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应用缬沙坦及雷公藤总苷片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22 12:3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雷公藤缬沙坦肾小球

430015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肾内科,湖北武汉

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肾脏疾病就是肾小球肾炎,该疾病又称慢性肾炎,患者一旦发病极易导致肾功能不全或是肾功能衰竭,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以及肾功能受损等[1]。患者若伴有高血压会导致病情加重,对肾功能也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损伤,产生恶性循环。临床上治疗该疾病的主要方式是采用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或抑制剂类控制患者血压,缓解病情[2]。本研究采用缬沙坦及雷公藤总苷片对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现将相关数据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慢性肾小球肾炎合并高血压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研究组男31例,女29例;年龄25~78岁,平均(47.3±3.2)岁;病程3~26个月,平均(9.3±1.1)个月;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25~67岁,平均(56.3±3.4)岁,病程3~27个月,平均(9.5±1.4)个月。

纳入标准:①患者均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②实验室、活检等结果显示为慢性肾小球炎;③合并高血压;④符合最新《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中有关肾小球炎合并高血压的相关诊断标准[3];⑤患者24 h尿蛋白排泄量(UPE)>5.0 mmol/L。

排除标准:①合并恶性肿瘤、糖尿病;②使用免疫抑制剂、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③存在精神或神经障碍,不能与医护人员取得良好配合。

方法:①对照组采用贝那普利进行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充分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导致血压异常升高,减少肾脏水肿的发生率;口服贝那普利治疗,20 mg/次,1次/d,连续治疗6个月;同时采用缬沙坦进行干预,早饭后服用缬沙坦,1次/d,80 mg/次,连续治疗6个月。②研究组在采用雷公藤总苷片1 mg/次,3次/d,连续治疗6个月。

观察指标:①血压控制情况:对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治疗前后数值变化。②肾功能恢复情况;对比组患者内生肌酐清除率(sCs)、血清肌酐(CCr)以及24 h蛋白尿排泄量(UPE)等指标水平差异。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水平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状况比较(±s,mmHg)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状况比较(±s,mmHg)

组别 n 收缩压 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0 165.4±12.3 127.4±14.2 103.3±6.5 78.4±6.3对照组 60 165.6±14.2 134.5±13.5 102.4±5.7 84.3±6.5 t 0.0 2.8 0.8 5.0 P 0.9 0.0 0.4 0.0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各项指标水平比较(±s)

组别 n sCs(μmol/L) CCr(mL/min) 24 hUPE(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研究组 60 195.5±24.2 126.4±8.9 43.6±5.4 55.4±5.2 1.9±0.4 0.6±0.2对照组 60 196.3±22.4 135.6±7.9 43.7±6.4 47.8±4.6 1.9±0.3 0.9±0.2 t 0.2 6.0 0.1 8.4 0.0 8.2 P 0.9 0.0 0.9 0.0 1.0 0.0

讨 论

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相较于一般患者来说,肾脏功能更容易出现恶化,临床治疗中应注意对患者血压进行有效控制[4]。研究指出,缬沙坦是一种拮抗剂,属AngⅡ受体,该药物与AT1 受体结合过程具有明显的可选择性和竞争性,可有效阻断AngⅡ介导引发的生物学功能效应,抑制肾脏组织大部分血管收缩,对于体外循环以及肾小球内高压等临床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与此同时,可有效降低肾小球部位部分血管基底膜实际通透性,有效改善血管内皮细胞实际功能[5]。雷公藤总苷现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慢性肾炎的治疗中,该药物具有良好的免疫抑制以及抗炎效果,可使得患者蛋白尿水平显著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压状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血压状况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缬沙坦相较于一般药物血压控制效果更好。两组治疗前患者肾功能主要指标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肾功能整体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使用雷公藤总苷片可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有效恢复,缓解患者临床症状。研究指出,缬沙坦联合雷公藤总苷具有有效降低肾小球过滤的作用,可有效减少24 h UPE 的排出量,抑制系膜细胞实际的增殖速度,有效避免肾间质部位出现纤维化,对肾脏组织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综上所述,采用缬沙坦联合雷公藤总苷治疗合并高血压的慢性肾小球肾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血压状况,促进肾脏功能恢复。

猜你喜欢
雷公藤缬沙坦肾小球
Effectiveness and safety of tripterygium glycosides tablet (雷公藤多苷片) for lupus nephritis: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疗效
关于召开“第六届全国雷公藤学术会议”的征文通知
雷公藤红素通过ROS/JNK途径诱导Saos-2细胞发生caspase依赖的凋亡
肾小球系膜细胞与糖尿病肾病
缬沙坦联合葛根素在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作用
缬沙坦与依那普利联合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观察
黄芪片联合缬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4例
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