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产能过剩引发的负面冲击进行探究

2019-10-21 19:49王正方蔡明智李公浩李宝龙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
关键词:产能过剩冲击探究

王正方 蔡明智 李公浩 李宝龙

摘要: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现象比较严重,成为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突出矛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去产能”作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治理过剩产能开始全面进入攻坚阶段。尽管从长远来看,去产能有助于改善资源配置、优化产业结构、提升潜在增长率,但在短期内,这项改革难以避免地会带来一些经济社会冲击。为了确保去产能改革得以平稳、顺利地推进,我们需高度重视这些产能过剩问题并深入细致地研究因应对策,力求将改革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关键词:产能过剩;冲击;探究

一、相关文献与负面冲击类型

经济学界在产能过剩问题上已有较多研究,主要集中于产能过剩的内涵、测度、成因、影响与治理等方面。随着我国化解过剩产能的深入推进,学者们近年来也开始关注去产能对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可能造成的冲击:陈乐天(2013)指出,去产能将抑制企业的投资需求,进而拉低经济增速;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2013)提出需警惕持续的去产能导致PPI长期负增长,损害实体经济增长潜力;高辉清(2014)注意到许多产能过剩行业均属于负债率较高的行业,去产能过程容易导致这些行业出现债务危机;张春宇和唐军(2015)认为,削减产能举措将给经济总量、就业、企业经济效益、税收和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带来负面影响。面对去产能过程中产生的种种矛盾与冲击,陈文玲(2014)强调需防范失业、金融等风险。

至于在现实中如何应对冲击,学者们也提出了一些思路和建议:在过剩产能退出方式上,可由“强制性退出”向“援助性退出”转变(李平等,2015),还要把握好淘汰落后产能的节奏、减少过快淘汰造成的生产性资源浪费(李晓华,2012)。对于重要的基础性产业以及对民生影响较大的劳动密集型行业,政府应采取差别化的退出政策,实现平稳调整(张军扩、赵昌文,2014)。在去产能的职工安置问题上,应明确政府与企业各自应承担的职责,使分流职工安置与化解过剩产能协同推进(蒙玉玲、董晓宏,2015);还可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刘燕斌,2014)。此外,健全社会保障制度、维护社会稳定(魏琪嘉,2014)也是必不可少的举措。

去产能可能带来的负面冲击,主要包括失业增加、GDP减少、财政收入减少、对上游产业的需求缩减、债务违约增加等内容。基于生成来源角度观察,上述各种冲击可大致划分为两大类型:第一类是直接冲击或原始冲击。所谓直接冲击,是指产能过剩行业在去产能过程中直接给经济社会造成的不利冲击,具体表现为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后行业内部职工下岗失业增加、本行业所创造的GDP和财政收入减少等。第二类是间接冲击或连锁冲击。由于经济运行的内在关联性,产能过剩行业自身去产能行为会产生一定的“溢出”效应,使冲击由某个产能过剩行业传递到另外的产能过剩行业、由产能过剩行业传递到其他行业与企业,进而形成冲击的连锁反应。去产能所引致的各种原始冲击、连锁冲击会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一是进一步加剧短期经济下行压力;二是使矛盾容易从经济领域向社会领域延伸和转化;三是可能导致改革成本分配不公;四是与产能过剩问题相关的各类风险在较短时间集中显现与暴露。

总体而言,当前关于去产能负面冲击的研究还不充分,特别是尚未形成较为系统性的应对冲击和风险的对策方案。本文拟从寻求化解过剩产能的“稳定方式”与推进实施系统性的配套措施两个层面,构建比较完整的应对去产能的对策框架并提出详细的可行措施,以期为平稳推进去产能结构性改革提供更丰富的政策参考。

二、应对去产能负面冲击的总体思路

改革模式与路径的选择,很大程度就决定了改革的效应,包括正面效应与负面效应。在设计产能过剩治理方案的时候,就有必要将如何减少去产能负面冲击这一问题考虑进去。另外,我国产能过剩的成因复杂、化解过剩产能的影响面广,随着去产能改革向深水区推进,对增强改革协调性的要求越来越迫切。细致研究并及时实施有针对性的配套措施,也是有效应对去产能负面冲击、促进去产能改革稳步推进的客观需要。因此,下文将沿着“改革方式优化”与“配套措施跟进”两条路径,探索应对去产能负面冲击的可行思路。

三、应对去产能负面冲击的对策框架

综合前文分析,应对去产能负面冲击的对策框架。其中,寻求去产能的“稳定方式”及实施与之关联的支持性配套措施的主要目的,在于从源头上减少去产能负面冲击本身;而实施对冲性、保障性两类配套措施,属于事后补救性质,旨在减轻负面沖击引发的后果,弱化由冲击造成的不利经济社会效应。这一对策框架有两大特点和现实意义:一是从去产能改革方式优化角度寻求应对去产能负面冲击的路径。这提示我们在设计产能过剩治理方案的时候,就要充分考虑治理方案的负面影响,努力寻求能尽量减少负面冲击的去产能方式,从而“防患于未然”。二是构建全方位的应对去产能负面冲击的配套措施。这提示我们在推进去产能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还应同时注重加快相关领域的制度创新,通过发挥改革协同性来最大程度地消除去产能的负面冲击及其不利影响。

完善社会保障托底政策。当前我国已基本建立起较完整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居民基本生活的保障能力相比20世纪90年代社保改革初期明显增强。完善社保托底政策,是保障去产能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维护社会安定的基础。为此,要将失业待安置人员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内,实现“安全网”的全覆盖。进入破产清算程序的产能过剩企业,如有欠缴的职工社会保险费须依法补缴。对生活特别困难的下岗人员,除了按规定领取的失业救济金与最低生活保障金外,地方政府还可酌情给予额外的临时性财政补助。还要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关系的转移接续政策,为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提供便利条件

制定金融风险防范政策。产能过剩行业较高的债务是可能诱发金融风险的导火索,为了防止因债务违约而引发金融风险,一方面要增强银行等金融机构抵御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要促进风险的分散化。在此过程中,商业银行、财政部门和资产管理公司等发挥协同作用是有效防控风险的关键。在提高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方面,可行举措主要有:财政注资金融机构,提高金融机构资本充足率;放宽呆账的自主核销权限与税前扣除规定,支持金融机构加快呆账核销;改进抵债资产管理方法,降低抵债资产处置损失;等等。使风险趋于分散化的手段也较多,如由财政补偿金融机构的部分坏账损失、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开展不良贷款的资产证券化等。

猜你喜欢
产能过剩冲击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中国僵尸企业现象的经济学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发展状况研究
煤炭行业的现状、挑战与机遇分析
奥迪Q5换挡冲击
奥迪A8L换挡冲击
一汽奔腾CA7165AT4尊贵型车换挡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