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世界一流高职背景下智慧图书馆应用研究

2019-10-21 13:23梁荣贤
兰台世界 2019年10期
关键词:馆员一流机器人

摘 要

建设世界一流高职院校是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建设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是实现该战略目标的有效举措。了解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要素、标准及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功能,探寻智慧图书馆服务于世界一流高职建设的契合点和切入点。图书馆可应用大数据分析与挖掘、整合各种技术手段、提升智慧馆员素养、建一流高职资源库等策略,为建设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发挥其巨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世界一流 高职院校 智慧图书馆 应用研究

Abstract Building a world-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is the strategic goal of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uilding a world-level moder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building a number of world-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backbone specialties and forming an internationally competitive personnel training highland are effective measures to achieve this strategic goal. We should understand the key elements and standards of world-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functions of smart libraries, and explore the points of convergence and entry for smart libraries to serve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ibraries can use the strategies of analyzing and excavating big data, integrating various technical means,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smart librarians and building a first-class resource bank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o play a huge role in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world-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Keyword world-cla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mart library; application research

2014年6月,《國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明确提出,“到2020年,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职业院校和骨干专业,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培养高地”,这是我国首次在政策层面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职业院校的目标[1]。世界一流高职院校从内涵来说,其核心是办学质量的一流。从外延来说,是在世界范围内和同类院校进行比较的结果。所谓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就是以专业为基础,以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卓越的教学水平、世界一流社会声誉的优质高职院校[2]。高职院校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汇聚的中心,肩负着为教学科研提供精准服务的重任,图书馆如何服务于建设一流高职院校,成为当前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世界一流高职的要素、标准

1.一流的师资。师资力量是衡量一所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一流的高职院校对师资水平的要求不亚于本科院校。“手脑并用”“教做学合一”是高职教师执教的基本原则[3],“双师”型结构的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高职的基本要求。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教师,不应仅仅具备高层次的教学水平,还应成为所在专业、行业的大师、专家,这样才能引领其所执教的专业、行业突出重围,走向世界。

2.一流的学生。学生素质的优劣是衡量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成败的重要指标,学生勤奋好学、德才兼备是培养世界一流高职毕业生的有力保证。衡量一所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是否具备世界一流的水准,集中体现在学生毕业后是否成为各行各业的精英人物,是否具备极高的社会知名度、美誉度,作出极大的社会贡献、行业贡献。因此,提高学生入学的门槛、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考核,可以为培养一流的学生打下坚实的基础。

3.一流的资源。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渗透,教师的教学、科研资源和学生的学习资源不断丰富。从传统的板书教学,到多媒体教学,从翻转课堂的探讨,到智慧教室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以及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同时,图书馆长期以来对各种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推送,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学、科研的发展,为建设世界一流高职提供了切实的资源保障。

4.一流的服务。一流的服务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学校为学生及其他接受继续教育者提供优质的教学、教育服务,学校为周边社区主动提供符合社区及社区民众需求的社会服务,如提供社区职业培训、企业新员工继续教育、毕业生再就业培训、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技术培训等。同时,高职院校为学生顺利获取职业技能、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切实的教育服务保障,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复合型技术人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5.一流的软硬件。一流的硬件包括了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技术和一流的专业,一流的软件则包括了一流的管理体制、一流的大学文化和一流的校企合作。这些一流的软硬件和一流的师资、一流的学生、一流的资源、一流的服务形成的合力,极大地促进了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建设。同时,以上要素一起构成了建设世界一流高职院校的标准。

二、智慧图书馆的特征、功能

1.开放共享。智慧图书馆支持接口开放,允许第三方系统接入,即传统图书馆的各种管理系统及平台都可以无缝对接到智慧图书馆中来。在这个开放的大平台上,图书馆可以集合管理各个小程序,实现通知、预约、数据统计、空间管理等智慧办公、智慧管理,而用户可以自主介入图书馆已有的和未来的功能应用,比如订制个性化服务、个人智慧空间管理等。

2.统一融合。智慧图书馆可以实现资源的统一、服务的统一、管理的统一,跨界融合是智慧图书馆的典型特征。传统图书馆的资源基本都是分散、各自为政的,用户检索利用极其不便,信息孤岛的现象频繁出现;服务和管理方面缺乏一个一体化平台,导致服务效果差、管理费时费力。智慧图书馆解决了各种异构数据库统一整合的问题,支持学术资源统一检索,实现了可视化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全面掌握图书馆的实时运行情况,提供智慧馆员端和智慧读者端,使图书馆的管理和服务更加智能、高效、人性化。

3.智慧便捷。智慧图书馆的智慧便捷主要体现在图书馆的管理与服务方面,智慧图书馆的管理主要包括智慧图书馆服务平台、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纸电一体化智能采选平台、智慧体验空间建设、智慧应用与服务等五大模块。同时,智慧图书馆实现了实时大数据可视化,为图书馆的管理提供了更加科学、准确的借鉴参考。对于馆员来说,因为有了一体化的智慧管理平台,为开展工作及服务用户提供了便利。对于用户来说,检索利用资源越来越简捷便利,可选择的个性化服务越来越多,使用智慧图书馆的体验越来越美好。

