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对策研究

2019-10-28 02:16江朝
发明与创新·职业教育 2019年8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江朝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快速转型升级,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员工不仅要懂技能,同时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文章主要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提出了“工匠精神”视域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对策,意在使“工匠精神”渗透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培养学生不断进取、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

关键词:“工匠精神”;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对策

“工匠精神”两次在全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作为一个新兴的理念进入了大众视野。“工匠精神”作为一种独特的职业素养,是高职院校学生需掌握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其包含的严谨、务实、合作和奉献等品质与职业素养的基本要求相一致。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工匠精神”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相融合,对培养适合企业和社会所需要的高职业素养的创新型专业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现状

高职教育的初衷是培养各行各业的“工匠”,“工匠精神”体现出一种职业态度和精神理念,是高职院校学生的基本职业道德素质之一。高职院校以培养较高职业素养的创新型技能人才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实践技能和工作本领,展现高职院校学生的工匠精神,但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仍让人担忧。

(一)学生缺乏较为清晰的职业规划,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

当前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对自己缺乏清晰的自我认知,很多学生反映不清楚自己毕业后要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所学的专业及相关职业的认识较模糊,没有明确的目标,对自身发展缺乏长远的定位,对职业缺乏追求和合理的规划。高职学生中独生子女较多,他们个性鲜明,自我意识较强,缺乏服务意识和创新精神,在工作中存在浮躁、急功近利、眼高手低等现象,盲目追求高薪高福利,职业素养意识较弱,团队协作能力不强,职业道德水平有待提高。职业道德是职业素养的基础,只有拥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让职业技能更有效地发挥。

(二)学校对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

虽然部分高职院校已经认识到学生的职业素养培养的重要性,但是并没有制定有效的机制开展实施,仍然重视技能传授、文化教育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培育,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和理念,缺乏对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导致部分学生职业素养水平不高,就业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的要求。很多学校仅开设了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几门简单的职业素质培育课程,培养模式较形式化,缺乏专业的老师对学生进行引导,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对这类课程学生大都是应付,没有起到实际的效果。

(三)校企合作没有真正形成校企联动机制

在高职课堂中,关于企业文化、企业目标、职业规范等大都停留在书本上,学生难以深入了解和感受,虽然现在高职院校都有顶岗实习和校内外实训环节,提高了学生对企业的真实体验,但并没有将企业文化等深层次内容很好地融入到职业素养培育中,校企合作不够深入,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二、“工匠精神”视域下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对策建议

(一)营造具有“工匠精神”的校园文化环境

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灵魂,对改变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当前大学生业余可自由支配时间充裕,除了课堂文化教育外,高职院校还应多组织一些以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工匠精神”贯穿其中,通过开展各类活动,将工匠意识烙入学生脑海,营造良好的能真正培养人的多样化的校园文化环境,借助正能量的校园文化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比如开展“寻找我身边的工匠人物”,评选我身边的“能工巧匠”,邀请优秀校友回校开展交流讲座,利用微信、微课、短视频等媒介宣传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人物事迹等活动,现身说法,营造良好的“工匠精神”氛围,增强学生的情感共鸣和对“工匠精神”的价值认同;同时,开展学习“工匠精神”主题演讲、模拟招聘会、户外素质拓展等活动,举办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寓教于乐,弘扬“工匠精神”,将爱岗敬业、严谨务实的工匠精神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创新,勇于拼搏、不断完善自我的职业素养。

(二)完善课程体系,将“工匠精神”和职业素养培育贯穿专业课程教学

高职院校要根据院系、专业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完善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課程体系,开设有较强专业针对性和较高岗位匹配度的课程,制定以培养学生职业素养为目的的适合高职学生学情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质量考核评价标准,把“工匠精神”融入到专业课程教学中去,同时将职业素养培育渗透到专业理论和实验实训各个教学环节。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加大人文素养教育课程比例,开设实用性强的人文素养方面的课程,并且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采用生活化、有趣的教学方法和有吸引力的教学内容,针对性地与学生探讨交流为人处世原则、思想道德修养、职业理想规划、心理素质培育等,加强对学生心理素质、职业道德、责任感、人际交往及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启迪学生心智,使学生对社会、职业有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培养学生工匠般的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职业归属感,为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提升高职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立德先立师,教师是为社会培养输送人才的灵魂人物,“要想给学生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潭水”。因此,高职院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配置教师资源,注重对教师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的培养,建设一支既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职业素养,又具备丰富的实战经验,能带头践行“工匠精神”的名师工匠队伍,是高职院校培养高职业素养的工匠型人才的有力保障。

一方面,作为新生代引领者的教师要紧跟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素养观念,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各种渠道努力学习提升,及时更新知识结构。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丰富理论知识,积累实践技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能力。教师要热爱教育事业、关心爱护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以德立身,言传身教,给学生树榜样,敬岗爱业,传递积极的职业态度,用精益求精的态度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变革创新教学方法,运用信息化手段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了解市场需求的前提下,根据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情况,因材施教,教学过程中将专业知识和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紧密结合,不仅做“经师”,又要做“人师”,真正教书育人。

(四)加强校企之间深度融合,激发“工匠精神”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匠精神”,必须要企业助力,深入开展校企合作。高职院校要积极与优质企业协商合作,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将理论教学和企业实践无缝对接,建立“现代学徒制”,让企业的能工巧匠充当学生的“师傅”,将理论知识和技能实践相结合,在传授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工匠精神”。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用企业“徒弟”的行为规范和标准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端正职业态度,养成爱岗敬业、一丝不苟、专注耐心、精益求精的职业作风。学生在企业的实践中接受真实的企业文化环境的熏陶,增长见识,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及社会适应能力。还可以邀请企业优秀的技能大师进入到实践课堂开展教学,把“工匠精神”带入课堂并内化于心,做到知行合一,实现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将知识、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精神真正融合,使校企合作发挥成效,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高质量人才。

如何在“工匠精神”视域下加强对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是目前高职教育面臨的一个新课题。高职院校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切入点来实施职业素养教育,为正处于经济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我国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职业素养的新型技术型人才,为社会培养能工巧匠。

参考文献

[1] 王娇娇.工匠精神背景下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16,27(4):69-72.

[2] 桑韵欣.思想政治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工匠精神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8.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
技工院校校级领导职业素养的建设及质量评价研究
职业院校创业法律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模式职业素养+职业技能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德日“工匠精神”,中国怎么学
政府官员也需要“工匠精神”