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诸城佛造像艺术特点

2019-10-21 13:41胡金娣
锦绣·上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诸城北齐佛像

胡金娣

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自传入中土后,遂与汉文化相融合,成为华夏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美术史、雕塑史上产生了重大影响。那些形象生动、千姿百态的各种造像,充分展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家们的杰出创造力和匠师们的高超雕造技艺。

诸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交通便利,经济文化发达,历史上曾成为佛教文化盛行的地区之一。诸城博物馆陈列的佛造像造型精美,雕刻细腻,集中显示了1400多年前北朝艺术的伟大成就。

上世界八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初出土的诸城的佛造像,以北齐时期的造像最为精美。公元550年,高洋废东魏,在黄河中下游一带建立了北齐政权。北齐境内自始至终都在崇尚佛教,僧尼人数竟达200余万,“劳役金巨万计”,修建佛寺4万余所。故当今各地出土的北朝造像中,以北齐时期的为最多。诸城出土的北齐造像中,以圆雕为主,大者数米,小者盈寸。佛像螺髻较矮,盛行圆领下垂式佛衣。菩萨戴高宝冠或花蔓冠,束贴体裙。各种佩饰丰富多彩。颈部缠绕华丽的串珠项饰,全身披挂网状的璎珞,并施以贴金和彩绘。这批造像较之北方其它地区的造像,其雕造工艺明显精细。除部分早期造像尚体现出北方民族敦厚豪爽和纯朴刚健的粗犷风格外,大部分都是精工细琢。尤其是在圆雕造像中,越是形体较大者,越是雕造细致。不论是薄衣透体的人体造型,还是华丽复杂的服裳佩饰,皆层次分明,刻工纤巧细腻。在塑造人体身姿方面,比例适度,恰到好处。一些造像的体态作宽肩、隆胸、束腰、含腹,有的臀部丰满,下肢修长,准确地刻划了人体各部富有美感的弧线,宛如婷婷玉立的少女身姿。此种绝妙的造型艺术,一改北朝前期造像中庄严肃穆的宗教气氛,增加了写实性的生活气息。2004年,有两件圆雕菩萨像被国家文物局选调赴日本参加国宝展,以其优美的身姿和高超的雕技,征服了观众,被誉为“东方的维纳斯”。在众多的造像中,有4件佛像的服饰较为特殊,所穿袈裟的前后左右绘有方格图案。彩绘保存较好的方格内,可见有佛、菩萨、供养人、须弥山、飞天、鲜花等画面。经考证,这就是北朝造像中罕见的“卢舍那法界人中像”。以前学术界认为,在中国境内卢舍那佛出现于隋唐时期。诸城这批造像的发现,为印证中国在北朝晚期已存在对卢舍那佛的膜拜,增添了新的实物例证。据清乾隆《诸城县志》记,龙兴寺建于唐贞观十三年(639),亦称“石佛寺”。北宋文豪苏轼知密州(治诸城)期间,他在文学作品中多次提及龙兴寺,可见诸城一带对卢舍那佛的膜拜经久不衰。

诸城佛的造像分圆雕、浮雕,以圆雕居多。北魏时期,一般表现为厚重的褒衣薄带式服饰与清瘦体型的结合。东魏时期,服饰变得轻薄贴体,体型开始丰满,反映了北魏至东魏造像风格的演变,北齐时期,佛陀造像高大挺拔,面相丰圆,身着多层佛衣,衣饰复杂,服饰轻薄见体,衣纹简洁,似“曹衣出水”,衬托出宽肩、细腰的体型特征。

诸城背屏式佛造像是以莲花瓣形的背屏来表现佛头顶和身后发出的光芒,多用来作为主佛和菩萨、供养人、飞天和伎乐天的群像组合。背屏式造像多为一佛二菩的三尊像组合。主佛在中央,跣足踏嘉莲,左右有两条龙,翘首吐莲茎、莲叶,形成二胁侍菩萨站立的莲台座。体现出中国化佛教以龙为护法神形象的特点,构图优美匀称,表现了浮雕与线刻技巧的无暇功力。