三、智慧图书馆促进世界一流高职建设的策略

1.大数据分析与挖掘,优化信息资源建设。数据挖掘技术是通过数据的关联分析、聚类分析、异常分析、特异群组分析和演变分析等,从海量的数据中寻找其中的规律。图书馆在长期的建设与运行中,积累了海量的各种数据。通过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将海量的知识资源实现有序的动态串联[4],不但可以优化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重新激活沉睡的信息资源,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可以在预测用户行为、用户群变化、知识发展趋势、图书馆发展趋势,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提升用户的忠诚度和黏性等方面提供科学的决策参考。

2.整合各种技术手段,提供智慧智能服务。

(1)RFID、Zigbee技术。RFID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主要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现在已经被广泛应用到图书馆领域,并且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RFID技术可以帮助图书馆实现部分的智慧功能,例如24小时自助借还书、图书自动分拣及上架、图书盘点、智能门禁等[5]。Zigbee技术则是一种自组网的双向无线通讯技术,远距离身份识别、无线网络定位及环境监控等方面是Zigbee技术的突出优势。相比于RFID系统,Zigbee在近距离通讯和精准身份识别等方面,无论性能和价格都处于弱势[6]。因此,将RFID和Zigbee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可以确保各种数据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可穿戴技术。可穿戴技术是利用多媒体、物联网、传感器、RFID、可穿戴设备等技术嵌入到人们日常的衣着及随身携带的物品当中[7],实现人机智能交互、快速获取数据、高效地保持社交联系,摆脱传统的手持设备,获得无缝的网络访问体验。近年来,爱普生Pulsense系列产品、Google眼镜、苹果智能手表、Pebbel Time、眼镜显示器、BrainLink意念头箍等可穿戴设备就给用户提供了各种美妙的使用体验。可穿戴技术应用到智慧图书馆的空间及前景是较为广阔的,比如,可以实现对用户的多功能导航,可以为弱势群体提供便利的服务,可以实现用户多元化、个性化的知识服务等。

(3)机器人技术。智能机器人技术研究及其在国内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兴起于2010年,高校图书馆虚拟机器人服务的发展尤为迅速,而国内图书馆智能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正是起源于高校图书馆虚拟咨询机器人的应用。清华大学图书馆2011年开发出的实时智能聊天机器人“小图”[8]、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构建的图书馆智能化IM机器人服务模型[9]引领了国内高校图书馆研发实用虚拟咨询机器人的热潮。同时,图书馆盘点机器人、移动机器人、参考咨询机器人等实体机器人的研发和建设也得到了探索和应用。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在2018年初引进了机器人馆员,该机器人馆员可以胜任基础咨询服务、读者指引向导、图书排架整理、图书盘点入库等重复性、机械性较强的工作[10]。其中,机器人“旺宝”拥有高超的沟通技能,不但减轻了馆员的工作压力,而且为读者提供了热情周到的服务,让读者享受到与机器人沟通的乐趣和美好的阅读体验。可以预知,未来图书馆智能机器人参与信息服务将更加规模化,并且成为图书馆的服务常态[11]。

(4)人脸识别技术。应用图像识别系統,可以通过人的面部特征进行身份识别、认证,系统在人脸识别启动的时候对已知人脸进行行为反馈。人脸识别技术已被应用到智慧图书馆中,用户可以刷脸进馆、刷脸借书,而图书馆还可以通过人脸识别、红外线检测等技术随时捕捉用户情境,感知用户行为,为向用户推送个性化服务提供精准的数据支持。同时,图书馆也可以实时了解用户的宏观知识活动[12]。

(5)虚拟现实技术。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也称VR),集合了人机交互技术、计算机图形学、传感技术、人工智能等领域的技术,通过计算机生成逼真的三维视、听、嗅觉等感觉,使人作为参与者通过适当装置,自然地对虚拟世界进行体验和交互作用[13]。虚拟现实技术在智慧图书馆中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比如虚拟拍照、VR互动体验、AR互动大屏、虚拟翻书、体感游戏、互动投影、书法体验、智慧树、互动故事墙、360°全景地图导航机、电子棋牌竞技等,为用户提供了高度真实的仿真虚拟体验环境,使用户在利用图书馆信息资源的过程中感受知识性、趣味性、沉浸性、互动性。

(6)5G网络技术。5G,全称为第五代移动电话行动通信标准,也称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2016年1月,我国启动了5G技术试验。为保证实验工作的顺利开展,IMT-2020(5G)推进组在北京怀柔规划建设了30个站的5G外场。在5G第二阶段试验完成之后,第三阶段试验于2017年底2018年初启动。5G第一个标准版本于2018年6月完成,完整版本于2019年9月完成,并有望在2020年实现大规模商用[14]。5G网络着重强调用户体验,体现了5G网络以用户为中心的理念。而用户体验的提升依赖于用户需求与网络服务的高度匹配,因此5G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网络,能实现业务信息与网络服务信息的有效交互,促进用户、网络服务和业务应用之间的信息共享,提升网络的服务水平和用户的体验[15]。虽然目前5G技术尚未应用到图书馆,但结合5G网络及图书馆服务的特性,可以预知5G网络技术在智慧图书馆的应用前景将是非常广阔的,并且极有可能发展为支撑智慧图书馆的核心技术之一。

