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阳坳陷车镇凹陷车西洼陷东部埕南断层下降盘CG211块油气成藏评价

2019-10-21 19:49李照亮
科学与财富 2019年8期

李照亮

摘要:CG211块构造高部位,圈闭条件有利;同时该区上古生界已进入二次生烃门限,油源条件优越,井区整体成藏条件较好。本文从生、储、盖、运等方面分析,结合圈保条件及区域资料,对该区控藏因素进行总结分析,以期对下步勘探提供可循经验。

关键词:车西洼陷;成藏潜力;控藏因素

引言

车西洼陷南邻义和庄凸起,北部与埕子口凸起相接。该区沙河街组地层最大厚度达3000m,暗色泥岩厚度大、分布广,油源条件优越;从车西洼陷T2反射层构造图和过设计井地震剖面上看,该区馆陶组及以上地层平缓,变化小,其以下东营组和沙河街组地层倾向北西,并自北西向东南方向超覆。沙河街组和古生界潜山是本区主要的勘探目的层,沙河街组储层主要为浅湖相砂坝及半深湖相滑塌浊积扇,砂体平面上分布较广,纵向上相变较快,因该区盆倾断层发育,有利于形成构造岩性圈闭;古生界潜山内幕断层发育,且呈阶梯状断裂,易于油气沟通和聚集。

CG211块西侧是车西洼陷,东侧是套儿河洼陷,井区呈完整的背斜形态,太古界、下古生界、上古生界、新生界地层沉积齐全,本井处于构造高部位,圈闭条件有利;同时该区上古生界已进入二次生烃门限,油源条件优越,井区整体成藏条件较好。

1油源条件

研究表明井区存在两种不同的油气源。据车西洼陷烃源岩热演化特征分析:该区沙三段烃源岩在2400m开始进入生烃门限,从2700m开始烃转化率明显增加,有机质进入大量生、排烃阶段。本井紧邻车西洼陷生油中心,该洼陷中心沙三底埋深达5400m左右,生油岩厚度达千米,是车西洼陷的主要生油洼陷之一,能提供大量的油气源。从井区西部靠近洼陷中部车71井烃源岩情况来看:井段2850.00~3589.00m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1,评价为好的已成熟烃源岩;井段3590.00~3750.00m泥岩有机质类型为Ⅱ2,评价为中等的已成熟烃源岩。更靠近洼陷的车57井2900~4080m,Tmax为436~448℃,原始有机碳为2.43%,原始产油潜量15.88mg/g,有机质类型为I型,为好生油岩。本井位于该生油洼陷南部斜坡上,油气通过断层及不整合面可进入储层。CG27井上古生界原油与车西洼陷沙三下烃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一致,γ蜡烷不发育,4-甲基甾烷十分丰富,对比表明CG27井上古生界地层油源来自于车西洼陷沙三下烃源岩。

另外,据胜利油区资料分析,车镇凹陷C-P煤系地层埋深需大于4100m,才能造成煤系地层过成熟进入二次生烃期,从井区钻探情况可以看出,煤系地层较浅,大部位于4000m以内。钻探过程中气测录井和罐顶气录井在钻遇煤层段均有明显异常,两项资料均以甲烷为主,反映出储层流体性质为天然气。

胜利勘探开发研究院做的CG27井气层气体分析表明,气体类型为煤型、油型混合气。

本井区CG208、CG209、CG201井在下古生界均钻遇了较好的工业油流,实钻分析证实:本井下古生界气层主要为油型气,主要来源为沙三段烃源岩。

2 运移条件

车西洼陷沙三段烃源岩最大埋深达5400m,由洼陷向两侧供油,形成了新生古储的成藏模式;气源来自上古生界煤层,沿断层运移,或就近运移到储层内,沿地层上倾方向运移聚集成藏,具备晚生晚成、就地就近成藏的特点。

