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外部性理论解决我国环境恶化问题研究

2019-10-21 07:57柯文卓
科学与财富 2019年31期
关键词:公共物品环境问题外部性

柯文卓

摘 要: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五中全会向全社会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号召和要求,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那么,如何实现这一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长远意义的战略性要求呢?把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价值融入到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公共决定中是必须的。由于受外部因素、公共物品属性和其他因素的影响,环境和自然资源提供的许多产品和服务不能实现对自由市场系统的最佳部署。从环境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环境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外部性;环境问题;公共物品

1外部性理论简述

迄今为止,有三个较权威的关于外部性的定义。第一个定义是,当一个行为个体的行动不是通过影响价格而影响到另一个行为个体的环境时,我们称存在着“外部性”。 第二个定义是,外部经济(或不经济)是这样一种事件,它将可察觉的利益(或可察觉的损害)加于某个或某些人,而这个(些)人并没有完全赞同直接或间接导致该事件的决策的。第三个定义是,当某个(些)人的行动所引起的个人成本不等于社会成本,个人收益不等于社会收益时,就存在外部性。

2外部性引发的环境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全球GDP第二高的国家.但是在光环背后还是有诸多隐忧,其中以环境问题最为严重。中国生态环境的基本状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渐扩大。

2.1森林资源锐减。

中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昔日郁郁葱葱的林海已一去不复返。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林木生长量。若按目前的消耗水平,绝大多数国营森工企业将面临无成熟林可采的局面。

2.2地下水位下降,湖泊面积缩小。

多年来,由于过分开采地下水,在北方地区形成8个总面积达1.5万平方公里的超产区,导致华北地区地下水位每年平均下降12厘米。1949年以来,中国湖泊减少了500多个,面积缩小约1.86万平方公里,占现有面积的26.3%,湖泊蓄水量减少513亿立方米,其中淡水量减少340亿立方米。

2.3水体污染明显加重。

据1987年典型城市监测调查,有42%的城市饮用水源地受到严重污染;63%的城市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在调查的532条河流中,有82%的河流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全国约有7亿人口饮用大肠杆菌超标水,约有1.7亿人饮用受有机物污染的水。

2.4沙漠化迅速发展和草原退化加剧。

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受害最深的国家之一。北方地区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已超过149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的15.5%。目前约有5900万亩农田,7400万亩草场,2000多公里铁路以及许多城镇、工矿、乡村受到沙漠化威胁。70年代,草场面积退化率为15%,80年代中期已达30%以上。全国草原退化面积达10亿亩,目前仍以每年2000多万亩退化速度在扩大。

2.5大气污染严重。

中国大气污染属于煤烟型污染,目前中国能源消耗以煤为主,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三。煤是一种肮脏能源,燃烧产生大量的粉尘、二氧化碳等污染物,是中国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的主要原因

3外部性理论对环境保护的对策

3.1社会准则-良心效应

社会准则就是一种不依赖于政府和市场,而是依赖于社会机制的道德教育,对市场活动的参与者尤其是环境污染者进行制约,一般说来,良心效应会产生两种不同的作用: ①当外部性的产生者给他人的福利带来不利的影响而且不给与补偿时,良心效应将会降低自身的整体福利水平;②由于良心效应的缘故,庇古税实际上可能反而提高产生外部性活动的水平。社会准则是一种道德教育。运用这种“思想教育”的方式来解决外部性问题在某种范围内可发挥很大的作用,这里政府有关机构的宣传和倡导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新闻媒体将可持续发展和环保意识渗入到每个公民思想之中,并通过高等院校的绿色教育培训出运用环境科技制定公共政策的专业人才。良心效应可以缓解公共物品的快速损耗,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减少对草原的破坏和企业对外排放污染物。

3.2制定环境经济政策

环境污染及其外部不经济性的实质是私人成本的社會化,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水污染问题,也只有将这种外部成本内部化,即让排污者产生污染的外部费用进入他们自己的生产或消费决策,由其自己承担或内部消化,即环保界普遍接受的“污染者负担”或“污染者付费”原则。

3.2.1征收环境税

假定Y商品的生产对其他产品存在负的外部性,那么其私人成本低于社会成本。以PMC和SMC分别表示生产Y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假定该商品的市场需求所决定的边际效益为MR,那么市场自发作用的结果是PMC=MR所决定的Qp,而社会实现资源有效配置所应该有的产量则是由SMC=MR所决定的Qs.两者间的差异可以通过政府征收税收(比如消费税等)加以弥补,使资源配置达到帕累托最优。征收环境保护税可以通过污染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动机,为污染者长期研究与开发治污新办法、新技术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而减少剩余的污染。

3.2.2征收排污费

排污费,指的是直接向环境排放污染物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应当按规定缴纳排污费。国家相关部门,根据污染治理产业化发展的需要、污染防治的要求和经济、技术条件以及排污者的承受能力,制定国家排污费征收标准。排污收费制度的内容包括收费的对象和范围、收费标准、收费方法、收费的管理和收费的使用等一系列规定。排污单位缴纳排污费后,并不免除缴费者应当承担的治理污染、赔偿损失的责任和法律规定的其它责任。

3.2.3实施排污权交易

排污权交易以环境有偿使用为前提,通过核定区域内排污总量,建立供求双方交易市场等措施。在法律上对可交易的排污权作出具体规定。如允许排放的污染物的种类和数量、排放地点和方式、有效时间等。法律还确保持有排污权者的合法权益,排污权持有者可按规定排放污染物。在排污权交易机制下,环境资源使用者为追求环境容量资产价值最大化进行交易,并产生价格,价格引导环境容量资源流向价值最大的用途,从而实现资源最优配置。

3.3政府的宏观调控

环境保护引入宏观调控是对环保税缺位的一种补充,是调控经济体破坏环境行为的次优选择。环境保护手段作为行政调控手段,理念和环保税是近似的,通过对经济体行为进行环境影响评估,根据破坏程度不同,采取收费,关、停、并、转等措施调节经济体的行为,起到调控经济,保护环境的目的。其主要手段为:1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2执行环境经济政策,每月向国家环保部环境监察局报送企业违法信息,并提供给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系统;3强化环境准入制度。制定出台工业项目环境准入规定,从产业政策、工艺规模、清洁生产、选址布局、污染治理与排放、总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等方面对新建工业项目提出了明确要求。4启动区域限批。通过立法监督防止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无限索取,使资源可持续发展。

4结论

外部性理论是环境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它一方面揭示了市场经济活动中一些低效率资源配置的根源,另一方面又为如何解决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提供了思路。环境经济政策体系是国际社会迄今为止,解决环境问题最有效、最能形成长效机制的办法。外部性内部化是制定环境经济政策的出发点所在。从环境的外部性理论入手分析我国环境问题的现状,利用外部性理论,提出解决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的对策。

参考文献:

[1]张维迎1博奕论与信息经济学[M]1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14~171

[2]王飞.浅谈环境经济外部性理论

[3]刘学敏.从“庇古税”到“科斯定理”:经济学进步了多少[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

[4]刘学.环境经济理论与实践[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公共物品环境问题外部性
采暖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外部性分析与应用研究
环境负外部性的环境法新解析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论我国公共物品供给方式的改革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火力发电企业环境管理体系的建立及成效研究
一般工科院校大学生对我国环境保护现状的认知分析
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公平问题研究
既有商品住宅节能改造外部性及其测算研究
湘潭市农地正外部性价值量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