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技能大赛经验培养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
——基于ARCS动机模型的视角

2019-10-24 06:50齐立辉陈诗慧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9年5期
关键词:工匠职业院校大赛

齐立辉 陈诗慧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广州 511483)

0 引言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以下简称技能大赛)自2008年以来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形成校赛、省(地市)赛、国赛的三级大赛机制,每年参加决赛的选手达到1万多人,有的获奖者已成为行业企业的技术能手、大工匠、独立经营者、高管人员等,在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方面得到社会广泛关注和普遍认可。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的指导思想,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本文借助ARCS动机模型剖析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经验,并在学生工匠精神培养中加以借鉴。

1 工匠精神的内涵

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成为年度最受关注的热词之一。工匠精神的相关研究在2016年引起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中国知网数据显示,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文献数量2015年仅为168篇,2016年为2 386篇,出现井喷。

工匠精神的内涵被赋予当代价值。王丽媛认为工匠精神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严谨、一丝不苟、耐心、专注、坚持、专业、敬业等内容[1];李宏伟和别应龙认为工匠精神包括尊师重教的师道精神、一丝不苟的制造精神、求富立德的创业精神、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知行合一的实践精神等特质[2];周靓和饶家辉认为工匠精神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不同时代的工匠精神具有强烈的时代烙印[3]:工业时代,创新、精度、品质是工匠精神;大数据时代,归纳、思辨、演绎也是工匠精神。因此,笔者认为,工匠精神是指人们在工作中对美好事物的不断追求,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精神理念,包括立业、敬业、勤业、精业、乐业、团队合作等精神特质。

2 ARCS动机模型概述

ARCS动机模型由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约翰·M·科勒教授创立,旨在研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内容,即注意力(Attention)、关联性(Relevance)、自信心(Confidence)、满足感(Satisfaction)[4]。科勒认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要循序渐进,首先是要引起学生对一项学习任务的注意和兴趣,其次是使学生清楚完成这项学习任务与他们具备的知识和经验密切相关,然后是使学生有信心、感觉有能力完成这项学习任务,最后是让学生完成这项学习任务后有满足感。他还对注意力、关联性、自信心、满足感四方面内容进行了类别细分并提出对应描述问题,如表1:

表1 ARCS动机模型的细分类别

3 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经验分析

根据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公布的《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汇编(征求意见稿)》有关材料内容,从ARCS动机模型视角,笔者对技能大赛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经验分析如下:

1) 注意力。《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申报与遴选管理办法》中要求:申报赛项选题要立足专业或专业群,竞赛内容要对接国家教学标准提出的有关专业或专业群综合核心技术技能和职业素养;要适应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特别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求。中职赛项设计突出岗位针对性;高职赛项设计注重考查选手的综合技术应用能力与水平及团队合作能力,除岗位针对性极强的专业外,不做单一技能测试。

由此可看出,技能大赛竞赛内容在设计时已考虑将包含职业素养、团队合作在内的工匠精神融入其中,竞赛的过程既是学生专业技术技能水平的展示,也是学生工匠精神的展示。技能大赛是目前国内最高水平的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竞赛,其广泛的社会影响力、关注度能较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追求卓越的探究态度;其竞赛选题随着社会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科学技术进步等客观因素不断进行优化和调整的多变性,能使学生对技能大赛维持注意力。

2) 关联性。《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题管理办法》规定:命题方向和难度以教育部颁发的相关标准和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依据,应对接行业、国家、国际有关标准,并结合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和职业岗位需要,适当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相关内容。赛题应能测试学生运用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体现独立工作、综合设计和团队协作能力,重点展示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

技能大赛的命题结合了学生未来就业的岗位需求以及岗位需要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等有关内容,同时还对学生的职业精神提出有关要求。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可以强化技术技能水平,也可以磨炼心智,培养敬业、乐业等工匠精神,提升就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发展。大赛的影响力和企业的认可度可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多认可以及就业机会。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专业学习和实习、社会实践等获得的知识和经验与技能大赛高度相关,可以提升学生大赛获奖能力。

3) 自信心。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生可以了解代表国内行业、岗位最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技能水平要求,与相关专业领域国内最高水平职业院校选手同台竞技、切磋,获得国家级专业技术技能大赛表彰,获得社会的广泛关注、更多的就业和个人发展机会。

学校可以组织大赛获奖毕业生开展座谈会或讲座,分享竞赛准备、参赛技巧、求职竞聘、职业成长路径等方面的经验,帮助在校学生树立参加技能大赛的自信心、确立参赛期望目标;组织技能大赛指导教师、参赛学生、兄弟院校进行经验交流与分享,使学生理解技能大赛是通过自身已具备的知识和素质加上刻苦、持续的训练才可以获得成功。学校通过为参赛学生提供竞赛指导教师、训练场地、训练设施等保障,加强学生专业技术技能的训练和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乐业、敬业、精业、团队合作的工匠精神,创造条件帮助学生在技能大赛中获得期望目标,增强学生自信心。

