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家淦:蒋氏父子权力传承关键人物

2019-10-28 18:06吴建国
世纪 2019年4期
关键词:陈诚蒋经国政坛

吴建国

1950年3月1日,蒋介石在台灣“复行视事”。他对国民党政府在大陆的失败,痛心疾首,深觉“革命”要从头做起。他首先在1950年7月,经国民党中常会通过国民党的改造案,并任命了陈诚等15位改造委员,针对党内组织进行改组,党员思想进行再教育。经由“现阶段政治主张”“本党改造纲要” “中国国民党暨所属党部改造之措施及其程序”“党员归队实施办法”等方式,以两年的时间,完成了国民党的改造重组,确立了蒋介石为国民党总裁的绝对权力核心与领袖地位。

蒋介石显露传子的心意

就在进行国民党的再造过程中,蒋介石已经逐渐显露栽培蒋经国为继承人的心意。他毫不避嫌地任命蒋经国为改造委员,参与党的改造工作,成为负责忠实执行蒋介石旨意的最佳代言人。在此同时,他又任命蒋经国为新成立的“国防部总政治部”首任主任,以紧抓军队的政治思想工作。更由蒋经国担负重建台湾情报系统的大任,以兼任“总统府资料室资料组”主任身份,整合原 “军统”与“中统”等力量,避免此前他们各自为政、互相倾轧的现象在台湾重现。接着,于1952年再任命蒋经国为新成立的“中国青年反共救国团”主任,掌握对稳定政权极为重要的青年与教育工作。

从以上诸多人事任命,已可清晰看出蒋介石传子的决心。尤其,曾经历大陆失败时期的众叛亲离,蒋介石心有余悸,认为再忠心的“外人”,都绝对比不上自己儿子的忠诚。然而,在显露传子心意的同时,国民党内并不完全接受如此类似封建的安排,反对的力量与障碍,还是明显存在。其中,最明显的就是陈诚、吴国桢与孙立人上将这三位居高位的军政大员。

为了排除蒋经国接班的障碍,蒋介石先于1953年4月免去了担任台湾省政府主席的吴国桢,迫使吴国桢前往美国。然后在1955年以“莫须有”的兵变案,诬陷战功彪炳的孙立人将军叛国,使其受到终身软禁,直到1988年1月,蒋经国去世后,孙立人才得以平反,重获自由。

而从大陆时期就深受蒋介石重用的陈诚,处理起来格外棘手。所幸陈诚因病于1965年3月过世,所遗留的“副总统”一职,就成为蒋氏父子必须精心挑选足以扮演传承权力过程中“润滑剂”角色、而又没有自我权力欲望这么一位关键人物继任。结果他们父子二人不约而同地选中了那时已继陈诚之后,担任“行政院长”的财经专家严家淦为接替陈诚职位的人选。

被誉为“新台币之父”的财经专家

严家淦生于1905年,字静波,江苏苏州东山人。1926年圣约翰大学毕业后,严家淦本意进入商界,以做个殷实的富商巨贾为人生的目标。但是却因缘际会在1931年踏入官场,出任铁道部上海两路(京沪、沪杭甬)铁路管理局材料处处长。直到1937年年底,抗战爆发不久,他受到大学同窗好友的邀请,决定到福建省政府任职。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陈仪主席被派任为台湾最高行政长官,严家淦也以交通部特派员兼行政长官公署交通处长,来台任职。

1947年5月,台湾行政长官公署改制为台湾省政府,魏道明出任第一任省主席,1948年底,陈诚出任第二任台湾省政府主席,严家淦都被任命为财政厅长兼台湾银行董事长。在财政厅长任内,严家淦做出最大的贡献,就是在1949年6月15日,亲自拟定了“台湾省币制改革方案”“新台币发行办法”“新台币发行准备监理委员会组织规程”等章程后,在台湾正式发行新台币,以切断旧台币与大陆发行的法币、金圆券之间相互连动的兑换关系,转而与美元进行连接,以稳定台湾的物价,不受国民党在大陆局势恶化的不利影响。严家淦因此被称为“新台币之父”,乃是实至名归。

