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10-22 12:3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电凝息肉胃镜

221000徐州市肿瘤医院消化科,江苏徐州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习惯的改变,使得我国胃肠疾病患者数量不断增多。胃息肉是指发生在胃窦、胃底等部位胃黏膜上皮的病变,该病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遗传、胃黏膜损伤等因素有关[1-2]。据调查,80%的胃息肉为单发,在体积较小时无特异性症状,大多数胃息肉为良性病变但其癌变率仍然高达15%,所以在胃息肉发现早期应该及时切除以防止癌变[3-4]。目前,临床上常使用外科手术方式治疗胃息肉,其中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因为疗效理想、安全性高而被广泛使用[5]。本研究探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7年5月-2019年7月收治胃息肉患者84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研究组男18例,女24例;年龄31~72岁,平均(48.92±5.10)岁;病程3~14个月,平均(5.88±1.25)个月;胃息肉直径5~25 mm,平均(7.89±1.09)mm。对照组男19例,女23例;年龄34~70岁,平均(49.17±5.72)岁;病程3~15年,平均(5.94±1.30)个月;胃息肉直径5~24 mm,平均(7.94±1.25)mm。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均经胃镜检查,符合胃息肉的诊断标准[6]。②具有手术指征。③年龄80岁以下。④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合并感染性疾病;②合并免疫系统疾病;③合并血液系统疾病;④合并恶性肿瘤;⑤合并肝肾功能障碍;⑥合并精神系统疾病;⑦中途退出研究。

方法:两组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胃镜检查,胃镜检查前1 d晚期需禁止食用油腻、难消化的食物,术前评估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并及时了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刺激并立即消除刺激源,从而提高患者的胃镜检查配合度。①研究组给予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使用YHA300的氩气高频电刀,嘱咐患在术前8 h禁食、禁水,协助患者取侧卧位,予以鼻导管吸氧,在患者左前臂建立静脉通道,术中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静脉缓慢推注0.01~0.02 mg/kg 咪唑安定、1.5~2.0 mg/kg 丙泊酚、1 μg/kg 芬太尼,采用生理盐水浸润纱布以对电极板进行覆盖,将电极板覆盖于大腿外侧,在麻醉满意后插入电子胃镜,在无痛胃镜下观察胃息肉生长位置、病变范围等情况,彻底清洗胃息肉病变部位后吸出黏液,从而使得胃息肉充分暴露在视野下。直视下经过胃镜插入适宜电切圈套器,张开电切圈套住胃息肉后拉紧,启动高频电源后,采用25 W、35 W高频电流凝切,电切与电凝交替使用,直到完全切除胃息肉,在胃镜下观察是否存在胃溃疡、出血等情况,在确定无异样后使用三爪钳、圈套器取出胃息肉后送至病理检查,退出胃镜,术后常规禁食12 h~1 d,常规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术后3 d 内常规使用抗生素抗感染。②对照组患给予活检钳钳夹,患者术前常规禁水、禁食,术前口服10 mL 利多卡因胶浆,常规置入电子胃镜定位胃息肉位置,使用活检钳夹除胃息肉,术后使用达喜、奥美拉唑治疗,嘱咐患者术后2个月复查。

观察指标:①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②临床疗效包括治愈、有效及无效,治疗总有效率=(治愈+有效)/总例数×100%[7]。③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与复发率。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5.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比较: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多于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显著长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比较:研究组手术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讨 论

目前,临床上关于胃息肉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激发气化、分期摘除、活检钳处、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等[8]。随着近年来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法成为治疗胃息肉的主要手段,能够有效切除胃息肉,但由于胃镜下操作时患者的咽部反应较大,增加患者的治疗痛苦,影响患者的手术配合度,并且会延长手术时间,影响手术治疗效果[9-10]。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除是在无痛环境下使用高频电刀切除胃息肉,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手术应激反应,减轻患者的治疗痛苦,并且还具有扩张血管的效果,有利于确保手术顺利进行[10-12]。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L) 住院时间(d)研究组 42 60.77±3.47 89.24±5.62 6.67±1.05对照组 42 67.21±5.88 106.92±7.17 8.22±2.31 t 6.113 12.577 3.959 P 0.000 0.000 0.000

表2 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比较[n(%)]

表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比较[n(%)]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与活检钳钳夹相比,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的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引起的出血量更少,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更小,患者术后恢复更佳,能够缩短住院时间,尽早回归社会、家庭。分析原因在于无痛胃镜下治疗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配合手术治疗,从而缩短手术时间[13]。此外发现,研究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说明,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能对胃息肉进行有效切除,确保理想的治疗效果[14]。从表3可知,研究组复发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提示,采用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患者的手术配合度高,有利于术中彻底清除胃息肉,并避免微小病灶残留,且能够减少对患者周围组织的损伤,减少术后并发症率及复发率[15]。

经过研究,笔者发现在实际手术中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①术前需做好各项检查及术前准备,术中将电凝、电切指数预设为25 W、25 W,术者需把握好手术顺序及手术时间,确保手术顺利完成;②术中发现直径20 mm以上的胃息肉,不能一次性切除,需分批次切除残余组织,圈套器需在胃息肉蒂中部或者距离根部3~5 mm 处套带,降低胃穿孔风险;③术后3 d 内需要予以患者抗炎、抑酸治疗,并进食1d,通过静脉滴定的方式确保患者每日需要的营养,术中常规检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指标,观察患者术后粪便色泽,从而及时发现患者是否存在延迟性出血现象。

综上所述,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切术治疗胃息肉的效果良好,对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患者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低,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上推荐。

猜你喜欢
电凝息肉胃镜
息肉虽小,防病要早
你真的了解子宫内膜息肉吗
解开胃镜报告上的纠结
胃镜下组织胶注射治疗肝硬化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疗效评价
鼻内镜下双极电凝治疗严重鼻出血的疗效
ER、PR、Ki-67在绝经后子宫内膜息肉中的表达
腹腔镜卵巢囊肿剥除术双极电凝止血对患者卵巢功能的影响
息肉样黑素瘤一例
全麻下双极电凝扁桃体切除术临床疗效观察
电子胃镜引导下放置螺旋形鼻肠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