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意识下的以问导学案

2019-10-23 14:30施晓芬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银河文本课文

施晓芬

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问题或许仅仅只是一项技能,而提出新的问题,却需要有无限的创造力。在多年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我深深地知道,只有有效、创新的课堂提问,才能撞击思维的火花,产生情感的共鸣,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力、想象力、创造力,有利于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下面我就“以问导学”这一观点,来谈谈自己的想法。

一、问中求新,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有云:“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好之、乐之即有喜好、有兴趣,由此可见兴趣是学习的直接动力。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带有浓厚的兴趣色彩,而这种兴趣往往又是不稳定、不持久的。因此教学时,就需要教师设计新颖的问题,随时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紧扣题眼,牢牢抓住课题中的“变”字,说道:“小朋友们,悄悄地告诉你:夏天姐姐是一位出色的魔术师,你想变成什么,她就能把你变成什么。你们想让夏天姐姐帮你变成不同的事物吗?”学生听到这激动人心的消息,不禁齐声说道:“想。”此时,学生的学习兴趣空前高涨,一下子就进入了情境,有了进一步与课文“谈话”的兴趣,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多媒体,展示与文本相吻合的画面,带领学生入情入境。接着,我又说道:“是呀,夏天来了,你们想变点什么呢?”学生在如此简单而又明了的问题中,通过自己与文本的对话,以及光盘中的直观演示,一下子就感受到夏天的气息,一个个精彩的答案一一呈现:“夏天来了,我想变成透明的雨滴,因为夏天很热,如果能变成小雨滴,睡在凉爽的绿叶上,一定很舒服。”“夏天来了,我想变成一条小鱼,就能自由自在地在水中游玩了,多开心呀!”“夏天来了,我想变成一只蝈蝈,为人们唱出动听的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问题是最好的特效药,一个好的问题,在整节语文课中,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更有效地学习。

二、曲中求异,激活学生思维

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学生的思维从静止的潜隐状态转到活跃的显现状态,从而积极思考问题,积极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避免提出一些平铺直叙,没有任何“营养”的问题,善于提出一些新颖别致、妙趣横生、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去探索新知识。如教学《母亲的恩情》一文时,学生对于课文中所包含《游子吟》这首诗中,何为“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何为“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不是很理解。问题一旦遇到暗礁搁浅了,再怎么“启”也不能“发”,讲解又很费劲。于是教学时,我便采用“绕道式”的“曲”问方法。针对以上情况,我说道:“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母亲对于孩子的关心和爱护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找出相关的语句和段落读一读!”学生在与文本对话后,一下子就找到了相关内容,他们争先恐后地说了起来:“母亲知道孩子要出远门了,晚上很晚了,还在油灯下给他缝补衣裳,我觉得从这可以看出母亲十分关心她的孩子!”“母亲年纪那么大了,还在一针针一线线地帮孩子缝衣裳,我也觉得她很关心自己的孩子”……从学生的回答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们已经理解了古诗中的意思。此时,也就不用再费劲地去解释古诗的意思了。学生在别样的方法中,已开拓了思维,知晓了课文内含的意思。“贵曲忌直”就是这个道理。

三、以虚求实,训练发散思维

发散性思维是儿童的天赋,做任何事情,他们都乐于表现得与众不同。但是,由于年龄特点的限制,他们的独立判断、自我探究的能力较弱。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提问应使学生突破常规的禁锢,鼓励讲出自己的独立见解,迸发出求异的火花。如《问银河》一课,文本结束时,留下了一个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到银河那去作客会发生什么事?这个空间给老师教学留下了一个空白,更留下了一个训练学生语用能力的切入口,教师就可以顺势引导学生想象,“当我驾驶着中国制造的宇宙飞船,来到神秘的银河……”学生以此为开头,与同桌的小朋友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几分钟后,学生们妙语如珠,“当我驾驶着中国制造的宇宙飞船,来到神秘的银河,看到了一座座高楼大厦,鳞次栉比,十分壮观!”“我来到神秘的银河,看到银河的街道上,车水马龙,灯火辉煌。”…… 此时的学生思维如泉!又如教学《蜗牛的奖杯》一课时,文末提到“沉重的奖杯变成了坚硬的外壳,蜗牛只能在地上慢慢地爬行。”这个结尾又为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创设了一个“空白”,给予了一个平台。教学时更让学生面对此空白处,试着想想,说说,看到现在不能飞行,只能在地上慢慢爬行的蜗牛,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再如,教学《狐假虎威》一课,文本最后给我们说明了事情的結果,也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湿的道理。此时,我敏锐地发现,这里也是课文留给我们的一个空白点、语用点,是训练学生发散思维的一个平台,此时,我说道:“这时,老虎才发现自己被那狡猾的狐狸给骗了,过了一个星期,他们又碰在了一起……”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说说这个故事的后续。此时,学生的思路已拓宽,种种奇妙的话语也出现了。教学时,我们要巧妙利用教材创设的空白处,化“虚”为“实”,加上适当的引导,让孩子原本就超凡的想象力,插上一双有力的翅膀,迸发出更多的智慧的火花,得到更多的思维的训练。

提问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选择式提问、揭疑式提问、诱导式提问、逆问式提问等等,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灵活变通,使用不同的方法,多维度,多方位地提问,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让我们的课堂精彩纷呈!

猜你喜欢
银河文本课文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问银河
银河升起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端午节的来历
背课文
问银河
问银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