一路辅导蒋经国顺利接班

严家淦在台湾政坛驰骋多年,为人所称道的就是不结党结派,无私举荐可用人才,建立了台湾“技术官僚”体系,可以独立于政治之外,不受影响地执行正确政策,使得台湾经济得以在1960年代以后,快速地成长。那是台湾上下团结一致,创造所谓“经济奇迹”的辉煌时代,严家淦身历其中,功不可没。

1963年12月,陈诚因病辞卸“行政院长”兼职,蒋介石对于继任人选,认为非严家淦莫属。他深知严家淦好学广闻,与时俱进,也深喜他个性温和,从不走极端,优雅雍容,待人接物,谦虚有礼,没有官架子、摆威风的陋习,在任何职位上,都能集思广益,政通人和。蒋介石基于以上周密的观察与考量,公开推荐严家淦是担任“行政院长”的理想人选,当众称许他“性行外圆内方,操守公正无私”,并以“精神、毅力卓然过人”来形容他。

经过“立法院”投票通过,严家淦得以出任台湾地区最高行政首长。1966年3月,在蒋介石的提名下,严家淦当选第四任台湾地区领导人副职,並仍兼任“行政院长”。

1969年6月,“行政院”局部改组,原任“副院长”的黃少谷辞职获准,严家淦就顺势任命“国防部长”蒋经国接任“副院长”。严家淦很早就已明白蒋介石有计划培养蒋经国接班的意思,他自然一路提携、扶植蒋经国,在不同的施政领域中,充分历练。严家淦比蒋经国大5岁,两人一直维持很好的关系,也经常对施政方面交换意见,彼此互敬互重,水乳交融。

蒋经国过去一向在军中、总政体系、情报单位任职,对于关乎民生发展至巨的财经方面,则较陌生。为了增加其在这方面深入的认识,严家淦经常与蒋经国商谈相关政策,借此辅导蒋经国,帮助他学习如何处理财经问题,包括如何掌握政府推动重大计划的核心关键与脉动。在经验传承的过程中,严家淦低调地隐而不显,默默地为而不张。由于他的一路带领,蒋经国从“退除役官兵辅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经济合作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到负责“行政院”财政经济金融会报,深化了他对政府财经、社会政策的了解。这些行政经历对蒋经国日后的执政能力,发挥了很大的助力,他后来在经济发展上的领导与作风,就是经由这一系列的历练,一步步地塑造成型。

1972年5月,严家淦也顺利连任。这次他坚辞“行政院长”,并推荐蒋经国接任。那时蒋介石已经健康恶化,鲜少公开露面,也已不问政事,全权委由蒋经国负责处理党、政、军大政方针。就在严家淦谦冲为怀的君子之风滋润下,“蒋经国时代”已提前来临。蒋氏父子权力的传承,严家淦扮演了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台湾政坛在未起任何波澜的平静中,坦然接受了蒋经国的接班领导。1975年4月5日,清明节的当晚,蒋介石病逝于台北士林官邸。严家淦继任台湾地区领导人。接任之后,他依例要举行记者招待会,就在会前他对时任政府发言人的“新闻局长”钱复吐露心志:“我这个位置是暂时坐坐,将来我要顺利地交给蒋经国兄。”严家淦位高权重,却不受权势迷惑,清楚明白自己的过渡功能,绝无任何僭越,也无趁势取而代之的野心,具有政坛中少见的书生风骨。

1978年元月,严家淦在任期即将届满的4个月前,主动向国民党中常会正式建议,应该提名蒋经国同志为下任“总统”候选人。严家淦认为自己已完成阶段性任务,这是他退出政坛的最佳时机。

