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配套技术在低产低效井治理中的应用

2019-10-21 19:49曾翔陈小康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
关键词:成因分析油藏

曾翔 陈小康

摘要:本文针对油藏低产井的成因分析,从井的静态特征到开发历史综合分析低产低效井的成因,运用压裂、转注、堵水、关井、调剖等综合工艺技术措施对低产低效井进行治理,并运用经济评价手段对低产低效井的治理進行评价,初步形成了一套低产低效井治理办法。同时根据油田开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使低产井产能得以持续提高。采用低产井有杆泵高效举升配套工艺技术既解决了“大马拉小车”的问题,又充分利用了能源,达到了节能降耗和防偏减磨的目的,促进了采收率的提高。(2)配套工艺技术在低产井中应用良好,在加深泵挂的同时,采取有效的防偏磨油井治理措施,提高了泵效,延长了油井免修期。

关键词:油藏;低产井;成因分析;综合技术措施;产能提高;调整完善

1油田开发概况

本文对研究油藏低产井的成因进行分析,从井的静态特征到开发历史综合分析低产低效井的成因,运用压裂、转注、堵水、关井、调剖等综合技术措施对低产低效井进行治理,并运用经济评价手段对低产低效井的治理进行评价,初步形成了一套低产低效井治理办法。同时根据油田开发实际,不断调整完善,使低产井产能得以持续提高。目前油井平均日产液1532m3,平均日产油918t,综合含水33.1%,注水井平均日注水量6014m3, 月注采比3.46,地质储量采出程度14.84%。

2 低产井成因分析

(1)储层相对较差,有效驱替系统难以有效建立。从位置上来看,本文研究的这片区域,之所以出现这么多低产井,是因为油藏处于河道的分流间湾区,这部分区域的油藏属于隔夹层状态,物性非常差,砂体更是呈现出非常明显的非均质性,直接影响就是降低了能量传递的效率以及范围,导致油田开采非常困难,后期油井也大多数变成了所说的低产井。

(2)注水井层间矛盾突出,吸水状况差,导致油井产量低。由于沉积非常严重,该区域内的储层剖面出现了明显的非均质化现象,导致剖面上产生了极大的梯度,不同储层之间有着明显的矛盾,而由于低渗透效果,油藏要想开采需要很大压力,导致吸水和产液都非常困难,这就是大多数油井成为低产井的一个重要原因。653、53+2合注井层间、层内出现了明显的矛盾。统计2012-2016年测吸水剖面52口井单层不吸水,占比26.7%。

(3)地层堵塞产降低产。由于早期为了提升该区域的油田开发效率。大量采用了注水开发的方案,最终导致在开采的过程中,大量沥青质沉积在其中,结垢也为地层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堵塞,此外就是微粒运移的情况也逐渐出现,地应力也随之发生着变化,这些原因共同造成了该区域内大多数井成为低产井的局面。

3治理技术与效果评价

3.1坚持分区域精细注采调控

根据油藏开发阶段、开发形势及井组生产动态,坚持以注水井为中心的井组动态分析调整,及时调整注水技术政策,合理优化注采结构,保障油田稳产。2016年调整80井次,调整水量274m3,对应油井269口,见效78口,日增液11.6m3,日增油14.5t,累计增油2406t,降递减0.358%。

3.2深挖油井措施,提高单井产量

措施选井重点以低产低效井为重点,对低产井、堵塞井、高含水井进行排查,根据低产原因,合理采取酸化解堵、油井堵水、压裂等治理措施。

(1)酸化解堵。选井依据:①有明显注水见效过程,产量突降,含水无变化累计采出程度相对较低,表皮系数解释为正值;②有明显注水见效过程,产量突降,含水上升;液量下降,低含水累计采出程度高,试井解释表皮系数解释为正值;治理效果:2014-2016年累计实施酸化解堵治理60口(其中酸化38口、暂堵酸化22口),酸化后整体含水上升,平均单井日增油1.51t,累计增油10043t;暂堵酸化控水稳油效果较好,措施后平均含水下降10.1%,平均单井日增油2.24t,累计增油7714t。

(2)水淹井堵水。选井依据:高含水采油期短,暴性水淹井。治理效果:2011-2016年累计实施12口,平均生产天数865天,累计增油12476t。

(3)低产井压裂。选井依据:期产量高,产量迅速下降后长期低产低效,多次常规措施,提液效果变差。试井解释有效渗透率低,探测半径小,表皮系数解释为负值,地层显示无污染。治理效果:2014-2016年累计实施酸化解堵治理111井次(其中重复压裂85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1.71t,累计增油27276t;暂堵压裂15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1.28t,累计增油3176t;混合水压裂13井次平均单井日增油1.10t,累计增油1500t)。

(4)水淹井堵水。选井依据:高含水采油期短,暴性水淹井。治理效果:2011-2016年累计实施12口,平均生产天数865天,累计增油12476t。

(5) 新工艺-高含水低产井暂堵剂堵水。选井依据:孔隙型见水井,长期高液量、高含水生产,为降低油井含水,恢复油井产能。措施效果:2016年针对油藏中部高含水高液量井实施暂堵剂堵水试验,措施后液5.22↑10.05m3,含水78%↓69.1%,日增油1.0t,累计增油68.9t。

(6)新工艺-水溶性暂堵剂暂堵压裂。选井依据:主向裂缝型见水或高渗带见水井,采用水溶性暂堵剂(承压40MPa)封堵高渗带或裂缝后,实施压裂,压裂压力在40MPa以内,能有效开启新缝。措施效果:2016年实施3口,日增液量15.19m3,日增油6.2t,累计增油1904t,措施后含水稳定,措施效果相对较好。

4结论与建议

目前随着开发的不断深入,日产液低的井数逐年增多,泵效低、杆管偏磨突出是该类油井面临的主要问题。常规抽油泵由于受泵的结构及加工技术的限制,泵径不能做得更小,排量与油井供液不匹配;同时,抽油泵的下泵深度又受到泵径的限制,导致抽油系统供、排油不协调,“大马拉小车”的问题突出。如何有效地挖掘该类油井的潜力,使油井的产量与开采设备、生产参数处于最佳匹配状态,达到低能高产的目标是当前开发生产工作的重点。

(1)要想将低产井的产量提升上来,就要明确注水井的核心地位,在治理中还要明确油藏才是要进行改善的单元,这样才能逐渐在治理中形成规模效益,并将该区域的油藏开发效果提升上来,改良目前低产井影响油藏开采的局面。

(2)能量的提升才是恢复产量的关键点,但在能量的问题解决后,还应该采取一些提升单井产量的手段。

(3)对研究油藏,注水井区域性化堵治理,能有效提升水驱效率,提高单井产量。

(4)暂堵酸化工艺需进一步优化,根据现场施工情况调整暂堵剂用量,“小排量、低浓度、多段塞、大剂量、高压力”的施工效果更好。

(5)新工艺(暂堵剂堵水、水溶性暂堵剂暂堵压裂)有待进一步推广,系统评价适应性。

参考文献:

[1]王贵文,张彬,陈勇,etal.油藏水驱后储层特征变化研究及应用[J].石油化工应用,2016(12).

猜你喜欢
成因分析油藏
低渗油藏注采结构调整与挖潜技术
基于模糊数学的油藏干层识别研究
杀人案件的动机与成因分析
有关英汉翻译中隐性衔接与连贯问题的思考
《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悲剧命运成因分析
复合压裂技术在长庆油田致密油藏中的应用
注CO2混相驱候选油藏筛选评价新方法
致密油藏多级压裂水平井数值模拟及应用
特低渗油藏压裂井注采井距与注水见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