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病患者诊断中临床检验生化指标的应用

2019-10-22 12:36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谷丙转氨酶受检者

253100平原县第一人民医院,山东 平原

病毒性肝病是一种常见疾病种类,临床中可细分为急性肝炎、肝硬化、重度肝炎、慢性肝炎等,受检者在患上病毒性肝病后,常会表现出恶心、乏力、疲劳等症状,同时某些受检者还会出现食欲减退、精力匮乏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1]。病毒性肝病早期诊断,可为病毒性肝病有效治疗提供宝贵时间,有利于改善受检者症状[2]。临床上,通常通过肝功能生化指标对病毒性肝病进行诊断,但具体为哪些生化检测指标,目前还存在一定争议。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病毒性肝病患者45例,对其进行随机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8年7月-2019年7月收治病毒性肝炎患者45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健康人员4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组男25例,女20例;年龄18~78岁,年龄(45.68±9.45)岁;其中慢性丙肝17例,慢性乙肝28例;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18~77岁,年龄(45.55±9.52)岁。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抽取受检者晨起静脉血液,在抽取前12 h 禁食禁水,抽取位置为肘静脉,采集量为5 mL左右。采集完成后对标本进行离心处理,取血清待检。应用日立76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受检者血清标本进行检测,按照说明书对受检者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进行检测,应用希森美康XN2000型血细胞检测仪对受检者的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进行检测[3]。

观察标准:对比两组受检者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白蛋白指标;对比两组血常规指标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数。

统计学方法:数据应用SPSS 18.0 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受检者生化及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观察组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而白蛋白、白细胞计数、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讨 论

病毒性肝病主要是由各种肝炎病毒引起的疾病,如不及早干预治疗,随着疾病发展,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癌,引起严重后果[4]。在肝炎病毒感染肝细胞后,血浆内酶类组织及蛋白质会慢慢融入患者血液之中,造成细胞变性,随着疾病进程,肝细胞受到严重损伤,其相应的酶类物质会反映更为灵敏[5]。因此,临床上一般通过谷丙转氨酶等指标对患者肝功能进行评定,从而判断有无感染和肝功能减退。

本次研究中,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显著高于正常受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肝细胞受到感染后,谷丙转氨酶、胆红素从肝细胞内渗透到血液中,引起该指标的上升。同时观察组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由于肝功能减退后,其合成能力和代谢能力下降,阻碍了物质合成和代谢,尤其是上述指标,当合成量下降后,血液中白蛋白、白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等免疫蛋白也随之下降。尤其是在谷丙转氨酶等酶被大量释放在血液中后,会与血液中蛋白发生反应,会进一步导致白蛋白、白细胞等指标水平下降。因此,临床上应用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检测,可作为病毒性肝病筛查的方法。

表1 两组受检者生化及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受检者生化及血常规指标水平比较(±s)

指标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t P总胆红素(μmol/L) 23.52±5.41 14.82±4.61 8.211 0.000谷丙转氨酶(U/L) 82.32±15.12 26.32±8.32 21.845 0.000白蛋白(g/L) 36.12±5.74 46.62±6.21 8.329 0.000白细胞计数(×109/L) 5.32±1.25 6.98±1.55 5.592 0.000血小板计数(×109/L) 124.21±20.32 182.12±22.25 12.892 0.000中性粒细胞数(×109/L) 1.55±0.24 2.82±0.55 14.197 0.000

综上所述,应用生化指标和血常规指标检测,可为病毒性肝炎诊断提供重要参考。此外,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指标直接反应病毒性肝病对肝功能的损伤程度,临床上要重视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的升高。

猜你喜欢
谷丙转氨酶受检者
细节护理在健康体检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及体检满意率分析
饮食因素对谷丙转氨酶测值的影响
冠状动脉CTA检查前需做哪些准备?
谷丙转氨酶检验在脂肪肝患者诊断中的应用体会
无偿献血采血点初筛丙氨酸转氨酶升高的预防及纠正措施研究
健康管理对纠正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效果评价
服用抗生素影响肝功检查
谷氨酰胺转氨酶对鱼肉保水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