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9-10-22 12:37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35期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运动

423000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湖南 郴州

急性脑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的特点,因此在抢救和临床治疗中,大多关注急救的及时性,但近几年通过对患者的统计研究发现[1],脑梗死患者即使存活,因脑梗死导致的后遗症也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次研究将对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探讨患者生活质量和运动功能在护理后的改善情况,现报告如下。

观察指标:①运动功能评价:患者均需进行运动功能评价。评价使用Fugl-Meyer评分量表,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运动功能越好。②生活质量评价:患者均需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生活质量使用生活质量指数(QLI)评分,最高为1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资料与方法

结 果

2018年6月-2019年5月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女17例,男33例;平均年龄(53.5±2.46)岁;观察组女18例,男32例;平均年龄(51.67±2.48)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护理方法:入院后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⑴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⑵观察组给予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患者入院24 h 内干预,干预的内容:①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加强和患者的交流,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并鼓励家属多和患者进行交流,让患者感受到家人对其的支持。②被动运动:可以先进行肢体的被动训练,如关节被动运动、肢体按摩及良肢位的摆放等。③主动训练:在患者病情稳定后,即可开始主动训练。患者可进行翻身训练和坐位训练,在患者身体能够保持平衡后,可进行站立训练。以上训练应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④日常生活训练:在患者住院时,可训练患者进行吃饭、穿脱衣物、刷牙等活动。

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两组患者QLI评分比较:观察组护理后QLI 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Fugl-Meyer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0 24.54±13.25 70.84±25.67⋆△对照组 50 25.67±13.65 55.31±27.84⋆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QLI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QLI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1;与对照组比较,△P<0.01。

组别 n 护理前 护理后观察组 50 5.64±1.28 8.04±2.03⋆△对照组 50 5.71±1.26 6.94±1.96⋆

讨 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饮食结构和生活节奏发生改变,脑梗死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脑梗死是由于脑部血管发生病变,引起脑组织的缺氧、缺血,从而发生梗死灶。患者出现病变的位置不同,临床表现也不一样,在初期患者多表现出来头晕、头痛、麻木等症状,病情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死亡。脑梗死患者最常见的预后问题,是由于发生脑梗病变的区域出现问题,导致患者肢体偏瘫,表现为运动障碍或关节屈伸不利等,对患者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

虽然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得到一致的认可,但对康复护理介入的时机尚存在不同的看法。近几年,不少学者均认为应在患者患病早期即进行康复护理的,究其原因,不外乎是由于康复护理建立越早,则神经元功能的恢复就会越好[2]。有研究显示[3],在早期进行康复护理,有利于促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患者的康复训练,除需进行正常的肢体运动恢复训练外,还应增加关于患者生活必需的运动能力的恢复训练。分析本次研究所取得的数据,观察组患者的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及生活质量指数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进行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脑梗死患者的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和生活能力。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患者运动功能的恢复有利,并可增加患者的生活能力,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脑梗死康复运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不正经运动范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疯狂的运动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后并发痴呆70例疗效观察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