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力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突出问题

2019-10-22 19:25
民主 2019年9期
关键词:师范生农村学校

2019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南省委会副主委雷鸣强提交《关于大力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突出问题的建议》得到教育部的答复。答复对提案提出的四点建议一一进行了回应,答复中表示,教育部将继续实施部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公费教育政策,做好示范引领,并支持各地推进地方公费师范生培养,加大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力度,联合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农村边远地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工资待遇保障政策,增强乡村教师职业吸引力,继续实施“特岗计划”,优化实施管理,让特岗教师成为振兴乡村教育的一支生力军;将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作,全面改善农村学生吃、住、学、文化活动等基本条件,并积极引导乡村学校探索符合当地特色的育人模式,增强乡村教育自信;将督促指导各地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工作进度,确保尽快实现每一所乡村学校都有城区学校对口帮扶;将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研究,努力推动乡村医疗室、文体设施等公共服务场地建设向乡村学校集中,探索乡村教育治理新经验。

【提 案】

关于大力解决乡村教育发展突出问题的建议

雷鸣强

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教育的建设发展,将教育扶贫与产业扶贫、健康扶贫等重大扶贫计划一道协同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乡村学校教育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也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主要有:

一、县域学校存在“乡空城挤”问题

农村学龄人口逐步聚集城镇,导致城区班额居高不下,而农村生源大幅度减少,大量校舍闲置。有的地方教育资源、扶贫资源未能协调使用,出现了移民新村建设工程与教育发展规划不同步,出现有的学校刚建好、村民却已搬迁;而有的移民新村建好后长期无学校,给学生带来极大不便的现象。

二、乡村学校教师存在“老弱女流”问题

很多年轻教师不愿意到村小和教学点任教,或招考到岗任教后难以扎下根来、流失严重。现有教师很大一部分是原民办教师转正留校任教的,不同程度存在年龄偏大、学历层次偏低、教学理念滞后、教学能力不强,以及男女性别比例失衡、教师专业结构不合理,“教非所学” 等现象。市、县校对农村学校优秀教师的“掐尖”现象比较突出,很多优秀农村教师通过公开招聘离开农村教育岗位。

三、乡村学校存在“隔离乡村”问题

学校在地方政府和教育部门的完全管理之下,屏蔽了乡村和社区的力量,与周边社区、村庄几乎不发生关系。乡村学校本来应该也能够承担的文化传承功能、村民教化功能和乡村治理功能都难以实现。近乎封闭的乡村学校难以激发内生动力,政府对乡村学校的资金投入边际效益递减,难以实现有发展的增长。

四、乡村教育存在“疏离乡土”问题

乡村教育本应突出本土特色,但由于官办官管,乡村学校脱离乡村社区、脱离家庭、脱离自然,特色萎缩、贫困干瘪,去农化明显、质量不高。

为解决制约乡村教育发展的这些瓶颈问题,促进乡村教育的良好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培养和建设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数量足结构优能力强的乡村教师队伍

扩大省、市两级乡村教师培养计划,夯实各级财政分担责任,健全县来县去、乡来乡去的培养使用方式,重新构建包括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各层次、各学科的公费定向师范生培养体系,确保培养规模。适当扩大面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定向师范生选拔力度,既帮助贫困家庭实现就业脱贫,又为边远山区培养一支“下得去、教得好、留得住”的教师队伍。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在职称评定上向乡村教师倾斜;优化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管理办法。

二、建设和完善乡村学校体系,培育接轨城市扎根乡村的特色教育

改善办学条件、优化布局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协调发展。强化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督查,推动各地政府全面改善其基本办学条件,使其同期同步实现标准化,让乡村孩子能就近享受公平优质教育资源,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增强乡村教育自信,大胆探索,依托乡土文化、社会与自然,建设活力校园、温馨校园,形成本土特色的校园文化。乡村教育要同乡村的自然与文化、生产与生活、生态与社会相联系,探索既现代又田园的教育。践行开放的教育、改造的教育和创造的教育,以校风改变家风、推进民风,用知识改造乡村社会。

三、建立和完善城市校带乡村校、强势校带薄弱校、中心校带办学点的帮扶机制

农村教育要与城市互联互通、相互支撑和共同发展,最终实现一体化发展,让农村教育、农村文化自身的独特内涵、价值、文化性格和表现形式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在未来更高水平的城乡教育格局中站稳脚跟。加大“以城带乡”的工作力度,用城镇教育资源来反哺乡村教育发展,用一体化发展思路来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治理体系。

四、建立和健全乡村学校家校合作、村校共治、社校互动的乡村教育治理体系

建立以乡村学校为中心的教育文化综合服务体系。乡村公共服务场地建设向乡村学校集中,在乡村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过程中,應将村医疗室、文体设施、体育设施等同步规划、集中建设。要将乡村教育紧密融入当地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中去。

猜你喜欢
师范生农村学校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学校推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进一步完善免费师范生政策
赞农村“五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