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氏腹针联合中药封包治疗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湿热瘀阻型临床疗效观察

2019-10-22 12:3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腰骶腹针性疾病

518112深圳市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广东 深圳

盆腔炎性疾病是指由于女性上生殖道感染引起的一组炎症性疾病;慢性盆腔痛是指非月经期的盆腔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产生功能障碍,需用药物或手术治疗的妇科常见病症。若盆腔炎性疾病未及时治愈,易引发盆腔的后遗病变,慢性盆腔痛是盆腔炎性疾病的常见后遗症之一,病程长,病情反复,长期严重困扰女性。本研究观察腹针联合中药封包对盆腔炎性疾病所致慢性盆腔痛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6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慢性盆腔炎性疾病后遗慢性盆腔痛经中医体质辨证为湿热瘀结型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31±6)岁;病程6个月~5年,平均(2.73±1.17)年。对照组患者年龄18~45岁,平均(30±6)岁;病程6个月~4年,平均(2.38±1.1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⑴西医慢性盆腔痛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妇产科学》制定[1]:①病史:既往盆腔炎性疾病,对非阿片类药物无效,慢性盆腔非周期性疼痛持续6个月以上。②症状:腰骶部酸痛;下腹疼痛;疼痛常在劳累、性交及月经前后加重,可伴有月经不调、低热、不孕、白带增多等。③体征:腹部压痛、反跳痛(4个象限),宫颈举摆痛,子宫压痛,附件区压痛,体征按无、轻、中、重,分别计0、1、2、3分;④辅助检查:血常规,血沉,B超检查,阴道清洁度检查。⑵中医慢性盆腔痛湿热瘀结证诊断标准:参考《中医妇科学》相关内容拟定[2]:①主症:a.带下量多色黄或气臭。b.下腹胀痛或刺痛。c.腰骶胀痛。②次症:a.经期腹痛加重。b.月经不调。c.低热起伏。d.肢体困倦。e.小便黄。f.便结或溏而不爽。g.舌质红或黯红,边尖瘀点瘀斑,苔黄腻。h.脉弦滑或弦数。具备以上主症2 项,次症4 项即可诊断。⑶中医症状分级量化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制定评分标准[3]:①主症:a.下腹胀痛或刺痛:0分:无下腹胀痛或刺痛;2分:胀痛不适,或刺痛时作时止;4分:胀痛或刺痛,频频发作;6分:胀痛或刺痛明显,持续存在。b.腰骶胀痛:0分:无腰骶胀痛;2分:腰骶胀痛不适;4分:腰骶胀痛;6分:腰骶胀痛,较难忍受。c.带下量多色黄或气臭:带下量多:0分:带下量正常;1分:带下量较平时增加1/2以内;2分:带下量较平时增加1/2~1倍;3分:带下量较平时增加1 倍以上,需用垫纸。带下色味异常:0分:带下色味正常;1分:带下色微黄,或偶有臭味;2分:带下色黄,或腥臭;3分:带下色黄如脓,或臭味明显。②次症:a.经行腹痛加重:0分:无;1分:时有加重;2分:常有加重;3分:每次均加重。b.低热起伏:0分:无;1分:偶有发热;2分:时有低热;3分:低热起伏。c.肢体困倦:0分:无;1分:时有肢体困倦,不影响劳作;2分:常有肢体困倦,懒于劳作;3分:肢体困倦,影响工作;d.月经不调:0分:无;1分:有。e.尿黄:0分:无;1分:有。f.大便溏而不爽:0分:无;1分:有。g.大便干燥:0分:无;1分:有。③舌象、脉象:舌质:红或暗红或边尖瘀点;舌苔:黄厚腻;脉象:脉弦滑或弦数。⑷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中的慢性盆腔痛诊断标准。②符合中医湿热瘀毒蕴结证辨证标准。③年龄18~45岁。④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有关药物或治疗方法。⑤知情同意:志愿受试能够按计划疗程坚持治疗者,并配合本课题研究者。凡符合上述5 项标准者,即可纳入试验病例。⑸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标准者。②妇科检查B超检查等发现有妇科肿瘤者。③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静脉瘀血症、子宫肌腺症、结核性盆腔炎等其他病症引起的相关症状者。④合并有糖尿病或其他严重的肝、心、肾等重要器官的器质性疾病者。⑤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慢性盆腔痛急性发作的患者。⑥不合作者,不能坚持治疗者。

