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治疗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临床观察

2019-10-23 01:39杨学婧杨述鸣
中国民间疗法 2019年15期
关键词:监护室气管例数

杨学婧,杨述鸣,赵 磊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8)

下呼吸道感染是住院患者最常见的疾病和并发症,气管切开术后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达32.9%~88.3%[1-2].气管切开术是重症监护室内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气管切开的同时,气道与外界环境相通,病菌、细菌等会直接进入呼吸道内,严重破坏呼吸道屏障,导致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显著上升[3].临床常规治疗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主要采用抗生素配合雾化治疗[4],而康复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呼吸训练、运动疗法、物理治疗等.本研究将常规护理结合康复治疗应用于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20例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男31例,女29例;平均年龄(51.06±8.35)岁;平均病程(12.6±3.51)d.观察组男25例,女35例;平均年龄(50.52±7.23)岁;平均病程(11.5±3.89)d.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和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符合原卫生部制定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5];生命体征稳定;痰液潴留;慢性肺部疾病或肺部疾病;异常呼吸模式;呼吸肌无力.

1.3 排除标准 生命体征不平稳,体温>38.5℃者;血氧饱和度<90%者;心率<40次/min或心率>130次/min者;氧浓度>60%者;呼气末正压≥10 cm H2O(1 cm H2O=0.098 kPa)者;急性期心肌梗死、平均动脉压<60 mm Hg(1 kPa=7.5 mm Hg)或>110 mm Hg者;不稳定骨折者.

1.4中止与剔除标准 依从性差,自行退出或中途转院者;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者;未按制订的治疗方案治疗或临床资料收集不全者.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治疗.①肺部感染处理方法:观察痰培养,依据患者病情和化验结果选择抗生素.②配合雾化吸入治疗.③人工气道管理制度: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时吸痰,调节管道以增强湿化效果,观察记录每次排出的痰液情况.治疗疗程为15 d.

2.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肺部呼吸康复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康复评价,根据评价结果选择训练方法.主要包括:①呼吸训练:纠正错误呼吸方式,指导患者进行有效正确的呼吸模式.A.腹式呼吸通过有意识延长吸、呼的时间,以腹部起伏进行深、缓有规律的呼吸运动,将气息从胸腔深处引至腹腔.每组5次,每日3组.B.缩唇呼吸法为患者闭嘴经鼻吸气,缩口唇做吹口哨样缓慢呼吸气4~6 s,以可轻轻吹动面前30 cm的白纸为度.每组5次,每日3组.C.抗阻呼吸训练是以胸式呼吸为主,在患者胸部放置0.5~1 kg沙袋进行呼吸训练.每组5次,每日1组.②辅助咳嗽排痰训练:指导患者进行咳嗽反射练习.A.体位引流的同时进行呼吸道湿化20 min后进行背部叩击振动5 min,主动咳嗽10~20次.B.手法刺激咳嗽为在患者吸气终末时,医师用拇指与食指在环状软骨与胸骨柄交界处稍用力向内按压,至痰咳出.每次20 min,每日2次.③运动疗法:日常卧位为良姿位摆放.被动运动是被动活动周身大关节10 min,每侧肢体至少5 min;翻身、坐起训练每组3次,每日4组.④胸肺部物理治疗:包含功能性电刺激和超短波.功能性电刺激即采用粘贴于体表的电极对膈神经运动点进行刺激,每次20 min,每日1次.超短波可作用于炎症部位,每次10 min,每日2次.治疗疗程为15 d.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作次数、用于治疗肺部感染抗生素人均使用费用、气管导管拔管次数及平均带管时间.

3.2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抗菌药物临床指导原则》评定[6].痊愈:疗效指数≥20%;显效:12%≤疗效指数<20%;无效:-12%≤疗效指数<12%;恶化:疗效指数<-12%.总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总例数×100%.

3.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4 结果

(1)平均带管时间、气管导管拔管次数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气管导管拔管次数为52次,多于对照组的28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带管时间为(22.46±7.62)d,明显少于对照组的(40.95±13.3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肺部感染发生例数比较 观察组肺部感染发生例数为28例,明显少于对照组的50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医治肺部感染的抗生素使用费用比较 观察组医治肺部感染的抗生素人均使用费用为(1 564.79±784.85)元,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 450.36±897.12)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4)临床疗效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临床疗效比较[例(%)]

4 讨论

下呼吸道感染主要包括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在我国报告的院内感染病例中,下呼吸道感染是最为常见的院内感染.住院期间发生下呼吸道感染的原因包括患者自身因素、医院环境及各种诊疗措施等[7].本研究主要分析将早期康复治疗应用到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为预防控制院内下呼吸道感染提供依据.呼吸训练可以提高呼吸肌的肌力、耐力和协调性,改善患者心肺功能.有研究表明,腹式呼吸可通过增加膈肌活动度及功能,使肺泡充分膨胀,增加气体交换,提高通气功能,可更有效地补偿肺部病变时胸式呼吸的不足[8].研究调查表明,重症监护室内患者由于长期卧床,机体抵抗外界感染能力下降,呼吸道清除分泌物能力降低,使细菌微生物更易于滋生,提高肺部感染率,甚至会导致呼吸衰竭、肺不张,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严重威胁[9].咳嗽辅助排痰训练可以有效清除呼吸道内过量分泌物,预防及控制肺部继发感染.运动疗法可通过运动再学习改善患者呼吸系统功能.研究显示,运动训练可以向中枢神经提供感觉、运动和反射刺激,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提高新陈代谢的速度,增强患者体质,从而达到提高患者免疫力的效果[10].物理治疗中超短波可以改善肺部微循环,促进新陈代谢,达到消炎抑菌的目的[11].功能性电刺激刺激膈神经运动点,改善患者的通气状况,加快血液循环.物理因子治疗肺部感染可以降低抗生素的耐药率,缩短治疗时间,有利于患者预后[12].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重症监护室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常规护理治疗基础上配合早期康复治疗,能够有效减少肺部感染发作,提高气管导管拔管率和缩短平均带管时间.但本研究由于人力原因未进行远期疗效观察,期望进一步开展此研究,进一步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使其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

猜你喜欢
监护室气管例数
气管切开术后不同类型气管套管的并发症及处理策略
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医学监护研究
重症监护室护理人文关怀在护患沟通中的作用
发展性照顾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早产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早期气管切开对于脑外伤患者的治疗体会
重症监护室中合并肥胖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基于MIMIC-Ⅲ的回顾性队列研究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气管狭窄病人导管插管二例
观察糖尿病足护理“五部曲”的健康教育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