客教育文化——国内外创客教育研究述评[J].电化教育研究,2017(2):34-43.

[4]江英.基于创新的大学生创业意识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4(11):125-12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能力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独立性能力培养的几点探讨
试论高校如何加强当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培育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浅谈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现状及培养途径
校园环境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与高校知识产权普及教育
关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思考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创新创业能力提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
基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会计仿真实践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