干预措施:①治疗组:薄氏腹针联合中药封包,封包中药:丹参、赤芍、连翘、蒲公英、益母草、乌药、桃仁、三棱等11味药。患者暴露下腹部,以患者自觉温度舒适为度,1次/d,30 min/次,每日更换药袋,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薄氏腹针治疗:取穴:引气归元(中脘、下脘、气海、关元),腹四关(滑肉门、外陵左右共4个穴位组成),全腹痛加下风湿点(双)、水道,若一侧少腹痛,加同侧下风湿点,伴腰痠加四满,月经不调加天枢。采用薄氏一次性针灸腹针,针刺至人部(即中刺),具体操作方法:患者平卧位,暴露腹部,上述穴位皮肤行常规消毒,避开毛孔、血管,将0.22×40 ram规格的专用套管薄氏腹针迅速弹入穴位皮下,候气3~5 min,然后将针尖刺入预计深度后,手法采用轻刺激,留针30 min,留针时予红外线灯照射神阙穴。7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②对照组:妇炎舒胶囊0.4 g×60 粒/盒,5 粒/次,3次/d,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

观察指标:一般记录项目:患者的一般资料、生命体征、中医舌脉、病史、治疗史、药物过敏史等。安全性检测指标:血、尿、大便常规;心、肝、肾功能。

腹部疼痛评分:疼痛指标,采用国际上常用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评定慢性盆腔痛的疼痛程度: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极度疼痛。见表2。

中医湿热瘀结证候疗效判定标准(按照该病中医单个证候量化评分标准制定):①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5%。②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且<95%。③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且<70%。④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好转=痊愈+显效+有效。

安全性指标:①一般体格检查项目: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血常规、肝肾功、心电图。②用药或行针后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

表1 两组患者年龄构成及均数比较(n)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6.12±2.57 2.07±1.18对照组 30 6.41±2.36 3.73±1.37

表3 两组治疗后中医单个症状疗效比较(n)

统计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用秩和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研究结束后,两组大部分患者主要临床症状均有改善,治疗组主要症状缓解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两组治疗后中医单个症状疗效比较,见表3。

讨 论

盆腔炎性疾病致慢性盆腔痛属中医学“妇人腹痛”“痛经”“妇人癥瘕”“带下病”等范畴,以下腹部疼痛为主症。慢性盆腔痛从病性上分析,由于发病时间长,病程缠绵,迁延难愈,疼痛绵绵而不剧烈,多虚中夹实;疼痛部位局限,痛有定处,湿或瘀多见;《傅青主女科》认为“夫带下俱是湿症,因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故以名之”“夫黄带乃任脉之湿也”,“瘀”与“湿”是盆腔炎发病的重要病因。

中医外治法不仅能够将药物直达病所,提高局部组织的免疫功能,促进局部炎症更好吸收,也能减轻耐药性及药物对肝肾功能的损伤,腹针疗法是著名针灸专家薄智云教授经过30 余年潜心研究创始发明的,是一种通过针刺腹部穴位,治疗全身疾病的治疗方法,强调处方标准化、操作规范化、辨证条理化,而且无痛、安全、高效,患者容易接受。

猜你喜欢
腰骶腹针性疾病
脊髓腰骶膨大扩散张量成像参数评估脊髓型颈椎病患者损伤程度和术后神经功能恢复的研究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水针结合腹针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验案
腹针结合浮针治疗颈源性耳鸣病案1则
薄氏腹针疗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经验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腹针配合神阙灸治疗慢性盆腔炎验案1则
猪常见呕吐性疾病的临床表现、药物治疗和预防措施
腰骶移行椎患者腰骶交界区冠状面倾斜畸形发病特点的临床研究
睡懒觉会让智力下降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