3储集条件

1、下古生界储集层条件

测井孔隙度0.956%~3.390%,渗透率0.001~0.134×10-3μm2,主要解释为三类层、二类层,储集条件整体较差。

2、上古生界储集层条件

上石盒子组储层较发育,测井孔隙度4.769%~8.685%,渗透率0.152~2.261×10-3μm2,物性中等,综合评价为超低孔超低渗-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储集条件中等。

下石盒子组、山西组、太原组、本溪组储层物性较差,测井孔隙度1.345%~6.539%,渗透率0.002~0.775×10-3?m2,主要综合评价为超低孔超低渗储集层,储集条件差。

4储盖组合

依据实钻资料结合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分析认为本井沙河街组、上古生界及下古生界自上而下钻遇了三套较好的储盖组合:

1、沙三下、四段砂岩作储层,其间泥岩作隔层,沙三段泥质岩类作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

2、上古生界砂岩及裂缝发育碳酸盐岩作储层,其间泥岩作隔层,其上部沙四段泥岩作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

3、下古生界缝洞发育的碳酸盐岩作储层,顶部致密碳酸盐岩作盖层组成的储盖组合。

5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本井的主要勘探目的层是古生界,下面分别对CG211井古生界成藏控制因素进行综合分析:

1)区域成藏特征

井区内车57井在4275.51-4310.10m中途测试,折算日产水92.0m3,见油花,为含油水层,车571断块构造位置最高,试油为油层,油气成藏。车57井顶部的奥陶储层和北部油层段对接,整体处于较低位置,中途测试仅见油花,表明以钻至潜山的油水边界上,油气富集在潜山高部位。

通过CG27-CG271-CG25地震剖面及资料分析,CG27和CG271井构造条件、油源条件相似,CG27井钻遇了高产气层,CG271井下古生界储层物性差,未见到油气显示,未能成藏。综合分析,井区下古生界储层物性控制油气成藏,构造位置影响油气成藏。

2)下古生界成藏控制因素分析

(1)储层物性控制油气成藏

从井区CG211-CG208-CG204-CG209井下古生界储层物性连井图看,西北部车571井、东北部CG208井及CG201井等井,下古生界储层物性较好,均获得高产工业油气流;CG208井3843.00~3923.00m测井孔隙度0.875%~9.691%,测试日油19.2t,日水5.04m3;而CG211井下古生界储层物性差,测井孔隙度0.002%~0.134%,实钻仅见到明显气测异常,未见荧光显示,测试为低产气层。

因此,储层物性控制油气成藏。

(2)构造位置影响油气成藏

井区油气成藏除了受储层物性,构造位置高低也是影响油气成藏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过CG208-CG211-C79井连井地震剖面图上看,井区为一系列反向断块山,高台阶紧邻的第一排山CG208井在古生界钻遇高产油层;CG211井位于该断块高部位,在八陡组顶部钻遇低产气层,表明油气主要聚集在潜山顶部,构造位置低的凤山组以出水为主.

综上所述:CG208井下古生界储层距离断层较近,上倾方向被断层遮挡,形成构造圈闭,储层物性较好,测试获得良好产能,形成油气藏;而CG211井油源条件与CG208井相似,因下古生界储层物性差,构造位置低,位于该断块的高部位,仅为低产气层。

6、结论

1、通过钻探证实,本井实钻地层层序与设计一致,自上而下钻遇新生界、上古生界及下古生界地层(未穿);

2、本井沙四段储层发育,大多表现为特低孔超低渗特征,局部发育低孔低渗储层,储层物性差~中等;上古生界地层奎山段、万山段、太原组储层较发育,其它层段储层发育程度均较差,整体储层物性差,主要为超低孔超低滲-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下古生界潜山储集空间为裂缝、溶蚀孔,储层物性较差,主要为特低孔特低渗储集层;

3、综合分析认为本井下古生界受构造位置、储层物性控制,形成了构造气藏;沙三段储层不发育,未形成油气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