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关于大学生“空心病”的小研究

2019-10-21 19:49王瑜凤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
关键词:山西财经大学在校生效度

一、研究背景

“空心病”是指在高校在校生范围内存在的疲惫、孤独、情绪差,感觉学习和生活没有什么意义等的一种心理状况。2016年11月北京大学教授徐凯文一篇《时代空心病与焦虑经济学》的主题演讲第一次将“空心病”这一名词推向社会,一经提出便引起广泛关注。徐凯文教授指出:“‘空心病看起来像是抑郁症,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如果到精神科医院的话,一定会被诊疗为抑郁症,但是问题是药物无效,所有药物都无效。” 这个研究之所以能引起我们的注意,也正是因为“空心病”的癥状像极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心理状况与状态,我们想知道:我们真的生病真的空心了吗?

二、研究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可以分为三个层次。首先,我们希望了解山西财经大学在校生范围内是否广泛存在“空心病”这一心理状况,对这一情况进行分析和统计。其次,本研究试图去探索导致高校在校生“空心”的原因,尝试从个人、家庭、学校三个方面进行解析。最后,其实很多人并没有听说过“空心病”这个词,但却存在着类似的心理状态,他们或许还在埋怨自己,为什么提不起兴趣为什么不积极上进,我们的研究想让大家知道:这样的心理状态普遍且严重,正确地认识它是为了更好地战胜它。

三、实证研究

由于数据的缺乏和问题研究的性质,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进行数据采集,以山西财经大学在校本硕博研为调查对象。以学校因素、家庭因素、个人因素作为外生变量,山西财经大学在校生空心病得分作为内生变量,运用SPSS21.0和SPSS Amos 21.0统计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一)样本来源

此次研究题为“一个关于大学生“空心病”的小研究”,研究对象为山西财经大学在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调查以问卷星在线发放问卷的方式,因此采用的是非概率抽样方式,期间共收集了287份在线问卷,以每个题目样本量大于30为标准,剔除了非山西财经大学共计30个样本,剩余257个有效样本,样本有效率为89.55%,符合样本数量的基本要求。

(二)描述性统计

样本的空心病总得分的平均水平为61.19分,单题得分的平均水平为2.19分。我们抽取了得分在70(2.5*28)分以上的样本共90份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三)因子分析

1、变量选取与筛选

通常,我们根据以下标准删减题目和确定因子:

每个题目的因子载荷至少要大于0.4,有些情况下也限定临界值于0.35;每个因子至少包含三个题目,包含3个题目以下的因子将删除整个因子所包含的题目;某个题目不应同时在多个因子上具有大于较大的负荷,如0.4以上,若存在此情况则将此题删除;删除题目可以使总方差贡献率最大化(但前提是这个题目可有可无,如有其他类似题目可以替代);题目与因子含义不一致,难以和其他题目表述的含义合并为一个概念的。

2、因子分析(八因子)

生理疲惫;情绪低、兴趣低、缺乏快感;没有动力;在意别人看法;没有意义、没有价值;焦虑情绪;孤独感;对未来迷茫共8个因子。

模型的信度和效度检验:一般测量模型要满足下列几个条件,称为具有收敛效度(Hair et al,2009,Fornell and Larcker,1981),

(1)因素负荷量大于0.7;

(2)组成信度大于0.7;

(3)平均变量数萃取量大于0.5;

(4)多元相关系数的平方大于0.5。

据上表,各要素的信度系数均大于0.7,因此通过信度检验。

创业意向影响因素模型中各个要素的效度分析:此次研究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来检验所编辑问卷的建构效度。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之前,需要通过KMO值和Bartlett球形检验来判断问卷的数据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一般认为,KMO值在0.7以上表示数据适合因子分析,同时Bartlett球形检验要达到显著水平。

(四)结论

本文基于对山西财经大学在校生“空心病”的研究,通过网上发放问卷的方式构建模型,运用多元统计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总结如下:家庭因素、个人性格是影响“空心病”的主要原因,家庭因素对“空心病”是直接效应影响,其效果是负向的,直接效果值为0.26;个人性格因素对“空心病”是直接效应影响,其效果是负向的,直接效果值为0.27;学校因素对“空心病”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作者简介:

王瑜凤,(1993—),女,山西五台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统计学、国民经济学.

猜你喜欢
山西财经大学在校生效度
数说高教
山西财经大学
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第二届博士论坛召开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山西省普通高校在校生在籍学习证明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学术论坛召开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
高职高专护理在校生升本现状调查及对策
复杂图形测验对区分阿尔茨海默病与非痴呆的诊断效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