4) 成就感。据初步统计,截至2017年,共有超过500万的职业院校学生参与了各类技能大赛。其中,参加全国大赛的选手超过7万人,获奖选手超过5万人,他们已经成为技术技能大军中的核心和骨干[5]。

在技能大赛训练中,学生需要学习行业发展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通过敬业、乐业等工匠精神的驱动,不断强化训练,精益求精,为参加技能大赛储备良好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参加技能大赛,学生通常会有两个方面的变化:一是技能大赛证书或奖励可以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和工匠精神培养的热情,既能获得成功体验的成就感,证明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质水平,也能获得增加就业竞争力的“砝码”;二是学生可以提前接受“竞争”带来的挑战和洗礼,增强沟通交流和团队合作等能力,强化工匠精神的培养[6]。

综上,技能竞赛之所以能有效促进职业院校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是因为技能竞赛可以激发学生精益求精、追求完美、获得更高荣誉的前进动力,与学生具备的知识和经验高度关联,让学生理解可以通过坚持不懈地学习和训练获得成功、体现自身价值,可以使学生获得技能、综合素质提升以及更多职业发展的机会。

4 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路径研究

为提升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效,职业院校可以借鉴技能大赛促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经验,尝试将竞赛理念融入学生工匠精神培养全过程,在ARCS动机模型视角下探索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新路径。

1) 聚焦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过程中,职业院校可在实施教育教学项目时考虑适当增设团队合作、竞争竞赛、创先争优等环节,激发学生参与项目的兴趣和对成功的渴望,同时根据学生的实际需求以及社会发展要求,与时俱进地创新项目内容和形式,使学生保持长期参与和持续关注项目的意愿,促进学生乐业、敬业、精业等精神养成。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用20年时间打造的传统项目“工商模拟市场”与学生课程学分、评奖评优等相结合,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学生团队创业项目准备、组织、实施、评价等全过程,而且每年的创业项目会随着人们需求的变化不断出新,学生参与积极性和参与度都非常高,同时“工商模拟市场”也成为毕业生返校的嘉年华。

2) 强化关联性,明确目标指向。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时,职业院校应考虑教育教学项目是否与学生的目标需求相关联、是否能使学生获得展示机会、是否与学生的知识和经验紧密联系等因素。学生对项目热爱能促使他们不断追求完美,精益求精,体会到乐业、敬业、精业、团队合作等带来的美好收获。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每年在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时会组织大学生农村支教活动,帮助学生实现做“老师”的梦想,参加支教活动的学生会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和特长精心准备授课内容、表演节目和慰问礼物等。

3) 提升自信心,获得成功机会。在推动开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项目时,职业院校还应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学生树立对成功的渴望,指导学生通过自身的能力和不断的努力获得成功的机会。学生对成功的积极态度和坚持不懈的努力,会使学生无限接近成功,同时也会使学生体会到努力追求美好事物和实现自身价值的过程美和获得感。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在组织学生参加“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时,会通过大赛宣讲会、获奖者经验分享、获奖作品展示、比赛视频播放等方式帮助学生了解比赛规则和参赛程序、掌握团队组建和设计创业项目方案的原则等内容,使学生对能代表学校参赛充满自信,同时还会为学生推荐经验丰富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制订和实施参赛计划、挖掘创业创意点子、优化调查研究方法、撰写创业计划方案等,让学生在积极行动、不断追求卓越中获得成功的机会,享受进步带来的快乐[7]。

4) 增强成就感,促进正面强化。职业院校在开展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项目后,还应考虑将综合能力表现突出的学生树立为学生先进或标兵予以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组织他们进行国内外学习、交流、参观,学习国内外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或帮助他们推荐实习单位或就业单位等;同时还对他们已展示出来的工匠精神进行特色凝练、总结,通过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校园宣传栏、校园宣传册等方式广泛宣传,使之产生荣誉感和自豪感,促进其将表现出的工匠精神内化为个人行为习惯,也激发其他学生学先进、赶先进、当先进的动力,促进职业院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良性循环。

除此之外,职业院校还应建立健全技能大赛表彰和学生评优奖先的相关制度,将工匠精神培养纳入教学全过程、实践全过程、育人全过程,为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营造良好氛围。

猜你喜欢
工匠职业院校大赛
“鸟人”大赛
插秧大赛
基于职业院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数学建模实践活动探索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如何加强职业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
工匠神形
浅谈职业院校中的美术教育
工匠赞
说谎大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