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校企合作的“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究

2019-10-21 07:27朱国海冯爽爽王颐
锦绣·上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朱国海 冯爽爽 王颐

摘 要:本文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为例,统筹协调,以教学改革为基石,优化结构,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深化校企合作协同育人。"3+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和实践研究,通过进一步健全校企合作体系,来切实稳固就业创业质量和提升育人实效。

关键词:校企合作;人才培养;协同育人

如今,我国人才的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在结构、质量、水平上还不能完全适应。国办强化政策引导,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适应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1]。“3+1”人才培养模式是校企合作体系中的具体形式之一,学校通过和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根据社会以及市场的实际需求,来讨论并确定人才培养方案和相关教学计划,使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得到充分的利用,以弥补当前教育存在的不足。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始终坚持走内涵式发展的道路,统筹协调,不断深化校企合作;优化结构,推协同育人体系。

为了更好地提高育人质量,学院自成立以来,以培养人才为初心,以社会需求为指引,优化人才培育结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抱朴守真、实干担当,长期探索“3+1”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方面深入实践。这些年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学生高质量就业,单位用人满意度高,学院就业率位居前列,多次被学校评为“就业先进单位”,在社会和用人企业以及学生家长中反响良好。

一、“3+1”人才培养模式的理念

“要提高实践教学比重,完善科教融合、校企联合等协同育人模式,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2]。”学院为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创造高等院校与软件企业共同合作培养应用型创新型软件人才的良好环境与条件,根据社会需求,先后在北京和深圳建立两个实践基地,实行“3+1”的人才培养模式[3],简单来说就是前3年在学校学习,最后1年到基地学习。具体来说,本科学生大一至大三的3年,即前6个学期根据学院专业教学计划,在学校完成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及其上机实训等教学安排,并且掌握一定的软件开发技能。为增强毕业生危机意识和责任意识,尽早尽快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迎合企业秋季招聘“黄金期”,即在每年的暑假(一般是每年的7月份),前往北京或深圳人才实训基地,由具有丰富“实战”经验的企业工程师对学生实行3个月的职业技能强化训练;在实训结束后,推荐学生至人才需求单位顶岗实习,进行社会和行业适应能力的综合性实践训练。通过资深工程师和研究员系统化的引导和帮助,在毕业实习或实训的过程中,完成更高质量的毕业设计。

二、“3+1”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

从大一开学入校直至大四毕业离开,软件学子是否能够成功适应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对学院的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模式创新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学院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完善协同育人機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成长成才需要,对专业方向进行不断研究和探索。

软件学院适应国家经济结构战略调整的要求和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面向物联网工程领域的国际前沿,注重理论知识体系架构的同时,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受到系统设计、技术开发、科学研究和技术管理的基本训练,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系统扎实地掌握基本理论和实践技能,具有在互联网及相关领域从事科学研究、教育、开发以及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宽口径复合型人才[4]。学院形成了“专业知识-校企合作-专业技能-专业素质”四位一体的新型教学模式,更加重视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根据社会企业的需要,进行接轨的实习训练,不再仅仅是停留在对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慢慢地过去一如既往“会考试,但不会敲代码”的教学模式,巩固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并结合时代和社会需要,完善了具有专业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院开设了软件工程专业和物联网工程专业[5]。软件工程开设的专业方向有: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移动互联技术、嵌入式软件技术、英语、会计、金融和大数据应用。

软件工程(软件开发与项目管理方向)

课程设置: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高级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原理及汇编语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等。

软件工程(移动互联技术方向)

课程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语言程序设计、算法分析与设计、移动开发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软件工程、操作系统等。

软件工程(嵌入式软件技术方向)

课程设置: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嵌入式系统开发与设计、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嵌入式操作系统编程、高级程序设计、计算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其编程等。

软件工程(大数据技术与应用方向)

课程设置: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测试技术、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技术、可视化建模与UML、算法分析与设计、软件项目管理等。

软件工程专业(英语)方向

课程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软件工程、软件测试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计算机原理及汇编语言、软件工程、JAVA程序设计英语口语、英语听力、英语阅读、综合英语、高级英语、科技英语、高级英语口语等。

软件工程专业(金融)方向

课程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工程、高级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原理及汇编语言、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货币银行学、西方经济学、会计学、证券投资学、金融工程等。

软件工程专业(会计)方向

课程设置: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及应用、Java程序设计、软件测试技术、软件工程、高级程序设计、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原理及汇编语言、税法、中级财务会计、财务管理、会计电算化、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等。

物联网工程专业

课程设置:大学英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数据结构、C语言程序设计、数字逻辑、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信号处理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导论、射频识别技术、计算机网络、Zigbee协议及应用、模拟电路、数字信号处理、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无线通信原理、无线传感器网络等。

