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教学要以“微”见长

2019-10-23 07:59张艳萍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翻转课堂微课创新

张艳萍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学校教学也悄然发生着变化,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亦应运而生。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微课虽“微”,但也要以“微”见“长”!“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微”中探路,选准知识点,选准时机,提升技巧,提高微课效能。

关键词 翻转课堂 微课 创新

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了社会的进步,学校教学悄然发生着变化,翻转课堂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亦应运而生。“课前自主学习单、微课、课堂学习任务单”构成了翻转课堂的“三剑客”。在“互联网+”背景下,微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结合实践从三个方面来谈一谈在“提高微课效能”方面的一些认识与做法。

一、选准知识点 

何为“微课”?“微课”是有明確的教学目标,时间控制在十分钟以内,以具体的某个知识点为主要内容的教学视频。因而,提高微课“效能”首当其冲的就是选准知识点。在设计每一节微课时,只有慎重选择好了知识点,并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处理,使它们更符合教学的认知规律,这样学生学习起来才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选准知识点呢?

1.抓准目标

众所周知,语文课标是我们执教的准绳,它是我们选准微课知识点的指挥棒。因而我们要在严格地遵循“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一课程总目标和把握学年段目标的基础上,再去关注单元导读和课后习题。经过总目标→年段目标→单元导读→课后习题这四步走后,目标明晰了,就能有序地形成知识应用的系列了。

2.抓疑难点

在抓准了目标后,还得关注学情,将学生的疑难问题变为教学资源。由学生的疑难问题切入设计的微课体现了学生的学习需求,学习效果会更好。如:教学《奇异的激光》这课时,针对学生对激光新的应用陌生的情况,在课中可制作关于激光的应用的微课,让学生更好地感受激光的神奇,并为下一个环节中“激光的自述”作铺垫。

3.抓延伸点

在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时,我们也可补充教材,拓展视野,发散思维,丰富学习内容。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这一课出现了几个双关语“黑洞洞”“碰壁”“深深的寒意”,课后,我们就可以“读懂双关语”为主题设计微课,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双关语”现象,了解双关的用法及表达效果,感受语言的魅力。

4.抓分割点

有时,为了突破教学目标中的重难点,我们在确定微课的知识点时亦可将知识点按照一定逻辑化整为零,尤其是那些以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难以一下子达成的学习目标,就更应如此。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既尊重孩子的认知规律,又让孩子的思维得以螺旋型发展。如:教学《种一片太阳花》,制作微课时就可从课题入手,引导学生质疑:世上花儿千万种,作者为什么偏要种太阳花?仅仅是因为太阳花外表美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它的内在美呢?在老师步步为营的追问下,学生会恍然大悟:哦,更重要的是它的内在美!那么,这样一步一步分割、一步一步探究,本课的知识点是很容易掌握的。

无论是通过哪种途径选知识点,值得注意的是,在制作微课时,知识点千万不能贪多,最好做到一课一得。毕竟要在十分钟以内讲清多个知识点是不切实际的。

二、选准时机

对时机的把握决定了微课的效能。

1.课前用微课

对于一些浅表性、学生一学就会的知识,我们一般在课前录制成微课。如生字的认读、诗词的诵读、作家的简介、写作背景的介绍、系列学习方法分点介绍等。我们常常将微课融于简约、靠近学生认知最近发展区的学习任务单中,凸显导学功能,借助任务驱动,让学生能明白“要做什么”和“可以怎么做”,使课前自主学习更具针对性。如:鲁迅先生的《雪》这篇课文中的 “否耶”“确乎”“壶卢”等词文白夹杂,学生读起来有生涩之感。对于“江南的雪”与“朔方的雪”的象征意义更是如坠云雾。这时就非常有必要将鲁迅的写作时代背景制成微课,在课前上传给学生观看了。

课前用微课,在帮助学生回顾知识、唤醒经验、了解背景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同时,也让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随时了解,既对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进行督促和检查,又掌握了学生的困惑与疑难点,从而找到教学的着力点,便于教学设计的调整和优化,从而也使课堂教学更具针对性。

2.课中用微课

对于那些使用传统教学方法费时费力,或无法直观展示,没法作示范性的实验,且与教学重点、难点关系紧密的内容,我们只有在课中巧借微课了。如讲《蝉》这课时,孩子们几乎都没见过蝉脱壳,因而对描写蝉脱壳的那一段文字理解不了。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将蝉脱壳的动态与课文的介绍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制成微课,在课中适时播放,孩子在兴趣盎然中豁然开朗。