3.提升智慧馆员素养,打造学科服务品牌。智慧图书馆要真正发挥智慧的作用,离不开一群智慧的图书馆员。即使引进了智能设备和智能技术,没有熟练掌握智能技术并应用智能技术进行智慧服务的馆员,图书馆也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智慧图书馆。在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必须具备四大核心能力:认知与适应能力、服务与行动能力、协作与沟通能力、发展与拓新能力[16]。图书馆应构建严格的馆员准入机制,制订完善的馆员培训计划,鼓励馆员不断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学历、职称。只有全面提升馆员的知识素养,才能利用智能技术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多元化的服务。同时,也为馆员利用智慧图书馆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学科服务,并打造独具特色的学科服务品牌打下坚实的基础。

4.建一流高职资源库,力促一流高职建设。在服务于世界一流高职建设过程中,图书馆应主动肩负起建设世界一流高职资源库的重任。高职资源库涵盖各种教学与学习资源,比如精品课程库、专业标准库、发明专利库、专业信息库、视频教学资源库、专业文献库、翻转课堂教学资源库等。而在智慧图书馆各种技术手段的支撑下,这些分门别类的资源库将可以实现跨库、一键检索,支持在线观看、下载、交流互动等,将极大地提高用户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对促进世界一流高职的建设也将起到极大的助推作用。

总的来说,高职院校图书馆在促进世界一流高职建设的工作中将大有作为,应用智慧图书馆的先进技术手段,为高职院校师生提供智慧服务将是图书馆的一项重点工作。智慧图书馆具备的场所泛在化、空间虚拟化、手段智能化、内容知识化、体验满意化[17]、沟通智慧化、建筑智慧化、服务智慧化[18]等特点,将使图书馆成为课堂外的重要学习空间,图书馆育人的功能将得到前所未有的增强。高职院校图书馆必须高度重视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应用,为建设世界一流的高职院校提供切实的资源、服务保障,使智慧图书馆真正发挥智慧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一流高职”:世界一流高职院校有何建设路径[EB/OL].[2018-11-15]. http://www.sohu.com/a/120124543_387135.

[2]李洪渠,彭振宇,张一婵.基于市场视角看世界一流高职院校内涵及特征[J].职教论坛,2015(12):4-9.

[3]姜大源.当代世界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研究[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4]储节旺,李安.智慧图书馆的建设及其对技术和馆员的要求[J].图书情报工作,2015(15):27-34.

[5]王苑,王岚.基于RFID技术的智慧图书馆构建和应用[J].图书馆学刊,2013(12):98-100.

[6]石繁荣.基于RFID与ZigBee无线传感网络研究与设计[D].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12.

[7]刘喜球,王灿荣.可穿戴技术:构建智慧图书馆的助推器[J].图书馆论坛,2015(6):105-108.

[8]姚飞,纪磊,张成昱,等.实时虚拟参考咨询服务新尝试——清华大学图书馆智能聊天机器人[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4):77-81.

[9]孙翌,李鲍,曲建峰.图书馆智能化IM咨询机器人的设计与实现[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1(5):88-92.

[10] 无著者.宁波大学园区图书馆引入机器人馆员是图书馆行业的一大趋势[N].新华书目报,2018-03-02.

[11]张文竹,邵波.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与研究述评[J].图书馆学研究,2018(12):2-7.

[12]夏立新,白阳,张心怡.融合与重构:智慧图书馆发展新形态[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8(1):35-49.

[13]石晓东.浅谈VR在数字图书馆的应用[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2009(12):28-29.

[14]5G: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EB/OL].[2018-11-15]. https://baike.so.com/doc/5381189-5617498.html?from=2948170&sid=5617498&redirect=search.

[15]王胡成,徐晖,程志密,等.5G网络技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J].电信科学,2015(9):156-162.

[16]郑怿昕,包平.智慧图书馆环境下馆员核心能力研究[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7(1):7-11.

[17]初景利,段美珍.智慧图书馆与智慧服务[J].图书馆建设,2018(4):85-90,95.

[18]严栋.基于物联网的智慧图书馆[J].图书馆学刊,2010(7):8-10.

基金项目:广州城建职业学院2018年科研项目“建设世界一流高职背景下智慧图书馆的构建与应用研究”(Y201825)。

作者简介:梁荣贤,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為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猜你喜欢
馆员一流机器人
上海开放大学:用一流开放教育服务一流城市建设
“双一流”建设不应“降维”
后浪与前浪
信息时代院校图书馆馆员的职业素养
关于义务馆员参与高校图书馆服务建设的思考
基于个人发展困境与人力资本视角双维度考量的青年图书馆员培育对策
试论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的素质构建
机器人来帮你
认识机器人
机器人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