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尖智慧:魅力数学课堂的“助推器”

2019-10-23 14:30乔坤秀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助推器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乔坤秀

【摘   要】  数学是“科学的皇后”,其具有极强的抽象性和单调性,让学生们望而生畏,时常出现缺乏兴趣、被动接受的情形。那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成了广大教师值得深思的问题。而动手操作可以增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体验探究,获得丰富的数学知识和可持续发展的源动力。

【关键词】  小学数学;学生;动手操作

儿童的智慧和动作相连,割裂动作和思维的联系,也就失去了学习数学的意义。动手操作,对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学生在操作中,可以积累基本的活动经验,降低学习的难度,把握知识的本质特征,促进知识结构的建立。在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习惯将知识细化,然后直接灌输给学生,表面上减少了学生所用的时间,但在无形中却加大了学生的学习压力,因为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未能真正掌握和理解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征,为学生搭建动手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取知识,提升创造力和思考力。

一、动手操作,诱发学习欲望

数学一度成了“枯燥”“单调”的代名词,小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不浓,甚至有排斥、反感的心理,以这样的心理对待数学学习,学习效果必然不会太好。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出发,为学生设计动手操作活动,增进学生探索学习的内驱力,让学生以积极、兴奋的状态融入学习活动中,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不是死板的,而是鲜活的。在教学列举策略时,新课伊始,教师出示了课本中的例题“王大伯准备用22根1米长的小棒围一个长方形羊圈,怎样围,面积最大?”学生们看到这个问题后,有些摸不着头脑,不知道怎么入手。此时,教师没有直接讲解,禁锢学生的思维。而是让学生拿出小棒,动手围一围,看可以围成怎样的长方形。学生们听了老师的话后,很是兴奋,立即投入到了动手操作中。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可以拼成不同的长方形,但不管怎样围,长方形的长和宽的和必须是11米。在列出所有情况后,让学生进行比较,看看有什么发现。

上述案例,面对难以理解的教学内容时,教师没有进行注入式的讲解,而是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诱发学生探索的热情,让学生在操作中理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更好地探索新知。

二、动手操作,促進学生理解

数学学习,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要求较高,而学生的思维仍以形象思维为主,还远远不能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学习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思维中的短板,影响知识体系的构建。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一味的讲解,学生很多情况下未能真正理解,就成了后续做错题目的错因。因此,教师应发挥动手操作活动的功效,促进学生思考,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深化学生的认知能力。

在教学认识分数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学会比较分子是1的两个分数的大小,教师让学生拿出了两张完全一样的正方形纸,然后想办法分别涂出它们的1/2和1/4,再比较涂色部分的大小,看看有什么样的发现。学生们将第一张正方形纸,先对折,然后将其中的一半涂色,紧接着又将第二张正方形纸,对折后再对折,然后涂色表示出它的1/4。涂好色后,学生们经过比较,发现1/2>1/4,在动手操作中纠正了学生头脑中的固有认知,明白了同一张纸,被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越小,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

上述案例,教师针对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生活经验,让学生进行动手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克服思维定势,掌握知识的本质特征,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理解力和思考力。

三、动手操作,实现辨伪存真

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事情,出现错误并不可怕。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不能指责、批评,因为那样会挫伤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和热情,甚至丧失学习数学的勇气。因此,如何对待学生的错误也是一门学问,应帮助学生主动找出错误,进而分析错误,然后修正错误,达到掌握知识本质的目的。运用动手操作,可以支撑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经历“自我否定”的过程,避免后续在学习的过程中出现相同的错误。

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后,教师为学生引入了这样的问题:“用两个长8厘米,宽6厘米的长方形,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所拼长方形的周长可能是多少厘米?”学生一看到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直接就用8+6=14(厘米),14×2=28(厘米),28×2=56(厘米)。可见,学生们是先算出了一个长方形的周长后,然后乘2,这样算显然并没有把握住题目的本质,出现了错误。教师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让学生拿出数学课本,相互拼一拼,然后说一说在拼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问题。听了老师的话后,学生们立即投入到了动手操作中,很快发现,所拼长方形的周长那样计算是不对的,因为拼在里面的边,计算时就不应该计算在内了。于是学生们重新确立了思路,进入到了计算中。

上述案例,在学生们出现错误时,教师没有采取灌输式的讲解,而是为学生引入了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了错误,掌握了知识的本质,深化了理解。

总之,动手操作是帮助学生内化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有效途径。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还生于课堂,为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借助学具探索知识,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让数学课堂更有实效。

【参考文献】

[1]钟荣华.小学数学课堂应加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J].文理导航(下旬),2018(12):23+28.

[2]钟琳.小学数学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J].新课程(综合版),2018(11):153.

猜你喜欢
助推器动手操作小学数学
跟踪导练(2)
透视奇妙的火箭
“上课时间太长,下课时间太短”的启示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