3.课后用微课

课后用微课大体分两种情况。一是对于需要反复巩固的内容,我们就可在课后录制成微课。当新课结束后,有的学生对新授知识一知半解甚至不解,这时,通过课后微课加以复习巩固,并针对课堂上的重难点内容作出进一步阐释,就能达到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巩固重点、难点、疑点,纠易错点之功效。

二是对于需要延伸拓展的内容,我们也可以在课后录制成微课。如写法的迁移:学完《少年闰土》这课后,就可在课后制作一个《包饺子》的微课,让学生学着用课文描写雪地捕鸟的方法去仿写包饺子时的情景。

当然,一样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学情与不同的侧重点,我们亦可选择不同的微课在不同的时机播放。如果侧重于自学能力的培养,可课前用微课;如果侧重于知识的复习巩固或延伸拓展,可课后用微课。有时我们不仅课前使用了微课,课后还可使用微课。这种多元化资源的呈现,对于激活学生思维的密码、深化课堂的灵动特质,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提升技巧

“制作技术与教学设计”是制作好微课的两大基石,只有将教学设计与制作技巧深度融合起来,才能让微课真正成为吸引孩子的法宝,才能切实提高微课的效能,因而,选定了知识点和时机后,就得提升微课制作技巧了。

1.静止的画面动态化

如果在微课制作中我们只是讲讲、读读、写写、练练的话,那微课只不过将老师当面讲变成老师躲在电脑、手机里讲,学生就会觉得索然无味。心理学家认为:动态刺激远大于静态刺激。有时,单凭课中简单的图文介绍,学生难以发挥空间想象进行正确理解。因而,在制作微课时,要尽量让画面动起来。如:在微课中展现人物对话的场景,对教学内容进行戏剧化的模仿表演、再现、展示操作过程等。如《聰明的徐文长》这篇课文,要让学生认识到徐文长的聪明,单纯靠品词析句,或者靠老师传统式讲授的话,学生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于是,笔者将徐文长利用水的浮力提水桶过桥、利用水井的深度竿上取物制作成微课,让画面动起来,可爱的卡通形象、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感受到徐文长解决问题的办法之巧妙。微课的运用,视听结合,声像并茂,新颖有趣,使学生在整个课堂教学的轻松气氛中兴趣盎然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去。

2.抽象的知识情境化

面对一些枯燥而抽象的知识,学生很难静下心来观看微课并达成《课前自主学习单》上的学习目标。这时,睿智的老师就会在微课伊始创设一个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情境。如:将小猪佩奇与小羊苏西引入口语交际中来。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激发了他们极大的兴趣,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口语交际的要点。

当我们在教学一些闪耀着人性光辉的文本时,也可制作两种不同的人物形象或两种不同的场景的微课,让学生去辩论、去思考。如在教学《浮冰上》一课诺尼扔掉小刀的环节时,就可制作诺尼扔掉小刀与诺尼没扔掉小刀两种情景,让学生展开辩论。这样,不仅会让学生感到人性的光辉,亦可感受到故事情节的一波三折,体会到文本构思之巧妙。

3.生硬的语言形象化

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交往,主要是通过言语交流实现。同一堂课,不同语言风格的教师教出来的学习效果是不一样。因而,我们要想提高微课的效能,就必须结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心理特征等个性心理倾向,在不影响知识的前提下对语言进行加工、装饰,使其通俗易懂、富有情趣。如在给学生讲《修改病句》,在微课中介绍修改符号这一环节时,删除符号是这样讲的:在生活中,我们常常将不用的东西打个包,然后把它扔掉。同样的,在句子中,我们如果遇到不用的词,也得将它打包(边讲边将圈出来),然后扔掉(边讲边在圈圈上画一个“小猪尾巴”)。还有增添符号,就好比快递员,先将你要加的词打包(边讲边圈出来),在用一只长长的手送到指定的地方(边讲边画)……学生笑嘻嘻地看完微课,修改符号都会画了。

微课的生命力在于创意,没有创新的微课就完全失去了微课的意义,所以微课虽“微”,但也要以“微”见“长”。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翻转课堂微课创新
微课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与反思
微课在初中英语课后作业中的应用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微课”教学模式的探讨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翻转课堂在英语语法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PLC应用技术》课程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