1978年5月20日,蒋经国就任“总统”,严家淦成了第一位在世的卸任领导人。蒋经国特别立法保障对卸任领导人的优遇,包括应由政府提供薪俸、办公室、座车、警卫、幕僚、居住场所等待遇,使退休后的严家淦仍然享有一定的生活水准。

不过退休后的严家淦并不清闲,蒋经国每逢重大政务与人事变动,必定亲赴严府,当面请益。严家淦也必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倾囊表达自己的意见。双方互动良好,一直持续到1986年9月16日,蒋经国为了推动政治革新工作,委请严家淦擔任由十二位国民党中常委组成的小组召集人,就在当天的会议中,严家淦中风病倒,从此才得以完全脱离政坛,在医院中调养病情。1993年12月24日圣诞夜当天,已88岁高龄的严家淦病逝于台北荣民总医院,结束了他精彩不凡的一生,留给后人无限的追思。

严家淦与我的忘年之交

我祖籍江苏苏州,与严家淦先生具有同乡之谊。1978年3月,我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通过材料科学博士论文口试,即将完成学业之际,特别于当年5月返台省亲。同时我得到国民党中央特邀以海外学人身份,参加了5月20日在台北举行的第六任“总统”就职大典,见证了蒋经国英姿风发的黄金岁月。

之后,我在台停留期间,由曾任台北市苏州同乡会总干事职务的先父吴逢祥的联系,得以与严家淦先生面谈。甫卸职的严家淦知道有一位从美国回来的乡晚求见请教,他自然高兴地安排时间,在他新启用的台北“大同之家”办公室接见了我和内人。本来预期半小时的拜会,结果严家淦当天谈兴浓厚,竟然谈了两个小时,令我们对他渊博的学识与丰富的人生经验,留下了深刻印象。经过这次面谈,我回到美国就保持与严家淦密切的书信往来,他寄来了自己亲笔书写的玉照,送给我。

为了推动台湾在现代材料科学领域的进步发展,在严家淦的大力协助下,1979年元月初,我陪同国际材料科学界的知名学者来台举办学术研讨会,为因与美国刚“断交”而气氛低迷的台湾学术界带来了新的气象。1980年7月,我又接受台湾教育当局的邀请,返台参加中山大学在高雄的建校工作,从此与严家淦见面的机会增加许多。每年我都会利用到台北开会的机会,前往“大同之家”拜见严家淦,每次都能听到他侃侃而谈的许多高见,令我获益匪浅(有关与严家淦交往的点点滴滴,笔者均已做了完整的口述历史,收录在台湾“国史馆”2013年12月出版的有关《严家淦行谊访谈录》一书,有兴趣的读者可以参阅)。

在此,我愿意与读者分享1986年初我最后一次拜会严家淦的谈话重点。由于当时蒋经国的健康状况已发展到必须长期卧床的地步,台北政坛已有许多“后蒋经国时代”权力如何安排的传闻,因此笔者曾语重心长地对严家淦说:“请您务必注意保重健康,因为如果经国先生的健康一旦发生变化,您绝对是稳定政坛重要的力量。”岂料严家淦十分淡定平静地回答:“我想我再负担任何实际政治责任的机会是绝不存在的。”

果然他一语成谶,就在那年的9月16日,严家淦中风病倒会场,从此退出政坛,再也不可能复出负担任何实际政治责任了。然而,如果严家淦在蒋经国1988年元月过世时仍然健康,就不会在推举代理主席的时候,发生党内并无其他足以服众的大佬,以致落得只有推选李登辉的结果,导致日后国民党衰败的主因,令人遗憾之余,只有徒呼负负了。

(作者为台湾高雄科技大学前校长)

猜你喜欢
陈诚蒋经国政坛
牢牢把握红色主线凝聚奋进“红色动力”
陈诚的四年级
政坛人事变动
狠心的龙虾妈妈
蒋经国是被民进党气死的吗
政坛人事变动
政坛人事变动
爱情不止眼前的苟且
政坛人事变动
蒋经国亲民:工地吃盒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