三、“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

(一)以学生兴趣为起点,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夯实专业基础

重视人才培养工作,要以学生的兴趣为起点。学院将创新创业工作作为课堂教学、校园文化、社会实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抓手,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让他们喜欢上代码,以解决BUG为乐趣。在学校期间,无法开展日常性的实习,所以在学校就需营造一种“实战”的氛围和环境,让学生有地方去实践,去“练手”。作为当代大学生,要敢于有梦,勤于追梦,勇于圆梦,学校要为他们“猿”梦保驾护航,不断提升本科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形成“互联网+”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成立专业工作室,并配有知识渊博、技能扎实的指导老师,定期开展学习交流和技能培训,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为了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除了成立专业特色工作室外,还应以比赛为载体,让学生学有所“战”、“战”有所练、练有所验。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推荐学生参加不同等级的软件专业技能大赛。学院坚持每年举办一届软件创新设计大赛,组织开展好科技“月月评”,做到了人人有代码,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成绩,年年创新高;与此同时,也形成了学生做“项目有动力、作品交流有平台、好作品有奖励”良好氛围。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稳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育人实效

在互联网和大数据时代,软件工程专业的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依旧需学校继续深入挖掘就业新潜力,大力拓宽就业新渠道,精准把握社会各类所需和企业各种所求。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都是值得思考和研究的主要问题。在“3+1”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开展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想要培养更多应用型、创新型大学生,需要遵循学生成长规律,根据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来设置课程内容和布置实训安排,做到做好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打造出一种“学校培养的”和“社会想要的”相融合的任务型课程教学模式,确保学生就业创业质量。

要正确认识中国和社会发展大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促进计算机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有机结合,完善“互联网+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快信息数据的整合,积极筹建数据中心。大力推进教学体系和学习内容以及实践架构等各个阶段的教育教学的综合改革创新,深入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机制。在基础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大力提倡和深入学习工匠精神,理论知识和动手实践相融合,鼓励勤学多练,采用“启发-探究-讨论-参与-实践”五位一体的方法,避免“眼高手低和高分低能”的情况,提升协同育人实效。

(三)以教学改革为基石,完善校企合作体系,健全保障机制

如今,校企合作模式已经成为国家和社会以及学校关注的重点之一,但高校仅有浅层次的理解来开展简单的施行,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本科教育教学改革,要继续巩固和发展“学校-学院-企业”三级联动,以教学改革为基石,坚持“以本为本”,落实“四个回归”,组织实施卓越IT人才培养计划,深层次、多方位提高本科人才培养质量。

另外还需要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专业设置,创新实践过程和教学管理。坚定不移地走“学校企业合作”、“产教融合”、“联合创新”的路子,扎实推进校地、校所、校企育人合作,建设产教融合基地,吸纳更多优质企业工程师资源,构建“自主创新实验-职业技能实践-创新创业毕设”等多融合、多层次、多方位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体系,为从学生入学到就业离校实现“一‘码当先”、“万‘码奔腾”全程的实践引导。

在开展教学改革的同时,需要健全对实践基地的保障机制。一是要加强组织领导,学院班子高度重视,派驻专职辅导员到基地参与工作;二是要完善规章制度,根據实际情况制定并出台具体的制度和文件,保证每一项工作有章可依;三是要设立专项经费,加强基础设置建设,进一步改善基地生活、学习条件;四是要建立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建立学生就业创业信息跟踪系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接受社会监督;五是要营造就业创业文化氛围,积极邀请行业专家、实战“大神”、企业“牛人”以及优秀校友走进学校、走到实践基地、走向学生,举办讲座,开展就业创业辅导。

四、结语

近年来,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狠抓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大力实施“党建+专业工作室”,以考研为抓手深入推动学风建设,在人才培养中以人才培养质量为追求、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为方向、以市场对软件类企业人才需求为目标全面贯彻“以本为本”理念,不断提升本科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学院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的应用型创和新型新人才,学院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一直位居学校前列,有一大批学生进入了阿里、京东、新浪、网易、百度、小米等业内知名企业就业。总之,校企合作“3+1”人才培养模式能够将学校和企业的资源进行融合,有效提高教育教学成效和人才培养的质量,对促进学校内涵建设、转型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晓轩.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现路径探索[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18,1(05):1-3.

[2]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国政府网[EB/OL].[2019/4/16].http://www.gov.cn/xinwen/2017-02/27/content_5182502.htm.

[3]何火娇,杨红云,艾施荣.校企合作培养软件人才创新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08,17(1):138-141.

[4]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办学思路[EB/OL].[2015/4/24].http://ruanjianxy.jxau.edu.cn/

[5]江西农业大学软件学院专业简介[EB/OL].[2019/4/9].http://zhaojiu.jxau.edu.cn/view?id=379

作者简介

朱国海(1980—),男,江西宁都人,哲学硕士,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项目

2018年江西农业大学招生就业专项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猜你喜欢
协同育人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
专业教师与思想政治教师协同育人机制研究
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