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煎颗粒自动化调配设备引入后应用效果分析

2019-10-28 02:48吴秀君李美芬刘开荔辜学敏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17期
关键词:差错率调配差错

吴秀君 李美芬 刘开荔 辜学敏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广东广州 510010

中药免煎颗粒是在汤剂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由单味中药经过提取、浓缩、制粒、干燥、包装而成,可同饮片一样组方,使用快捷方便,沸水冲调即可[1]。中药免煎颗粒小剂量包装的每味药根据临床常用最小剂量包装,调剂时不可拆分,但某些品种包装规格会偏大[2-3]。我院儿科患者众多,儿科用药剂量小且随着年龄体重的阶段的不同而不同,医师在随证加减用药方面无法灵活应用。我院自 2018 年6 月引进广东一方中药免煎颗粒自动化调配系统,结束了此前采用固定剂量的铝箔袋小包装的人工调配模式,从此开始了自动化调配模式,即颗粒散装于瓶内,调剂时借助机器将每味颗粒按处方所需剂量调配在一起封口。本研究通过统计2017 年第四季度小包装颗粒剂手工调配模式与2018 年第四季度免煎颗粒剂自动化调配模式下,调查两者的处方量、患者等候取药时间、每张处方调配时间、调剂效率与差错率,分析其应用情况,旨在提高医院中药房药学服务的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 年第四季度(小包装手工调配)的处方3302 张,选取2018 年第四季度(自动化调配系统调配)的处方6967 张。借助本院的HIS 系统,在处方查询界面,分别选择统计记录两种模式下颗粒剂处方的相关信息,包括颗粒剂处方的总量、患者取药等候的时间、处方调配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剔除本研究中其他造成调配时间过长的因素,包括信息系统维护、设备维修、患者自身原因等因素。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在HIS 系统中分别查询上述两个时间段中,处方登记在案的差错情况、差错次数等。对本研究所选取的不同时间段内处方的综合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选取所有处方中患者等候时间的相关资料,患者等候时间主要是从患者交费开始计算,到处方为患者发药为止,该时间段内的时间。计算每张处方中患者平均取药的时间T1,该时间时将个别离群数据剔除。选取所有处方调配的时间资料。

处方调配时间主要是从患者交费开始计算,到药房将药品根据处方中的信息调配好、核对好,并且将药品打包上屏的时间为止,该时间段内的时间。计算每张处方的平均调配时间T2,计算该时间时,将个别离群数据剔除。计算处方调配的效率V:在两个研究的时段内,我院中药房内调剂人员的数量是没有任何变动的。所以,本次研究中的调配效率,为每剂药的调配时间T3。

目前,我院中药房引入的调配设备分别有两种,一种是一代机,第二种是多工位调配系统。上述两种调配设备间的效率,有比较明显的区别。为了能够使本院人员与设备之间,达到最优化的配置,对两种调配设备的调配效率差别进行综合的计算。

分别计算两种调配模式发生的差错次数,差错率=(差错数总数/处方付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9.0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 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等候取药的时间和每张处方调配的时间分析

2018 年10 月 取 药 时 间(21.20±0.27)min,调 配 时 间(15.90±0.16)min,11 月 取 药 时 间(23.90±0.31)min,调配时间(18.90±0.25)min,12 月 取 药 时 间(19.80±0.41)min,调 配 时 间(15.00±0.17)min;2017 年10 月 取 药 时 间(24.00±0.29)min,调 配 时 间(18.10±0.26)min,11 月 取 药 时 间(26.10±0.35)min,调 配 时 间(20.10±0.32)min,12 月取药时间(23.50±0.28)min,调配时间(18.20±0.23)min。每张处方患者等候取药的时间和每张处方调配的时间见表1。

2.2 两种设备调配模式下的差错率分析

2018 年10 月差错率0.04%,11 月差错率0,12月差错率0;2017 年10 月差错率2.41%,11 月差错率2.00%,12 月差错率1.51%。两种调配模式下的差错率见表2。

2.3 不同调配设备的调配效率分析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一代机设备的调配效率为(1.90±0.25)%,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多工位调配效率为(4.30±0.18)%,具体调配效率见表3。