诸城菩萨造像大多柔姿绰态,含情脉脉,不仅具有时代美的形象,而且具有一定世俗人物的思想感情和生活气息。菩萨造像有圆雕菩萨像和背光佛三尊像中的胁侍菩萨像。北魏至东魏的菩萨造像服饰较为朴素,至北齐,菩萨造像达到了非常繁丽的程度,特别是圆雕菩萨通身佩饰华丽,以繁杂的项饰和网状缨络披挂全身。造像的面部刻画刀法成熟细腻,

我们以卢舍那佛像为例,具体分析诸城佛造像的艺术特点。

卢舍那佛像造于北魏晚期至东魏初年,圆雕。此尊佛头像,头顶高肉髻残缺,头面饰有细密规整的螺髻,发际线呈垂弧状,额际宽平,面相方圆清秀,五官宽大,嘴角上扬含笑,眉毛舒展外扬,丹凤眼和顺亮丽,鼻梁平挺,鼻尖略残,人中深凹,双耳垂阔。完全符合佛像“唇厚、鼻隆、颐丰、挺然有丈夫相”的造型审美标准。特别是下颌正中处的“心”形吉祥痣更增添了大佛像的神秘色彩。

该尊佛头像最震撼人心的是那神秘莫测的微笑神韵。我们仔细观察可以发现整个头像的面部造型颇费心机,首先脸形呈方中带圆的“甲”字型,眉骨线定在整个头部中间二分之一處,运用了绘画造型中孩童脸形的五官定位,这样从整体上决定了面相的端庄而清秀。人的面部表情变化主要体现在口角、眼角与眉宇间,这尊造像大胆运用了舒展外扬的弧线,眉与眼几乎充满了脸际,使整个面部都洋溢着笑意,甚至连螺髻也没放过。眉毛的上弧下弯与嘴唇的下弧上扬相互呼应,形成了佛像微笑的主体变化,俗话说喜上眉梢,佛像在眉梢的处理上非常细微,两眉梢舒展弯曲、虚实有度,几乎与眼角相接,使得眼眉之间、眉宇之间浑然一体,笑姿横溢。眼睛的刻画更为精彩,上眼睑、下眼睑、眼裂、眼白、黑眼珠一一俱全,雕刻细腻入微,富有弹性,特别是凹刻的黑眼珠深邃莫测,像两扇心灵的窗户增添了佛像微笑的神彩。尤其引人注意的是眉头和鼻翼的处理,一般人在笑时眉头是松弛的,只有思考问题时才会眉头一皱计上心来,而该佛像似乎有意在强调眉头间的表情变化和鼻翼的表情变化,这使得佛像的微笑更加丰富了,也更加神秘化了,仿佛在微笑中思考,在思想中微笑。当你目视他的微笑时,你会从佛的微笑中感受到一种神秘的力量,你会抛弃世间一切杂念,好像佛对你、对世间的一切都了如指掌,善与恶仿佛都能被他宽阔的微笑所包容,此时此刻你的心灵已赤裸裸的暴露无遗,难怪有人说:佛的笑意愈看愈深,看久了,最终会看到自己的本来面目,找到一种延展与佛像对望的感动。诚如中央美院金维诺教授指出的:北朝时期的佛教造像风格,是一种兼具优美的外形与人物内心的表现,特别是“在宁静的含笑中,体现形象的内心美。”

诸城佛造像雕塑规仪严谨,重在表现佛的宏严肃穆,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体现了南北朝时期诸城当地的文化特色。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人文价值。

猜你喜欢
诸城北齐佛像
佛像面前的 菩萨
诸城恐龙死亡原因的N种学说
《陆孝昇墓志》考释
实施世行贷款项目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的实践与思考
《龙藏寺碑》艺术风格浅析
北齐文林馆考证及其对北齐文学的贡献
诸城发现纤角龙类新属种化石 获名“诸城坐角龙”
佛像面前的菩萨
北齐长城考
关于佛像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