表1 等候取药的时间和每张处方调配的时间分析

表2 两种调配模式下的差错率比较

表3 不同调配设备的调配效率分析

2.4 两种调配模式下的差错率比较

人工调配模式的差错出现率1.91%,免煎颗粒自动化调配系统模式的差错出现率0.01%。调配模式下的差错率及调剂准确率见表4。

3 讨论

中药免煎颗粒的剂量小,携带服用方便,便于贮存保管,剂量准确,便于调剂,在我院的临床使用上越来越受患者和医生的欢迎[4-5]。我院儿科患者多,传统的固定小包装颗粒无法满足随症加减的需求,加之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免煎颗粒使用的更加便捷化更是迎合了长期需要调理的亚健康人群的需求。伴随免煎颗粒剂的使用不断增加,如何确保用药安全,提高调配效率与降低调剂差错率已成为中药房工作人员的一项重要研究内容[6-7]。自动化调配设备的引入一来改进了原有传统的人工调配模式,使因人为因素造成的调配差错降到最低。

表4 自动化调配前后两个阶段内调配的差错率分析

根据对我院免煎颗粒自动化调配设备引入后的应用效果分析,从比较全面的角度上掌握了自动化调配设备的应用价值。为了从更加全面的角度上明确传统人工调配与自动化调配,在患者等候取药时间、处方调配时间的差异,本研究分别对不同年限下相同月份的两种调配方式取药时间、调配时间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看,10 月份自动化调配模式下的取药时间为(21.20±0.27)min,调配时间为(15.90±0.16)min;传统人工调配模式下的取药时间为(24.00±0.29)min,调配时间为(18.10±0.26)min;12 月份自动化调配模式下的取药时间为(19.80±0.41)min,调配时间为(15.00±0.17)min;传统人工调配模式下的取药时间为(23.50±0.28)min,调配时间为(18.20±0.23)min。该研究结果能够证实,与自动化调配模式相比,无论是取药时间还是调配时间,传统人工调配模式均明显低于自动化调配模式。传统人工调配模式中,主要是依靠人力劳动进行操作[8-9]。但是,人力工作下容易在环境、工作量等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失误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调配效率、从而增加患者的取药时间。而自动化调配设备借助先进的技术,减少人工操作的失误,从而节省时间、提高效率[10-11]。本次研究中,也对两种调配模式的差错率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自动化调配模式下,10 月份仅出现1 次差错,11 月份和12 月份未出现差错。在传统人工调配模式下,10 月份与12 月份均出现24 次差错,11 月份出现30 次差错。该研究结果可表明,在控制差错率方面,自动化模式所取得的控制效果较为显著。在自动化调配模式下,仅出现了1 次差错,在人工调配模式下,出现了78 例差错。此外,自动化调配模式下的调剂准确率99.99%显著高于人工调配模式的98.09%。由此结果能够看出,自动化调配模式的应用效果,要显著高于人工调配模式的应用效果。

不同型号调配设备之间的效率是有差别的,目前我院使用的设备有一代机和二代多工位调配系统,一代机调配任意剂数(目前用来调配小剂数处方),多工位调配7 的倍数的大剂数的处方[12-13]。因不同病种所需要用药的周期不一,因此,调配效率还取决于医生开的处方形式,如果都开同一剂数的处方,势必造成处方扎堆而排队用一种机器调配,因此,要合理地和临床沟通所开取处方的形式,并在现有的基础上,适当地增加自动化调配设备。

小包装手工调配与中药饮片调剂相似:每味药先数取总量再进行分剂量,因此,手工调配小剂数的单张处方调配时间短。免煎颗粒自动化调配时,处方剂数多与少的调配操作步骤一样,单张处方所用时间差别小,但配药效率即每剂的调配时间,大剂数的处方有明显的优势。人工调配对环境要求低,操作灵活,不受设备所限,但因包装字体颜色一致,人员操作的误差较大[14-15]。而自动化调配设备可与本院HIS 系统对接,能够完成免煎颗粒的识别称重计量配药等,每种药品有相对应识别芯片与条形码,调配时的差错基本降为0。

自动化调模式精确化,分剂量准确,包装独立规范,杜绝了非人工造成的调配差错,同时也降低了我院中药房药师的劳动强度,使药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指导患者合理用药。在对自动化调配设备进行控制时,要定期对自动化调配设备进行检查和维修,发现异常现象要及时处理。将每次质控情况和信息进行记录,包括所检测的自动化调配设备使用科室、检测的依据、检测数据和结论等。

猜你喜欢
差错率调配差错
养猪饲料巧调配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大气调配师
基于组织行为学对建立容错纠错机制必要性分析
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手术室护理满意度、降低差错率临床观察
PDCA循环法在降低门诊药房处方调配差错率中的作用观察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没考100分就是有知识没掌握?
张馨予调配
那些损失上百万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